小茴香、花椒、八角、肉桂、砂仁、山奈、豆蔻、丁香、芫荽、辣根、莳萝、芥菜、姜黄、草果、洋葱、紫苏、薄荷等。
2、粉末调味品:辣椒粉、五香粉、咖喱粉、粉末酱油、口蘑汤料、番茄汤料、海鲜汤料、牛肉汤料、酱粉、鸡味鲜汤料等。
3、油状调味品:辣椒油、芥末油、八角茴香油、姜油、胡椒油、咖喱油等。
4、酿造调味品:虾油、鱼露、黄酒、酱油、白醋、豆瓣辣酱等。
5、复合调味品:叉烧汁、鱼香汁、五香汁、怪味汁、海鲜汁、糖醋汁、姜汁醋、蚝油、多味酱、蒜汁醋、柱侯酱、蒜茸辣酱、涮羊肉调料、红烧调味汁等。
6、西式调味品:辣酱油、番茄沙司、辣椒沙司、辣根沙司、芥末沙司、酸辣汁、甜酸汁、炸烤汁、熏烤汁、蛋黄酱、咖喱酱、芥末酱等。
(二)运用调料复制新味
我们知道,菜肴的味型一般都不是一种调味品烹制的,而是通过多种工序、多种味料、多种调味方法制作而成的。调味方法的灵活变化,使得菜肴在品尝时,才能产生“味中有味”,越嚼越有味的效果。从调味品的制作和味型调制中不难发现,中国菜味美可口,关键是巧妙运用各种调味品,通过精心而合理的配味、组味而成。
在调味的配制方面,运用调味品调制新味,这就如同色彩的搭配一样。色彩的基本色是三原色:即红、黄、蓝三种。我们从色轮中看到了12个颜色都是从红、黄、蓝三种色混合而变化出来的。如果我们再把它互相混合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颜色。颜色的混合情况如下:
原色——红、黄、蓝三色是混合成其他各色最基本的颜色,所以叫原色,又叫第一色。别的颜色调不出这三种颜色。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叫间色,亦称第二次色。如红与黄混合成橙色;黄与蓝混合成绿色;红与蓝混合成紫色。所谓混合并不意味着等量混合。
复色——亦称再间色或第三次色,两种间色混合即是。如橄榄绿、石板色、茶褐色。
补色——又名余色或对色,即取三原色的一色与其他两种原色混合的色,相对即成,如红与绿(黄与蓝)便是。补色的应用能增强画面效果和光度。
调料的调配原理基本与色彩的调配原理相似。我们可以借鉴颜色的搭配方法来调制和运用新的味型。实际上,调味原理和方法还要更加丰富得多。基本味有五味(或八味),而每一种基本味中都包含许多调味品。这里我们以七种单一味进行配制,从这里可以打开人们的思路,去放下包袱,敢于调制和研究新的酱汁味型。见下图多重味调味品:
酸 甜 咸 辣 麻 香 鲜
↘↙ ↘↙ ↘↙ ↘↙ ↘↙ ↘↙
酸甜味 甜咸味 咸辣味 麻辣味 香麻味 鲜香味
↘↙ ↘↙ ↘↙ ↘↙ ↘↙
↘↙ ↘↙ ↘↙ ↘↙
↘↙ ↘↙ ↘↙
↘↙ ↘↙
↘↙
(多重调味图)
(三)自调新味
近几年来,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调味品,国内食品厂家又陆续研制、生产了许多复合调味品,这对调味的组合、变化、创新菜品提供很好的条件。如近来出现的“复合奇妙酱”、“椒梅酱”、“辣甜豆豉酱”、“X0海鲜辣酱”、“红烧酱”、“甜辣酱”、“复合橙汁”、“OK酱”等等,为菜品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 创新菜点开发与设计——食物原料的采集与利用
创新菜点开发与设计——食物原料的采集与利用(上)
中国烹饪广博的原料,来自于我国辽阔的疆域。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原料特色,这为中国各地的菜品制作与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
