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管理>>经营问题>>正文

那些没活过半年的餐厅存在的问题

校长自从三年前搬到国贸居住之后,经常感叹北京还是东边好啊,交通方便,餐饮丰富,200米半径就有至少5个便利店……最赞的还是总有校长喜欢的餐厅出现,让我在一段时间内约人都只选这一家餐厅。为啥过了这段时间就不选了呢?不是校长吃腻了,而是餐厅倒闭了……

 

平心而论,校长真的是个餐厅杀手,在这边喜欢过至少5家餐厅,但是他们都没有活得很长,而那些校长出门径直路过根本不屑一顾的餐厅反而一个比一个活得滋润。正可谓此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1

我为什么如此爱它?

 

校长第一次走进它的时候就爱上了它:窗明几净,采光良好,整个餐厅非常的干净,服务员着装统一整洁,并且颜值明显高于平均水平。餐厅的就餐间距非常的宽敞,类似咖啡馆的密度,桌椅也十分舒适,并且看起来不是便宜货色。

 

菜单方面,更加令我惊异。这个餐厅并没有主打特色,有日式咖喱,意大利面,还有扬州狮子头等中餐,还有几十种咖啡,三明治,汉堡之类。更厉害的是,这些菜居然都做的还不错。

 

 

 

客单价方面,虽然比周围的麻辣烫,肉夹馍贵一些,但是三四十块钱是可以搞定一顿饭的。

 

所以,校长从此几乎不在家就在jun餐厅,一天之中最典型的日程是这样的:早上去jun餐厅喝个咖啡吃个三明治,上午就在餐厅里做些文字工作,中午在餐厅吃个咖喱饭和意面之类的午餐,下午约合作伙伴、投资人之类的到餐厅来喝咖啡谈事情,晚上继续和几个朋友在餐厅聚个混搭风格的餐,聊聊天,之后回家睡觉。

 

你看,这个多品类、全天候、产品不赖的餐厅居然解决了我一整天的日常需求,叫我怎能不爱它。

 

2

它为什么还是死了?

 

普通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早上起床,打算去jun餐厅进行我一整天的日常,到门口才发现铁将军把门,这个餐厅已经关张了。并且经过一天痛苦的思考,我觉得也许以后我家周围区域凡是再有我喜欢的那种店,都不大可能长久陪伴我了。

 

1

场景硬伤

 

校长家在大望路万达区域,这是一个典型的写字楼区域,像我一样的居民极少,白天上班族的需求大多是急头白脸的快餐。而jun餐厅是一家慢节奏的舒适型餐厅+咖啡厅,开在这样快节奏的地方显然是不适合的。当上班族急火火的找地方解决午餐的时候,看到长着一张慢休闲的脸JUN餐厅,根本不会有时间细细分辨,直接就pass过去了。

 

 

 

大家可以看到,凡是白领工作区的餐饮,大多是快餐,而且会把”我很快,我很便宜,我有适合你的套餐”等这些信号”写在脸上”,让你路过门口3秒之内就可以判断出这家店有没有你想吃的产品,有没有适合你的套餐,有没有你能接受的价格。凡是3秒钟判断不出的,基本不会停留,不信你在上班午餐场景的时候试一试。

 

而如果JUN餐厅开在双井等以社区为主的地带,可能就会是另一种光景了:谁不希望家旁边有这样一个多品类、全天候、产品也不错的休闲空间呢?也许还能迅速形成自己的铁粉群体。

 

白领嘛,就是这样,上班时冷漠脸,下班后立刻无缝切换文艺心。所以在开餐厅之前不仅要想好抓哪一拨人,更要想好抓这一波人的哪一种场景。JUN就是放弃了广大上班白领而抓了校长这种少数派的居民,结局可悲可叹。

 

2

人群硬伤

 

在北京,一提到国贸或者中关村,大家都会想到高密度海量人群带来的价值,但是对于餐饮人来说,国贸或中关村绝不是一个开餐厅的理想之地。JUN餐厅就开在了这样一个地方:人流潮汐效应很明显,白天挤满人,晚上空城一般。

 

在这种地方开店应该在有限的午间时分集中所有资源作战,其他时间要想办法”冬眠”一般的缩减成本。而JUN餐厅却是一家24小时的全天候餐厅,这就会产生很大的资源浪费,经营难以为继也在情理之中。

 

3

单价硬伤

 

无论在住宅区还是办公区,餐厅的价格体系基本逃不出这个规律:无特色的产品就要价格低,要想做高客单价就要有主打特色。而JUN餐厅作为一家同时做日式咖喱,意大利面以及扬州狮子头的餐厅,即使做的都很不错也很难言说特色。

 

 

 

而它的客单价却比一般的快餐店贵10块左右。不要小看这10块钱,如果是白领日常午餐的话,白领会把这个价钱乘以30来算一个月的餐费,这时候对于一些精打细算的人哪怕3块钱都是值得顾虑一下的。

 

正经请客吃个饭吧,不够有特色,想当个日常工作餐吧,又贵了不少,JUN餐厅就在这样尴尬的位置上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商业生涯。

 

3

给这类餐厅的忠告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事物慢慢凋零却无能为力。为了避免杯具的再次发生,校长忠告打算做餐饮的同仁:不要只抓人群,而要抓人群X场景;经营节奏一定要契合人流潮汐,拒绝任性;平价和特色必选其一,万万不可骑在墙头两边靠。做到以上,不一定保命,但至少不会那么容易夭折。

  • 经营问题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