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限三公等政策影响,不仅整个餐饮行业去年经历了低迷,就连餐饮的龙头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今天上午,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分析报告》。其中,餐饮百强企业的增速首次低于全国餐饮收入的平均水平。
这几天,与《2013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分析报告》“遥相呼应”的是多个部门晒出了2013年三公预算执行数。虽然前者让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忧心,但后者却让纳税人倍感欣慰。在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下,各部委厉行节约,严控三公支出,压缩出国费和招待费,省下了很大一笔钱。
其实,即便不去看部委预算或者餐饮业报告上面那些枯燥的数字,我们也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例如有媒体报道说,月坛地区地处本市中心,这里不仅有众多国家机关单位,距离金融街也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众多商家看准了这块市场,使月坛地区的高档餐厅林立,大大小小十几家,被称之为“部委一条街”。结果中央提出“反四风”之后,这里有的餐厅关门了,有的处于亏损状态,还有的餐厅推出了亲民的平价菜,搞起了团购活动。此外,受到“冲击”的还有旅游行业,因为公务旅游的降幅较大,以往长期过度依赖公费旅游的旅行社都在寻求转型出路。
商家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当下的情形其实只是在敦促他们更好地为自掏腰包的普通消费者服务。例如报道就说,虽然餐饮百强企业大多“歉收”,但仍有29家的净利润增长率在20%以上,而他们的定位都属于大众化餐饮。既然商务活动大幅缩减,“私人社交需求”成为餐饮消费的最大诉求,那么餐饮企业就要多动动脑子,怎么为亲朋聚会、家庭聚餐的消费者提供贴心的服务,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更持久的竞争力。
公款吃喝不再是餐饮行业的巨大支柱,这对于纳税人来说当然是一个重大的利好。一方面,三公支出的缩减,可以让有限的财政收入“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中央规定,也可以让官场的不良风气有所改变,帮助政府机关更多地赢得纳税人的信任和尊重。
接下来我们期待的是,既然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大幅缩减,2013年三公预算执行数普遍低于2013年初的三公预算数,那么以后的“三公预算数”是不是可以随之下调?与此同时,其他民生领域的预算,例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预算数是不是可以大幅提高?学会“省钱”值得称道,学会“花钱”,更好地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能够赢得更多掌声。
此外,就像我们晒被子要正着晒晒、再翻过来晒晒一样,“晒预算”也要不断细化。拿公款吃喝、公款接待来说,香港所有公务接待都必须提前申请,申报内容包括宴请人数、宾客名单、宴请理由、预计费用等等。对于这样的举措,能不能推而广之?同样的道理,在公费出国、公车消费的方面,能不能也细致到具体的人数和车数?
我们期待明年这个时候,2014年的三公预算执行数和餐饮业分析报告不再“遥相呼应”,而是一个继续下跌,另一个开始上涨。只有餐饮行业尽快转型,不再傍着公款吃喝,才能获得更独立、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