丰富多彩的烹饪食物原料,为我国广大厨师朋友大显身手、创新菜品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原料的发现、认识,便是烹饪求变化、菜品出新招的一个重要方面。
烹饪原料的引用与开发
在烹饪实践中,烹饪原料是一切烹饪活动的基础。菜品的质量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食品原材料的问题。而菜品的创新,更是不可忽视原材料的变化、加工以及新原料的利用。它是菜品物质条件变化出新的基础。
一、善于利用特色原料
烹饪原料丰富多彩,制作者需要不断发现新原料,并综合利用各种食物原材料。这种利用是多方面的,如一物多用,综合利用等。
1、综合利用原材料
一种动植物原料,可以制成多种多样的菜品。同一种食品原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部位制成各不相同的菜品。就海产鲨鱼而言,肉可以制成多种菜肴;鱼皮,可做奶汤鱼皮、蟹粉鱼皮、红烧鱼皮等;鱼唇,可制成白汁鱼唇、奶油鱼唇、虾蟹鱼唇等;鱼骨,可制成鸡茸鱼骨、清汤鱼骨、稀卤鱼骨等;鱼翅,更是上等佳品,可做许多高档菜品。
南京人以吃鸭闻名,其鸭菜驰名于国内外。除正常使用鸭肉外,厨师们充分利用鸭子的每一部位,精心加工,烹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鸭舌、鸭掌、鸭胰、鸭肫、鸭肝、鸭心、鸭肠、鸭血、鸭骨、鸭油均可充分利用制馔,并制出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名肴。“美人肝”为马祥兴清真菜馆名菜,取用鸭胰白作主料,由于鸭胰其量甚微,极少为人重视,菜馆积少成多,用作主料,可谓匠心独具;“掌上明珠”利用下脚料鸭掌,精工细作,将整掌出骨加工,在出骨的鸭掌上,缀以虾球,上笼蒸熟,成菜后,造型美观,鸭掌软韧,虾球鲜嫩味美;“烩鸭舌掌”佐以鲜笋、冬菇,掌舌柔韧,汁美味鲜;“瓢儿鸭舌”与河虾茸共治,鸭舌柔软,汁白油润;“盐水鸭肫”,清淡无油,鲜美脆韧;鸭血、鸭肠烹制的“鸭血汤”,味美独特,十分爽口;“炒鸭心肝”,滑嫩可口;烤鸭三吃中的“鸭骨汤”,醇香扑鼻。真是异彩缤纷,无所不烹。只要构思巧妙,不同部位的原料都可制成独有特色的新菜。
猪、牛、羊等家畜,一物多用更是人们熟知。从头到尾,从皮肉到内脏,样样可用。正因为一物多用,才出现了以某一原料为主的“全席宴”,如全猪席、全羊席、全鸭席、全菱席、茄子扁豆席等。一物多用的关键,就是要善于利用和巧用,要具有利用原材料的创新意识。
2、善于发现和创制原材料
近几年来,进入厨房的原材料已超乎前几年,许多特色的原材料也走进了我们的厨房,特别是过去贫穷年代食用的原料,如山芋藤、南瓜花、臭豆腐、臭豆腐干等,现在也已进入许多大饭店。过去饭店不用的一些原料现在也开始尝试着用,并得到许多顾客的认可和喜爱,如:带骨猪爪、猪大肠、肚肺、鳝鱼骨、鱼鳞等等。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食品,如今也成了人们的喜爱之物。物转星移,时过境迁,对于原料的利用,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认识。
在我国古代,人们是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原料的。譬如黄豆这个品种,作为烹饪原料,创新出可以认为是成“家族”的食品和菜肴。如加水浸泡、磨浆、过滤、煮沸而成豆浆;点卤、盛框、压制、除泔而成豆腐;再压榨、晾干则成豆腐干;又加香料把豆腐干入卤,则又因香料的不同而成为各式各样的卤豆干、五香豆干;或将豆腐盐腌、蒸熟、密盖、酶化,就成豆腐乳了;黄豆可生长为无土培育的黄豆芽,可制成豆腐皮、千张、百页、腐竹;也可做成豆花、豆腐脑、豆腐粉、豆油、豆酱之类。古代人善于制作、发现、认识原材料,今天,我们有很好的设备和条件,只要去动脑筋,将一些原材料经简易的加工,或许可以制作出某种新的食品。
