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鼎鼎大名的北京烤鸭,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会是“全聚德”。不过,面对高端餐饮行业全面承压的现状,这位国企“老大哥”似乎也同样没能幸免于难。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高端餐饮企业纷纷企图转型大众消费,以减少这场“寒流”所带来的冲击的同时,全聚德却被指仍旧端着“老国企”的架子
全聚德净利润去年首现下滑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7年上市,历经6年的业绩快速发展后,全聚德却在2013年急转直下,净利润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
根据全聚德2013年财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下滑27.62%。这成为全聚德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一份年报。
同时,其年报还显示,期内共接待宾客730.55万人次,同比下降3.44%;人均消费同比下降2.22%,上座率同比下降4.14%。
第一财经日报还查阅全聚德2007年上市以来的年报发现,2007~2012年,全聚德业绩一路高歌猛进,每年净利润都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速。可以说,作为北京“名片”的全聚德,凭借着老字号这个牌子,不仅赚到了足够的人气,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餐饮业的一个特性就是敏感,容易受到食品安全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而这也是靠规模盈利的餐饮企业的软肋,稍有风吹草动,便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此,报道援引全聚德方面的回复表示,从去年以来,全国餐饮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宏观政策调整,中央改进作风、遏制公款消费和反对铺张浪费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和深入推进,对餐饮业存在的非理性消费带来了很大冲击,使餐饮市场持续20年的快速增长势头不再,增速逐步趋缓,行业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全聚德品牌作为老字号餐饮企业同样受到了冲击与影响。
全聚德董事长王志强日前也曾对外表示:“以前,全聚德是写字楼,现在我们是菜市场。”公司要发展,必须走出去,开发一些大客户,同时也要让客人走进全聚德。
全聚德方面还表示,就餐饮业经营的特点来说,是有着淡旺季、淡旺时之分的,而且,客流的多少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就全聚德集团公司今年以来的营业情况看,今年第一季度仅北京地区所属直营门店,总接待人次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被指服务仍留有“老国企”影子
而事实上,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全聚德的服务态度与现状也遭受着来自股东的质疑。
证券日报昨日援引一位参加全聚德股东大会的股东张建(化名)介绍称,作为一个小股东,是第二次参加全聚德的股东大会,之前满怀期望的投资全聚德,但是效果并不好。现在换了公司高管,他想看看全聚德有没有新的举措,比如大股东资产注入等。
在他看来,全聚德一年的净利润不足两个亿,还不如海底捞挣得多。对于这点他表示严重质疑。在带客人到全聚德就餐后,感受很差,所以,无法理解全聚德目前的状况。
“我和朋友中午到全聚德和平门店吃饭,这次来与3年、4年前来,完全是两个‘世界’,虽然,装修是一样的,但是客源完全不同。几年前,我们到这里吃饭是要排半个小时的队才能找到一个位置,有时候还得拼桌,但现在随时有位置。”张建表示,吃这顿饭,最大的感受还不是客人少了,而是服务员的态度仍然有老国企时的影子,他们要的三杯白开水,催促了服务员三次才给倒上。
让张建不能理解的是,这是全聚德的旗舰店,而非加盟店,如果在加盟店遇到这种情况还有所原谅,但是这发生在全聚德和平门店中,所以他很想不通。“吃这顿饭唯一的变化是,几年前都是四十几岁的服务员穿着旗袍,现在服务员倒是年轻了一些,但除了鸭子味道不错外,其它的没有什么改变。”
而在张建看来,以前等半小时吃饭时,可以看店家的脸色,现在不同了,随时来都有桌,而且3个人甚至还可以坐十几个人座位的桌子就餐。在翻台率这么低的情况下,全聚德的服务态度还没有提升,这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另外,来全聚德吃饭,点一个普通的菜还要加15%的服务费,菜价不便宜,服务态度不好,客人还会来吗?
对于股东提出的质疑,王志强表示:“全聚德的生意确实受到很大影响,我们也在积极的想办法。关于服务员的问题,以前都是从四川省、重庆市等地方找,现在出来务工的人少了,找合适的服务员确实比较困难,目前,已经与一些学校协商定向培养。”
王志强也表示,餐饮业在今天的状况下,服务是吸引回头客的主要指标,未来公司会提高重视。
此外,报道还表示,“为什么到海底捞就餐去了多次还想去,全聚德能不能让来吃饭的客人吃了一次还想继续来?”这个问题被多位股东提到,那么,全聚德的生意到底有多差?
