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管理>>经营策略>>正文

餐饮卖点

做商品的都想有一好的卖点,做餐饮也一样,好的卖点能吸引好奇顾客群体的眼球,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增长点。

      如何做好,从实践来看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理论依据,大多是看到有人在做,感觉很好,有时甚至对一类现象不知用何种理论去解释,也就谈不上给出评价了,如果是业内人士,且是精于同业的可能会发现独到之去,一般的也就走过错过了;如是消费者就有可能去看一看,看了也就可能真的消费了,那商家的目的也达到了。现在餐饮业竞争激烈程度大家都心知肚明,从店堂的装璜到软件的配置,从菜肴的开发到员工的高端培训,都体现了生存的不易,可越是竞争激烈越就有冲破城楼的,他们做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定位是每个企业开张就已草拟好的,从定位找卖点可收到扩张的奇效,外国洋快餐一度被国人称为“垃圾食品”,但就是这样的食品却大赚国人一把,他们的卖点大多盯在国内的年轻人和儿童,让你开口就能说它,饿了就想它,作为给孩子的奖品还离不开它,去了消费了还有小礼品,让你下次还去,因为还有更好的在那等你。看看我们的企业,要么定位于官方公务消费,要么定位不清,再要么无所谓定位,就是一种愿者上钩,当然谈不上什么卖点。

        营销是很多企业不得不用的武器。餐饮也不例外,营销方法很多,真正做的好的却不多。现在有的企业在报纸等媒介上宣传自己店堂如何高档,菜肴如何精美,服务如何精细入微,最后却是大量的广告费打了水漂。为什么会这样?还是因没有明确的定位,造成无目标营销。更可以理解为没有为自己的企业寻找卖点。这卖点是针对定位群体的营销行为,你要找到不同群体的口味特点,消费习惯,消费时间,爱好,收入支出的大致情况;还要考虑你的商圈,你最能代表你企业特点的东西。否则不要开口营销,更不要说卖点。只有先定位好,在定位的基础上营销,尔后才是卖点。

        现在很多的餐饮用“大”,“奇”,“特”,“怪”等等来吸引顾客,可是不知这样能吸引多少来消费的?至多不过吸引个别饕餮者的眼光,但不一定就能打动他们的味蕾。还有目前国人的经济收入拿出少量的钱偶尔奢侈一下可以,但面对今天你“奇”,明天我“怪”的餐饮市场谁又能消费得了?不如学浙商,从一针一线小利开始,效果可能还好一些。川味店中很多小利方面做的很好,如:小火锅,自助餐,送泡菜,免费的啤酒;人人都怕麻却又丢不了的那香味;都是它的卖点,而且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国人的某些饮食习惯。

       有些企业想做大做强,不是扩张店铺的数量,就是搞加盟,连锁。可一段时间之后母店都不见了影子,这就是国人的虚荣心在作怪。你能搞十个店,我就能搞十个以上,反正不能落下。却不知有钱可以扩张,市场却不是有钱就能玩得转的。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生存周期和生存空间,受地域习俗文化影响很大。就是大树移植也得考虑温差和地质不是?何况饮食?在东部你卖羊汤,西部做海鲜,南卖辣北卖甜不是不行但做大就就做不了,即使你将能改的都改了,但你改不了地方习俗,改不了“妈妈味”!所以卖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能力劝回民同胞吃猪肉不是?本地经营可以夸张一点,异地发展就应小心,不求全而应针对特定人群。让他们想起“妈妈味”才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美食街,排档城,风味巷,土菜馆,各地都有;现在还有山珍,农家乐,渔港之类。其实这都是卖点的最好例子。利用群体效应,特色效应,集中经营。但有些问题也不能忽视,牌子是挂了,跑到那个市场都一样,牛肉街内只有那么一两家经营,而且味也与宣传的大相径庭。农家乐成了戏园子,菜成了填肚子的物件,不知是乐那一块?

    餐饮发展快,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餐饮的建设却没有在实质上得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低,学习时间短,社会职业地位不高,保障性不强都给餐饮的发展增加了阻力,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和理论,政策的投入餐饮发展是很难适应现在的饮食需求的。

  • 经营策略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