二、广泛引进新的原料
1、不断引进新品种
在食品原材料的使用方面,自古以来,我国就向外国引进了许多原料。从汉代开始,我国就陆续引进栽培植物。从两汉到两晋,引入了胡瓜、胡葱、胡麻、胡桃、胡豆等品种。以后,又引进了胡萝卜、南瓜、黄瓜、莴苣、菠菜、茄子、辣椒、番茄、圆葱、马铃薯、玉米、花生等品种。从史料上看到,有些品种的引进还费了不少力气。现称为红薯的番薯便是如此。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就记载海外华侨把薯藤绑在海船的水绳上,巧妙包扎,引渡过关,带回大陆的事。这些引进的“番”货和“洋”货,在神州大地 生了根,变成了“土”货。由于引进蔬菜的品种增多,使得我国的蔬菜划分就更细了一些。同样,也为中国的菜品创作锦上添花。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交通运输的发达,加上国际化的趋势,我国引进外国的食品原料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植物性的原材料有荷兰豆、荷兰芹、樱桃番茄、樱桃萝卜、夏威夷果、彩色青椒、生菜、朝鲜蓟、紫菜头、苦苣等,动物性原材料有澳洲龙虾、象拔蚌、皇帝蟹、鸵鸟肉、袋鼠肉等。除了天然的食物原料以外,也引进了许多加工品、合成品,这些为我国烹饪原料增添了新的品种。烹调师利用这些原料,洋为中用,大显身手,不断开发和创作出许多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新品佳肴。
2、借鉴各地特色原材料
利用原料的特色创制菜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借鉴全国各地的特色原料,拿来为我们所用。创新菜品需要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采集外地的烹饪原料去满足当地的客人。全国各地因时迭出的时令原料,给中国烹饪技术增加了活力,丰富了内容。特别是本地无而外地有的食品原料,我们就要想办法借鉴利用。烹饪中的特色原料,不仅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而且拿来为当地人服务就具有一定的新鲜感。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到及时引进和采购,只有占有了某一种原材料,我们才可以制作出耳目一新的菜品。
许多原材料在本地看来是比较普通的,但一到外地,它的身价就大大提高。如南京的野蔬芦蒿、菊花脑,淮安的蒲菜、鳝鱼,云南的野菌、胶东的海产、东北的猴头等,当它们在异地烹制开发、销售,其受欢迎程度将难以估量,招徕的回头客也将不断增多。在现代交通发达的社会里,借鉴各地原材料创新菜肴必将有其广阔的市场。
三、“废物”原料的利用
烹调师们每天烧饭做菜,接触的原料很多,但这些动植物原料,除供人使用之外,还有许多被弃之的下脚废料。一个聪明的、技术过硬的烹调师,不是随便往垃圾箱扔下脚料的,而是尽量利用其原料特点,减少浪费,充分加工,巧妙地化平庸为神奇,化腐朽为珍物,创制出美味可口的佳肴。
自古以来,中国厨师利用下脚料烹制菜肴佳品迭出。鲢鱼头,大而肥,许多饭店和家庭都喜爱用沙锅炖鱼头,不少人还加入豆腐、冬笋之类炖制,已将鱼头充分利用。江苏镇江的“拆烩鲢鱼头”,利用鱼头煮熟出骨,用菜心、冬笋、鸡肉、肫肝、香菇、火腿、蟹肉配合烹制,头无一骨,汤汁白净,糯黏腻滑,鱼肉肥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达到了出神入化之效。