4月3日晚上就餐时间内,证券日报实地走访了全聚德和平门店,1层-5层,仅有12个房间没有亮灯,看似灯火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也是一些生意不好的店铺惯用的伎俩。
报道还援引常年在全聚德和平门店旁边做生意的商贩介绍表示,三公消费后全聚德和平门店的生意少了很多,来旅游在此就餐的人也少了。
而当被问及全聚德楼上包间里有的开灯,但灯光很暗,有的不开灯,是不是开灯的就有客人用餐时,上述商贩表示,包间里的灯是轮流着开关的,今天关二层的灯,明天就关三层,这样做是好看,装门面。
同样,一位全聚德的员工也表示,开着灯的不见得有客人,开着小灯的就没有客人,全部开着灯的就有客人。
他表示,现在来吃饭的人少了很多,虽然现在是就餐高峰时间,但店里面多的是空位置。
转型效果欠佳
同时,在高端餐饮纷纷转型以求“过冬”的境况下,全聚德的转型却似乎有些不“给力”。
第一财经日报对此报道表示,2013年是整个餐饮行业遭遇的多年未遇的寒冬。中国烹饪协会的报告显示,2013年餐饮企业收入增速继续下滑,创21年来的增幅最低值,降至个位数,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6个百分点,降幅进一步扩大。高端餐饮严重受挫,限额以上餐饮收入近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1.8%。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高端餐饮谋求转型。以小南国为例,不仅让小南国品牌更贴近大众消费,还开拓了南小馆、小小南国等大众化、年轻化的中端品牌。湘鄂情也在积极开拓团膳、快餐领域,湘鄂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两块业务运营良好。
而全聚德则鲜见大的改变。
对此,证券日报4月8日也报道表示,对于高端餐饮企业做大众餐一事,在王志强看来并不感冒。
“跟我们一样的一家上市公司湘鄂情,放弃80元以上的菜,做80元以下的大众餐,但是,这种转型已经导致他们关掉了很多家店。我们的一些门店,在去年也尝试卖早点、自助餐、鸭肉包子等,有的门店甚至开到社区。对于他们的行为,我们的态度是表扬,而不鼓励。”王志强称,在2013年,这么做必定会增加收入,但是长期走下去是不是全聚德的方向呢?卖包子、自助餐,已经将全聚德单客消费金额,从180元拉到了130元-140元,今年全聚德的上座率高了,但是,人均客单价却降低了不少。
湘鄂情转型做80元以下的大众餐,在王志强看来,全聚德要推出70元、80元以下的菜品,他每天睁开眼无法向股东交代。
“经过半年多的思考,全聚德觉得这条路(80元以下的大众餐)是行不通的,全聚德要坚持菜价中等偏上的水平。”王志强表示,100年来,全聚德除了是老字号外还是“金字招牌”,因此,要做高质量、性价比好的产品。
那么如果不做大众餐,势必利润受损,全聚德将如何给股东们带来利润呢?
王志强表示,全聚德未来要节约,从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全聚德以前的大店有180道菜以上,以后会减少菜品量。5月份以后,每个店要做到50(集团统一的菜品)+50(不同区域菜品),即100道菜的标准。另外,酒水方面也要调整,白酒过去有80多种,如果每月消费量低于10%的酒都要淘汰。红酒也一样,过去有50多种,也一定要减少。再者就是减少部分经理职务,有的店铺不再设经理职务,一个店面的经理要兼职另外一家店的经营”。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也援引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介绍表示,以全聚德的品牌定位、门店投资,以及成本投入,贸然转型中低端并不可取。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亦分析称:“高端餐饮在寒冬中,都一窝蜂向大众化转型,而其实大众餐饮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高端餐饮降身段去做,其实也是其劣势所在。”
但这并不代表全聚德无可作为,可以适当尝试新品牌,进行市场调研对原有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成本、提高性价比等。以同样做烤鸭的大董烤鸭为例,大董烤鸭的客单价接近甚至超过了全聚德,但近年的发展却很迅速。边疆透露,大董烤鸭单店日营业额达到30万元,在全国领先。其秘诀也正是侧重大众消费群体,注重年轻化、时尚化,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不过,针对高端餐饮的转型,《中国品牌》杂志则报道表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端餐饮业仍处于调整期,餐饮业的高端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靠人脉的市场外强中干,很不健康,市场洗牌过程中,首先就会淘汰掉这样的餐饮企业。
未来企业只有在精细化管理和产品服务上有所创新,回归本质、回归市场,从大众消费层次中根据自身的硬件、软件和特点,找到新的目标群体定位,才是餐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节俭已经形成了大气候,不仅仅是理念问题,在人们的消费习惯中也形成了常态。虽然高端餐饮企业纷纷转型,但不容忽视的是,高端餐饮企业压力依然很大,洗牌才是刚刚开始。高端餐饮企业尽快进入新的角色,重新定位目标客户,抛弃以前对“三公消费”的依赖,要遵循市场的规律,探索出一条市场化的改革道路。
老字号餐饮今后怎么办?
那么,对于像全聚德一样的老字号餐饮企业来说,在目前的现状下,应该怎样做呢?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作为北京市的一张“名片”,是深耕本地市场,还是走出去做大做强?全聚德选择的是后者。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13年年底,全聚德在北京以外的省份共计有12家门店,但除了上海、杭州和无锡等长三角的门店盈利外,其他省份均处于亏损状态。全聚德官网显示,全聚德的门店至今仍集中在北京区域,共有14家全聚德门店以及4家丰泽园门店,除北京外,在11个城市各有1~2家门店分布,北京的门店超过一半以上。
李志起表示:“老字号要走出当地的话,面临着一个既要传承又要创新的难题,如果只有传承没有创新,那么在外地市场面临消费环境和消费人群的变化,很难应对当地餐饮企业的挑战。”他认为,不能一味地抱着特色优势不变,而应该要为适应本地化而努力。
另有知情人士介绍称:“前些年的扩张也是政府鼓励的行为,当时主管单位提倡做大做强,热衷于企业走出去,但是缺乏对外部环境的评估,所以导致出去后水土不服,而这也说明当初决策的前瞻性不够。”
报道还表示,作为老字号企业,如今都面临转型问题,面对如今的生活节奏和口味的变化,餐饮企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面临很大的麻烦。
老字号全聚德的“失色”并非个案,同样经营多家“中华老字号”特色品牌店的西安饮食,也增长乏力。该公司日前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86亿元,同比下滑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36.19万元。
“老字号”经过几百年的风霜洗礼,本身具有的是产品知名度的价值,但不意味着就一定具有现代市场意义上的品牌价值。因为,它们既没有核心的价值理念,也没有持续不断的传承关系。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老字号需要对其品牌价值进行转换提升,要在品牌的内涵和外延的建设方面下功夫才行。边疆指出,从长远看,老字号的市场还是很广阔,全国餐饮需求是一直增长的,随着城市化建设,大量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会进一步带动餐饮业的发展。对于这些老字号来说,需要在产品定位、提升服务、提高性价比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