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真的是川菜危机?

数据不会骗人。

 

2016年上半年,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川菜——国际上几乎最为知名的中国菜系,其市场的发展呈现高台跳水的下滑趋势:在广州和深圳,增幅是个位数;在北京和上海,则是惊人的负数。

 

下面这张数据表,说明了川菜企业在市场遭遇的困境,而在困境背后,或许,更有着川菜何以为“川菜”的根本性问题。

 

这是《2016年上半年餐饮业运行报告》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川菜增量▼

 

 

有人调侃说,大城市套路太深,川菜要杀回大本营去啦。事实上,由于川菜在中国真的是广受欢迎,所以川菜品牌、川菜馆在全国的开店速度,几乎可与歼20相媲美。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川菜市场快速趋于饱和,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连格力家的董小姐都打算做手机了,你就能明白市场是个神马情况了。

 

然而,对于这一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中国餐饮人应该是心知肚明吧?将之公然于众、引起哗然的,却是国外的媒体。今年6月,《纽约时报》发文宣称,“川菜征服了世界,不过目前将面临极大危机”。

 

有人说,这是个笑话。老外吃过几碗米饭、几粒盐,也配来说我大川菜?也有人说,旁观者清,许多问题往往自己不晓得,隔壁老王倒是一清二楚。《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则说,川菜是所有菜系里最接地气、最民间的菜,有这么大的消费群体,我觉得川菜的未来肯定会很好。幸福君觉得,陈导和另一位陈导一样,就是凯歌导演啦,说出来的话都富有哲理,就是和问题没有关系。

 

 

对于“川菜危机”,四川餐饮界更是心急如焚,议论纷纷:甲方认为,在川菜产业化大繁荣的背景下,川菜的好传统,比如重视食材品质、严格出品标准等,的确受到了市场竞争乱象的冲击。乙方却表示,川菜的发展应该由市场说了算,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川菜馆,就是川菜并未遭遇危机的最好证明。

 

川菜危机,真的只是老外掌勺,爆炒而已吗?

 

正在消失的菜品

 

四川收藏家袁泽忠,他收藏的一套油印本《四川菜谱》,共有5辑,记录了225道川菜,全是当时名厨压箱底的绝活。神仙鸭子、荷花绣球、牡丹鸡片、清汤荷花捲……其中,不少菜品已近失传。袁泽忠说,书中名厨均已不在世,随时光流逝,泛黄的纸也会慢慢风化,他正担心:这些最正宗的老川菜,将沉没于世。

 

▲袁泽忠在研究《四川菜谱》

 

传统的菜品正在消失,如同昆曲、皮影一样的老手艺,传承者越来越少。当传统中的精华被改良,或未被继承后,“川菜”还能成其为“川菜”吗?有时候,人们为了掩饰尴尬,往往加一个“新”字了事,“新川菜”、“新京剧”、“新文艺”,不一而足。但是,在手艺和艺术领域,新的,真的比旧的好吗?

 

菜品质的降低

 

老外的文章说,“快速的增长拉低了很多餐厅的烹饪水平,过去几十年尤其如此,用大量辣椒、油和味精淹没鱼香茄子等菜肴的味道和口感。菜单上往往只剩下辣得吓人的菜,如毛血旺,忽视了川菜的多样与微妙。”

 

在某地方网站发起的投票中,66.2%的网友认为川菜丢掉了传统,受市场的冲击降低了菜肴的品质。所谓品质的降低,一方面说明川菜融合市场需求做出了改良,另一方面也说明川菜在食材、味道以及烹饪手法相对传统有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否能长久,最终取决于市场的接受程度和变化程度。

 

大蓉和创始人、董事长刘长明,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当下川菜的品质。他认为,传统经典菜式的发扬继承不够,导致目前川菜整体品质感不足。“过去川菜的经典菜式,其实内在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

 

陈天福,成都柴门餐饮董事长,同样为川菜传统经典的继承发扬不足而忧心忡忡。“近年来,传统川菜文化正在消失,我们需要去拯救这些传统经典。尽管这些传统经典往往工序繁琐、调味复杂,但这是川菜做精做强所不可丢失的一笔财富。”

 

只有麻辣没有其他

 

川菜曾经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今天的川菜,给全国食客的印象,却只剩“麻辣”二字。一旦给川菜贴上“麻辣”的标签,川菜就沦为标准化的同质产品。

 

一方面,“标准化”有利于越来越多的中餐连锁经营、规模化发展,并实现“走出去”战略,如较早的眉州东坡、新晋的海底捞。但是另一方面,食材的巨变,也使川菜很容易堕落为一种粗暴的麻辣菜。同质化的竞争中,川菜的地域特色很可能被“统一”,口味帝国的根基恐怕会腐烂,在与其他品类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市场饱和乱投医

 

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一直稳居最受欢迎、传播力最强的品类宝座。调查显示,80%的消费者在外就餐会首选川菜。在三四线城市,川菜馆也是随处可见。市场的日益饱和,对企业的战略格局和经营能力提出了挑战,不少川菜品牌后继乏力,经营混乱,最终走进了“死胡同”。