江苏常熟名菜“清汤脱肺”为1920年山景园名师朱阿二创制而成,他以下脚料活青鱼肝为主料,配之火腿、笋片、香菇等烹制成清汤,鱼汤为淡白色,鱼肝粉红色,汤肥而糯,鱼肝酥嫩,味鲜而香,在当地普遍受到欢迎。
巧用下脚料烹制菜肴,构思新颖、巧妙,可起到神奇之效。其关键就是要“巧”,巧,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
南京丁山美食城,以做淮扬菜出名,他们单卖“炒软兜”一菜一天就要几十盘。炒软兜取用鳝鱼背脊之肉,在卖出的同时,每天也给他们带来新的难题,即每天都剩余一大堆鳝鱼腹部肉,而腹肉菜“煨脐门”食者寥寥。饭店每天剩下的腹部肚档肉很多,为此,厨师们认为,只有制成新菜让客人们喜爱吃,才能减少麻烦。通过精心研究,他们创制了“鳝鱼糕”,让鳝鱼腹肉下锅,小火加调料煨烂,产生胶性,然后起锅倒入盘中使其冷凝,制成似羊糕的冷菜。如法炮制后,“鳝鱼糕”成了本店的特色菜,零点、宴会每天使用量大增,自此,几年来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创新菜点开发与设计——食物原料的采集与利用
下脚料的巧妙利用,不仅可以成为一方名菜,而且避免了浪费、减少了损失,并增加了菜肴的风格特色。不少动物下水,口感独具,是其肉食难以达到的。当今,下脚料制作的菜肴品种迭出,以动物下水、食物杂料、下脚料之类为原料的菜谱书籍,也都出现过不少,每本制作的菜肴都在百种以上,其爆炒溜炸、蒸煮焖煨样样俱全。实在无法利用,将下脚料整理干净,取可食部分,都可作沙锅、火锅之料,如沙锅鸡杂、沙锅下水、鸭杂火锅、下水火锅等等,都是冬春之日的可口佳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开始趋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下脚料,一反常态,堂而皇之地走上了宴会的桌面。大肠、肚肺、猪爪、凤爪、鸡睾、猪血等等,已经在宴席上常来常往,并得到广大宾客的青睐。在江南地区,大鲢鱼头已成为各大宾馆、饭店十分抢手的原料,许多饭店因买不到大鲢鱼头而苦恼,1.5至2.5千克的鱼头,
成本价已超出鱼肉的几倍,“沙河鱼头”也成为中高档宴会的压轴菜,其售价一盘也在150元左右。
下脚料制菜,可精、可粗,只要合理烹制,都可成馔。只要我们肯开动脑筋,改变视角,即使在最不起眼的原料上或认为“不可能利用”的地方,也能巧用下脚料,实现化腐朽为珍物的创造。对于广大的厨师来说,应当更新观念,突破常规,争取在人们称之为下脚废料的地方发现创新的契机。
四、粗粮食品的精加工
利用一些粗粮原材料通过精细制作的方法,也可以开发出许多新的菜品。它是在杂粮粗食的基础上,通过配制添彩,好上加好,这无疑是消费者对菜品的一种期望。在普通原料中,运用合理的制作方法,力求锦上添花,巧妙绘彩,自然也成为菜品创造的一种手法。
菜品制作经过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简陋、粗俗的原始菜品开始,继而不断向技艺精细方向发展,一直发展到精雕细刻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过于精雕细刻的菜点,由于长时间的手工处理或过于加热烹制,从经营和营养的角度来看,都不被人们看重和欢迎。所以,渐渐地人们又推崇于制作适度的菜品,以求健康为目的。