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管理>>经营策略>>正文

如何用做媒体的逻辑开出一家火爆的餐厅

过去20年,几乎是传统传媒兴败的20年。

有幸成为传媒从业者中一员,三生有幸。

从日报、周报、月刊,再到视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行走一圈,倒映着一个行业的起伏:行业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来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5年前开始“互联网+餐饮”的创业,看上去与传媒行业渐行渐远。

实际,一直受益于在传媒行业的10多年的磨练。传媒的思维和逻辑,一只影响着我的创业思维和逻辑。

我甚至坚信,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媒体行业,我依然在做内容,在用做内容的方式,做餐厅。

明天又是记者节,祝那些还坚守传媒一线的师长和朋友,节日快乐。

留下此文,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希望给迷茫中的同行或者说前同行一束光。

去年的文章是,《记者创业的不要不要》。

灯晃的老板,传媒人赵小平师兄,在借题发挥,组局吃喝,放个海报,也祝大家吃好喝好,顺便发发发……

一个餐厅其实就是一本杂志

任何记者(其实是所有的内容制造者,本文以偏概全。)写作的目的,除了高尚的、政治的、经济的目的之外,最直接的目的肯定是有更多人关注。

具体到媒体的指标就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即:有多人传阅、有多少人转发等。

某种意义上讲,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个媒体是否核心的标准。

有了传播力,就能形成影响力。

从经营上,自然就更有广告价值。就可以影响力变现。

那么,开一家餐厅如果用上述传媒的思维逻辑,就可能彻底和传统餐厅拉开差距。

当传统餐厅是基于产品、服务、卫生等基础元素出发研究经营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则是,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喜欢我,愿意传播我。

我们是用户思维,是目的思维。

是从“讨好”用户的角度去倒逼我们应该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内容。

从这个逻辑出发,餐厅就不再是一个餐厅,它只是我连接用户的一个介质而已。

它于我而言,就是一本杂志、一档电视节目、一份报纸。

我就是总编辑,且是带着经营意识的总编辑。

关于刊名、封面与门头和外立面

把一个餐厅理解成一本杂志来打造。对应下来:

门头就是杂志的名称。一定要醒目,要标准化,让人一次性记住,并且形成印象,知道这个餐厅的基本调性、核心人群,卖什么等基础信息。

外立面的展示就是杂志的封面。当一本杂志躺在书摊上时,如何能让用户一眼看上。这是每个总编辑最核心的工作。餐厅如何在餐厅林立的街上或商场里鹤立鸡群,也是个技术活儿。

餐饮比杂志好一点的是,它是立体的,它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是立体的,可以是色彩、装置、空间、声音,甚至是独特的味道来协调解决。

总之,门头是你选择谁进你的店,和门头密切关联的外立面展示区就你要给用户直观的进店理由。

那些在书摊上看了半天,没有把你杂志买走的人,要么不是你定位的目标用户,要么是你没有吸引他的封面。

那些在你店门前瞟一眼就走掉的人,大抵如此。

一切都是内容

如果只是记者,他理解的内容可能就是一篇稿子,而如果你是一个总编辑,你理解的内容基本就是这本杂志的全部。

除了上面讲到的刊名和封面,文章、广告、板式、图片等都是内容,和人体的每一个器官一样,都非常重要。

对于一家餐厅一样,除了门头、外立面,端上桌的饭菜、室内外的装修、服务员的态度、任何地方的清洁卫生,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是内容。

请注意:内容即形式,形式也是内容。

任何内容都马虎不得,就如同,任何内容都不可饶恕出现错别字一样。

餐厅里的任何内容也是如此,就如同,任何餐厅都不可饶恕不干净一样。

不能自传播的内容都是垃圾

再次强调,除了其他目的,我们评判内容好坏优劣的核心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具有传播性。

自带传播性的内容才是好内容。

那么,一家餐厅如何能自带传播性,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李子坝梁山鸡、三斤耗儿鱼、受气牛肉等品牌上,我们有一些尝试,也有一定收获和体会。

要让餐厅自带传播性,那么餐厅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自带传播性。

产品是否有传播性、服务是否有传播性、管理是否有传播性、卫生是否有传播性。

传播性会倒逼我们做好一切:

为了解决传播性的问题,我们主动革命,发誓不缺斤少两,树立行业典范,让人们传播。

为了解决传播性的问题,我坚持一次性锅底,发誓不用回收油,人们吃得放心,自然要去聊上几句。

为了解决传播性的问题,我们选择的每一只鸡都可以溯源,让人们可以津津乐道。

……

一句话总结:不能传播的内容都是垃圾。好餐厅,天生带传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