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经营资讯>>正文

黄石老板坐拥4家火锅店 1个店月销售曾达30万

作为千湖之省,湖北的餐饮市场从来不缺主打鱼类的酒店,尤其是武汉,激烈竞争之下,不少酒店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撤退”。

但黄石老板李从伟却剑走偏锋,将自己的“沱江鱼府”从三线“挤”进武汉。2012年,他砸进近200万,在硚口接下一家濒临倒闭的火锅店时,朋友们都认为他在“冒险”。两年过去了,虽然周围有几家大型餐饮店,但李从伟却靠着错位经营“夹缝求生”,生意越做越红火。

27岁开始当自己的老板

李从伟理着小平头,看起来时尚干练。不过,他理这么短的发型并非为了赶时髦,“我以前的头发又黑又密,做生意虽然有成就感,但太操心了,头发白了不少,也变稀疏了,索性剪短”。

确实如此,自从到武汉创业后,李从伟就过起了“双城生活”:每周一大半时间呆在武汉,周末才赶回黄石陪伴妻儿。中途还要抽空到鄂州和孝感的店子看看食材是否新鲜,菜的味道是否稳定,还要经常和年轻的服务员们沟通,尽量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偶尔他也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做生意,今天的生活是否会更平静安逸?不过他也不后悔,因为“创业本来就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李从伟本来在黄石一家国企工作,2003年,企业改制,他本可以留下,但想到“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自己的老板”,于是,当年5月,27岁的他拿着几万元的“买断金”,离开了工作10年的地方。

辞职容易,但做什么生意呢?

李从伟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不能给他们买好吃的东西,每当兄弟几个嘴馋时,哥哥们便带着他自己做。于是,在他的生活里,做吃的成为一件顶重要的事儿。

自然而然,“开间餐馆”成为他的首选。

餐馆关门的教训:没有特色

李从伟用所有的积蓄与另外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餐馆。第一个月,生意很红火,不断有亲朋好友来捧场,但三四个月后,李从伟突然发现,客人越来越少,甚至连熟人也不来光顾了。

原来,周围又开了几家馆子,而他们的小店没有特色,自然受到冲击。苦苦支撑了半年,餐馆还是倒闭了,落下了万余元的债务。

考虑到两个朋友的处境比自己还差,李从伟二话不说就一人扛下了这笔债务。他说:“我一直觉得做生意,要先学会做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帮了别人,有一天,别人自然也会帮你。”

虽然第一次创业失败,但李从伟认为自己赚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呛过一次水后我才知道,创业不能光靠激情,更不能盲目自信,必须充分考察市场,攒经验,走一条特色之路。”

结束餐馆生意后,李从伟南下深圳,“我想到那里学销售和管理,为日后再次创业做准备”。

别人当闲聊,他当成商机

从深圳回到黄石后,李从伟暂时帮哥哥打理着物流生意,同时也留意着创业的机会。

2009年6月,他参加朋友聚会,闲聊中,一个刚从四川旅游回来的朋友无意间提到,他在成都时吃过一间鱼府,味道特别好,每天都有人排队。李从伟眼前一亮,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第二天,他就踏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

他在成都整整呆了一周,每天饭点,他都会到那家鱼府门口“数人头”,他发现,即便在生意稍淡的中午,也有人排队等位。他最终下定决心,把这家鱼府引进黄石。

这一次,李从伟汲取了6年前的失败教训,开店前做足了功课,市场调查、选址、装修定位,他一点儿也不敢马虎。从谈判加盟到找门面、装修、招聘,再到开业,他只用了短短3个月,“算得上深圳速度了。”李从伟笑着说。

彼时,黄石流行酸菜鱼,李从伟的沱江鱼府采用纯正的四川火锅底料和20种高原冷水鱼,主打健康饮食理念,一炮而红。

第一个月盘存时,李从伟惊喜地发现,500平米的店子销售额达30万,实现了盈利。当时还值夏季,并非火锅旺季,精明的李从伟主抓家庭消费,以送啤酒、冰淇淋、西瓜的促销方式,把淡季“炒”成了旺季。

2011年9月,李从伟开始了扩张之路,他投资100多万元,在鄂州开起第二家店。2012年,他大胆进军武汉,在硚口开起了第三家店。2013年,他一鼓作气,又在孝感开了第四家店,“其实就是复制我在黄石的成功模式,做生意一旦摸到门道,路就好走了”。

学习海底捞好榜样

事实上,李从伟的“门道”很简单,就是讲诚信。“我从不玩巧,鱼如果只有九两九钱,我绝不会报一斤。对火锅配菜,我有严格的量化标准,绝不允许‘差不多’。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但绝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钱。也许你玩巧一次多赚个几十元,但可能你就会失去回头客,从长远看,绝对是不划算的买卖。”李从伟说,事实上,在他做火了沱江鱼府后,有同行眼热,也在黄石开了一家店,但只做了4个月就关门了。

同样的品牌,同样的好地段,结果截然相反。

对此,李从伟说:“做餐饮生意,可以拼技术但不要玩技巧。那个老板败就败在太爱玩巧,渐渐地,店里生意就冷清了,最后撑不下去了。所以,贪眼前小利,最后会亏得很惨。”

采访中,李从伟几次提到,开餐馆,味道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比味道更重要。这个结论,是他在读了十几遍《海底捞你学不会》之后的最大感悟。

他曾领着店里的服务员和厨师,一起到海底捞吃饭,大家最后一致感觉,味道并不见得最好,但服务确实令人难忘。

善于学习的李从伟自然不会放过向海底捞学习的机会,他也在努力完善服务,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服务,他也尝试着为员工做好服务,“我也像海底捞一样,为员工在小区租三室一厅的宿舍,让他们有家的感觉。现在的90后员工都很有个性,如何管理,是个难题。但只有员工每天都开心,才能更好地服务顾客,带给他们最好的用户体验”。

学日语的故事

李从伟是个肯学习、坚持学习的人,这一点在他的深圳经历中尤为明显。

起初,他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每天要跑遍各大超市和商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常常是人累得半死,却连续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一笔生意。遇到困难时,他反复为自己鼓气,多做不吃亏,坚持就是胜利。

不久,有熟人介绍李从伟到一家日资企业里工作,但前提是必须懂日语。李从伟带着在深圳工作的积蓄,和妻子一起从最南边来到最北边——黑龙江省学习日语。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一所学校里,已经30岁的李从伟跟一帮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起开始了全日制的学习。为了省钱,他和妻子租住在一间老式房子里,屋里没有暖气只能生炭火炉子取暖。常常睡到半夜,他们就被冻醒了,一看原来是炭火熄了。

吃饭更是简单到极点,每天早上一个馒头一碗稀饭,中餐和晚餐用小电饭煲煮点面就打发了,每个月伙食费必须控制在200元以内。

这样的日子,他们坚持了整整一年。

但最终,李从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日资企业,而是回到了黄石。

学日语看似与李从伟如今的餐饮业关联不大,但足以表明他是一个有毅力、能坚持的人。这也正印证了他爱说的那句话——“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