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由“食不厌精”到“杂粮粗食”的变化,人们深知长期细粮精食对健康不利,还易患糖尿病、结肠癌及冠心病等症。这为粗料精作烹制菜点、创新品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因而,曾一度被冷落多年的杂粮粗食,如今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尽管价格较高,远远超过大米、面粉的售价,但人们仍乐意解囊选购或品尝这些粗料精作的独特风味食品。对于粗粮土菜的处理加工,在“精”、“细”上大做文章,通过描绘妆彩,使粗粮不仅营养好,而且变化大、新意多、吃口也好。
粗料精做,土菜细做,只要对原料和菜品进行充分利用,装点打扮,我们就会出其不意,达到超常的效果,产生新品佳肴。
一盘“团圆双拼”,使普通的胡萝卜、山药变成了两味诱人的食品。胡萝卜削皮蒸烂制成泥,加白糖、糯米粉、吉士粉,制成圆饼,沾上芝麻;山药去皮蒸烂成泥后加白糖、面粉、少许油和泡打粉制成丸子。这一饼一丸双拼而成,取之两味菜蔬,在熟制时,两者油温需求不同:胡萝卜饼油炸时油温不能太高,山药球油炸时温度不能太低。粗粮的精工细做,美观又大方,胡萝卜饼香甜滋润,山药球外脆里嫩。
过去贫困时期经常食用的粗粮杂食通过厨师们的精心设计,更加诱人食欲。清宫御膳房里的“窝窝头”,是慈禧太后斋戒时爱吃的宫廷甜食品。玉米面窝窝头,过去老百姓就是用玉米面加水和成,做成圆圆的,像个蘑菇头,颜色金黄。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略逃跑时,因饥肠辘辘不得已而品尝,真是饱食蜜不甜,饥吃糠也香,故大加赞赏。当它传入宫廷后,御厨们不敢原样奉上,故将其作了一些“绘彩”变化。他们在玉米面中加入了适量的豆粉,再放白糖、桂花,制作得小巧玲珑,以讨慈禧欢喜。这种绘彩配制,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也较高。因为玉米面中缺少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可以得到黄豆粉高含量的补充,而黄豆粉缺乏的蛋氨酸又可得到玉米面的弥补,从而提高了蛋白质的质量。
而今,“窝窝头”已在各大小饭店频频露面,就是较高级的宴会上也常来常往。现在的“窝窝头”,又绝非慈禧宫廷的窝窝头,而是经厨师进一步“绘彩”而成新的品种,即在玉米面中加入糯米粉,用蜂蜜、牛奶和面,其口感软糯甜香,多食不厌。许多外国人品尝后大加赞赏,直呼“金字塔”好吃。这是粗粮精做的效果。
嫩玉米粒较为普通,若配上各式原料烹炒,如松子、胡萝卜丁、西式火腿粒等,可制成爽口的“黄金小炒”;山芋用刀削成橄榄形,可制成精致的“蜜汁红薯”,成为高级宴会上的甜品;南瓜蒸熟捣泥,与海鲜小料一起烹制,可制成细腻的“南瓜海味羹”;荔浦芋经过去皮、熟加工,可制成“荔浦芋角”、“椰丝芋枣”、“脆皮香芋夹”等等。这些菜品在餐厅一经推出,常常会博得广大顾客的由衷喜爱,并带来良好的叫卖效果。
在普通的粗粮上巧做文章,绘彩出新,中外制作事例多矣!土豆是一种根茎类菜蔬,土豆切丁、切片、切丝均可配菜,用土豆切薄片,配上各式复合味料制作休闲食品已风靡世界各地,如椒盐薯片、茄汁薯片、咖喱薯片、孜然薯片、本味薯片等,应有尽有。广式的“薯仔饼”,用土豆蒸熟制泥,稍加面粉揉制,包入馅心,制成三角形油煎即成;“香炸雪梨果”,包入三鲜馅,制成小黄梨,沾上面包屑入油锅炸成,其色金黄,其馅鲜嫩,外形逼真。
新鲜蚕豆碧绿鲜嫩,若与鱼丁配合,炒制成“金盅蚕豆鱼”,用小盅装配,每人一盅,土菜细做;“蜜汁豆茸”,在各客汤盅的蚕豆茸中,撒上花生茸,又是一款甜羹。这些菜品,巧妙绘彩,都可走上高档宴会的行列,成为风味绝妙、雅俗共赏的土洋结合菜。
