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职业美食>>北京美食>>北京小吃>>爆肚冯的艺术正文内容

爆肚冯的艺术

有人说,就这么看似平常的一焯再一捞,跟国画中的大写意似的,精气神全在里头了。没有家传的秘诀,再加上十年八年的苦练,甭想达到这种随心所欲游刃有余的境界。
  这说的是爆肚冯“四大法宝”中的“选料精、刀工细、火候准”。此外,还有一条“佐料香”。
  有一种说法,这“佐料香”其实才是爆肚冯区别和致胜于其他爆肚的杀手锏。要不,冯老爷子为什么至今仍然将佐料配方秘不示人呢?而且,就是在爆肚冯,这一“独门绝技”也只掌握在冯老爷子一人手里,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没传——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怕传早了,儿孙得之易,失之不足惜,那可不辜负了老祖宗的一生心血?
  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爆肚冯的佐料碗里看出个大概,内面应该有上好的麻酱、腐乳、米醋之类,据说还有香油、酱油、虾油等等(佐料碗端上桌子,客人还可以依据个人口味添加葱花、香菜、蒜汁、辣椒油)。但我知道,这看似简单的东西,怎么配比,甚至先放什么后加什么,都是大有讲究的——人家几代人100多年来没干别的,就琢磨了一副肚子、一碗佐料,没点绝活成吗?要不,可口可乐配方之谜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而且,爆肚冯好吃,价格却不贵。大众一些的,像百叶、散丹,才10余元一盘;稀罕的也是金贵的,像肚领、蘑菇头,最多不超过40元。那天我和女儿点了两盘脆嫩的水爆百叶和散丹,还不到30元;之后一家三口点了水爆肚仁、肚蘑菇和散丹,又要了两碗杂碎汤和几个芝麻火烧(爆肚冯的这两样东西也极好吃,尤其是那芝麻火烧,香酥温软,好吃得紧),还有冰镇饮料,也不过60余元。所以,对老饕们来说,贵不贵其实还在其次,关键是好吃,关键是只要你看一眼那爆肚大全似的菜单,就会食欲大开:光爆肚就有一二十道!什么肚仁、厚头、百叶、散丹、肚领、蘑菇头、肚丝、肚板、食信、蘑菇、葫芦……看似平常的牛羊肚儿,却居然可以搞出这么多的名堂来!不吃,对得起谁啊。
  要不然,那位远迁台湾、离别有年的老北京梁实秋先生就不会在他那册享有大名的《雅舍谈吃》里深情地回味故都爆肚的风情了:“肚儿是羊肚儿,口北的绵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几部分:散淡(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馆子里卖的爆肚儿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仁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盐爆不勾芡粉,只加一些芫荽梗葱花,清清爽爽。油爆要勾大量芡粉,粘粘糊糊。汤爆则是清汤氽煮,完全本味,蘸卤虾油吃。三种吃法各有妙处。”梁先生在这篇叫《爆双脆》的文章中还说,年少时出洋留学,“想吃的家乡菜以爆肚儿为第一”;留学归来,先不回家,把行李寄存在火车站,就步行到大栅栏煤市街,“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盐爆油爆汤爆,吃得我牙根清酸……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我的书柜里正好躺着一套四卷本的《梁实秋散文》,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广电出版社出版的大陆最早的梁氏散文。这其中,我最爱的当然包括梁氏这深情谈吃的文字,每次捧读,莫不大快朵颐,在精神上先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然后得空去吃一次爆肚,则精神与口腹之欲,二美得兼了。
        
  2006年6月20日,北京,吊脚楼


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返回【 北京小吃 】栏目列表
查资料 请搜索: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