 

经营12年,风靡一时的厚味香辣馆,在饱和的市场条件下,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而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加之管理不善,最终黯然退出了餐饮市场。厚味以自身的失败,向餐饮人提出了警告: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谋求变化,才能“剩者为王”。

 

川菜有危机。然而危中,还有机。

 

▲成都川菜博物馆

 

“危机”论的起点是传统,与之相应的是创新。创新和传统从来不是对立关系。所有的传统都曾经历创新的裂变,所有的创新也会成为传统。餐饮中的传统,其实有三重含义:一、传统手工艺;二、传统的匠心精神;三、传统的文化内涵。传统能否在新餐饮时代加以丰富,不止是川菜,所有想在餐饮市场活下来并活得好、活得久的品类,都要经历传统和创新的裂变和融合。

 

对于川菜的传统和创新,这些四川人是这么说的:

 

魏明伦(文化名人):麻辣并不是川菜的唯一和全部,新派川菜在菜品创新上越来越注意这一点,并加以延伸。

 

杨航(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美食节目主持):川菜从来不拒绝创新,而是拒绝为了求快和扩张,抛弃掉老川菜人对食材、味道、烹饪的精细和专注。

 

熊阿兵(做了28年的老派川菜的坚守者):担心新川菜对在川菜技法层面的“胡作非为”,有的厨师,打着川菜的名义,不管做什么都要用干辣椒炝锅,我们做厨师的,要尽量保留食物本身的鲜味和营养”。

 

而经过二十年的长足发展,今天,川菜馆已经从十几万家发展到了二十多万家,从几十个亿发展到了上千亿。若想在上千亿川菜馆中独树一帜,创新和变革也是大势所趋。这些企业是这么做的:

 

1

新派川菜

川菜为根+吸收百家

 

作为川菜届的前辈,大蓉和,对于传统和创新兼容并蓄。以川菜为根基,创新出“形如淮扬,味在川,色及杭帮,精其粤,地道蜀风又似湘”的新派川菜。尤其是大蓉和的“石锅三角峰”这道创新菜,被中央电视7台-致富经栏目以“一道创新菜,年卖四百万”为专题播报,引起了行业的强烈关注。

 

刘长明说:“现在川菜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单元到多元不断创新演变的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认为传统的经典是不能丢的,但是发挥优势不能固守优势,传承就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升级以适应现在的需求。”

 

▲开门红

 

“比如过去的经典菜——开门红,其实就是湖南的剁椒鱼头改过来的。剁椒,简单说,就是没发酵的豆瓣、切碎的辣椒,我们全部用鲜辣椒做,采用小米辣、灯笼辣椒、二金条三种辣椒的复合味,并且用猪油炸进行调味,制作前腌制食材,通过川厨的烹饪手法进而演变成新的经典菜。”

 

2

二代川菜文化

保留传统+食材组合

 

川菜是蜀地一带人性格和生活态度的体现:麻,说的是技巧、刺激不过头;辣,是说川人生活特别悠闲。川菜所承载的“麻辣”文化,是天府之国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共同形成的。文化有继承,有积淀,同时也有剔除,有发扬。

 

▲柴门旗下品牌柴门蜀郡

 

体现在川菜上,柴门餐饮的陈天福就提出了创二代川菜文化,即在保留川菜传统菜式的同时,对食材的组合搭配加以改进。例如就蒜泥白肉这道菜,陈天福一改过去葱白垫底的做法,而是将葱白单独盛放,由食客自行动手搭配。这种食材的组合,并连带着饮食文化上的创新,令人眼前一亮。

 

3

不一样的辣

辣环境+辣指数

 

川菜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传播中自带麻辣的特色光环。然而,旗帜鲜明的“麻辣”要想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必须要跳出地域局限,因地制宜。

 

2002年起源于北京的“麻辣诱惑“,用不一样的辣演绎了一个传奇。首先,麻辣诱惑的名字,就带有后现代的互动特色,将食客的味觉挑动,打开唇唇欲动的味觉市场。

 

▲麻辣诱惑环境

 

其次,餐厅整体装修氛围以红黑为主色调,雅致时尚。餐厅的红,令顾客想到辣椒,和火热。色彩与味觉互相影响,吸引顾客的食欲。

 

最主要的是,“麻辣诱惑”对辣有极致的追求,在全世界3000多种辣椒中只选取60种,给食物调香,或炒制、或熬制、或腌制,只为提炼出最极致的麻辣密码,诱惑一切嗜辣者。

 

2016年是餐饮业发展的洗牌年,传统品类如川菜、海鲜、火锅等都出现负增长趋势。川菜品类发展到了极点,这个极点就是“危机”。《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危有机,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改革创新,川菜才能不断的发展。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狄更斯的名言,如今被用烂了,正说明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

  • 行业动态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