粗食杂粮,精细制作,锦上添花,正符合现代人的饮食审美需求。从增加营养功能为出发点去思考改变和创制菜品,则呼唤广大烹调工作者展开双臂,去大胆地革新。
创新菜点开发与设计——食物原料的采集与利用(下)
改变原料出新菜
中国菜品的原材料丰富多彩,在制作菜肴中如果我们从原材料的变化出发,使其传统菜的风格作适当的改变,或添加些新料,或变化些技艺,或用原料模仿些菜品的形状等,都会烹制出独特的菜品。
喜新,是每个消费者的心理,顾客都期待更有趣、更令人舒畅、更令人惊喜的菜肴。我们若只遵守着固定的手法去做,自然就很难有出彩的效果。而提高餐饮附加值的秘诀之一,就是选择较好的烹饪“素材”——食品原材料。
日本有家名叫卡萨迪迈尔的餐厅。这家餐厅的核心菜品、看家菜是“长是蟹”。这道菜的开发就来源于对原料的品尝感动。1987年7月,餐厅的经营者曾受邀到加拿大东海岸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受主人的邀请品尝“长是蟹”,当尝了第一口之后,同行八人就纷纷发出了“真好吃”这样的话和“客人一定会非常喜爱”的感叹。于是,这道菜也就由加拿大传到了日本,并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也带来了卡萨迪迈尔餐厅的兴旺。
当然,由于现实的原因,从生产地直接购买原材料还存在相当多的困难,比如如何在原料运输过程中保持原有风味,并尽量避免美味散失等,这种技术上的问题,都必须一一解决。
一、添加原料带来新风格
在电视台的广告节目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鬃牙膏经过医院临床试验,有防酸、防蛀、脱敏、止血等特效。大家知道,牙膏的本来用途仅是为了清洁牙齿,但是现在的许多药物牙膏已经大大地扩大了它的功用。由于它在原来一般的牙膏里加入了各种药物,所以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这些新型药物牙膏的诞生,则是制造者采用了增加某种药物原材料而取得的结果。
在食品制造和餐饮行业,近年来运用添加某些原料制作新菜品也是较为普遍的。菜品制作与创新中,运用添加原料法制成新菜肴一般有两大类型:一是在传统菜品的基础上添加新味、新料;一是在传统菜品中添加某类功能性食物。通过添加,而使菜品风味一新,十分魅人。
(一)添加新味、新料出新
当今,调味品市场发展迅速。过去的调味品多是单一味品种,现今市场上调味品正向多味复合及复合专用调味品方向发展,在菜肴制作中加上适当的新的调味品,就形成了新的菜品。如“XO酱鲜带子”,是在炒带子中加进了“XO酱”,而使口味有了新的变化;“孜然鳝筒”,在鳝段上抹上孜然虾仁馅,蒸熟后调入孜然粉、香菜末薄芡,形美味鲜,孜然味香;“十三香鸡”,这“十三香”是指13种或13种以上香辛料,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粉状复合香辛料,其风味浓郁,调香效果明显,市售、自调均可,入肴调味,可增香添味、除异解恶、促进食欲,禽畜肉类都可调烹。占有了新的味汁,就可创制新的菜品。值得提倡的是,很多饭店、餐馆的厨师们自己调配新的味型后,就可制作出许多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新潮菜品。
在菜品中添加些西式调料、西式制法也可产生出中西结合式的菜品。如“千岛海鲜卷”、“奶油鸠卷”、“复合奇妙虾”、“咖喱牛筋”等。
利用新的引进原料添加在传统的菜品中,也是菜品出新一法。如“锅贴龙虾”,是在传统菜品中创新,借用澳洲大龙虾,取龙虾肉批薄片,制成锅贴菜肴,这是在锅贴虾仁上添加了龙虾片,附上龙虾片,不仅档次提高,而且菜品有新意。“西兰牛肉”,是取用绿菜花为主料,以牛肉片为配料,一起烹炒而成。这是一款深受外国顾客欢迎的菜品,它实际上是在“蚝油牛肉”中添加了绿菜花,其创制的特色在于蔬菜多、荤料少。“夏果虾仁”是在“清炒虾仁”中添加了夏威夷果,成菜主配料大小相似,色泽相近,风格独具。
(二)添加功能性食物成新
这里所讲的功能性食物就是指对人体有特别调节功能(如增强免疫力、调节机体节律、防治疾病等)的食物原料,也是指人们一日三餐常用食物以外的有特殊功效的食料,如药材原料人参、当归、虫草、首乌等等。在普通菜品中添加药材原料就形成了“药膳菜品”。根据中国传统药膳理论原理,如今涌现出的炖盅、汤煲类菜品就是在传统炖品、靓汤中添加某类药料。如:“枸杞鱼米”是在“松子鱼米”的基础上添加“枸杞”料而成,“洋参鸡盅”是在“清炖鸡”中添加了“人参”。
创新菜点开发与设计——食物原料的采集与利用
现在,功能性食品的流行已说明国人饮食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药膳菜品、食疗菜品以及美容菜品、减肥菜品和不同病人食用的菜品等,都是在菜品中添加某一类食物原料而成的。
而今流行的水果菜品、花卉菜品等,都是在原有菜品的基础上添加某种水果、花卉而成新的。如“蜜瓜鳜鱼条”是在清炒鱼条中最后添加上哈密瓜条;“橘络虾仁”是在炒虾仁的基础上加上橘络粒;“玫瑰方糕”是在方糕的馅心中添加了玫瑰花;“梅花汤饼”、“桂香八宝饭”就是在原品的基础上添加了梅花、桂花等等。菜品制作中如果能恰当地添加上某料、某味,或许就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菜品来。
二、变换原料谱写新菜品
变换原料的思考创新,即是将原有的菜品改变原料并保持原有的风格特色,使其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此设计方法在烹饪操作中运用也极其广泛,而且也博得了社会的一致赞誉。不妨多运用这种原料的变化创新法,也可使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江浙沪一带比较流行的一款菜品“赛东坡”,此菜块状整齐,色泽红润,软韧光亮,活脱脱的是一盘“东坡肉”,一般人在食用时若不知真味就会感到肥腻而不敢食用。这是一盘“以素托荤”的菜肴,取用冬瓜为原料,其形、其色、其味都是模仿“东坡肉”制作的,以红曲米粉显其红色,装盘时别具一格,四周配上绿叶蔬菜,让人难辨真假。这正是以假乱真而产生的创新效果。
菜肴制作中运用变换原料之法创作菜肴是十分广泛的。我国古代菜肴制作就出现了许多以假乱真的替代菜品。在宋朝时代,已有“假蛤蜊”、“假河豚”、“假鱼圆”、“假乌鱼”、“假驴事件”、“虾肉蒸假奶”等30多个菜肴。这些菜肴,利用植物性原料,烹制像荤菜一样的肴馔,其构思精巧、选料独特,常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翻检中国饮食谱,我国寺院菜与民间素菜中利用改变原料替代制作菜肴亦十分普遍。诸如素香肠、素熏鱼、素火腿、素烧鸭、素肉松以及那些荤名素料的炸素虾球、酥炸鱼卷、脆皮烧鸡、糖醋排骨、糖醋鲤鱼、松仁鱼米、芝麻鱼排、南乳汁肉、鱼香肉丝、烩素海参、炒鳝糊、清蒸鳜鱼等等,这些利用豆制品、面筋、香菇、木耳、时令蔬菜等干鲜品为原料,以植物油烹制而成的菜肴,以假乱真,风格别具,从冷菜热菜、点心到汤菜,样样都可创制出新鲜的素馔来。
自古以来,我国厨师运用原料变化出新以替代制作素馔的技艺是相当高超的。如利用豆腐衣
菜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