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企业动态>>正文

Rug餐厅为什么能够凭借着早午餐站稳脚跟?

Rug餐厅,是在北京吃 Brunch(早午餐) 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从 4 年前在朝阳公园的一个小区楼下开设第一家店,到最近从街面走进商场,开了第二家分店,他们把 Brunch 做成了自己最大的招牌。Brunch 到底意味着什么? Rug 的创始人说,他们喜欢的 Brunch一定会有温热的菜式、一定要有鸡蛋、一定要营养均衡。但是对 Rug 来说,他们并不想把 Brunch 打造成一句话可以总结的概念,这个舶来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是和亲朋好友出来放松的时刻,不需要煞有介事,它更多是想传达一种自在的氛围,以及通过饮食来对周围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但为什么这家餐厅还是能够凭借着 Brunch 站稳脚跟,一举成名?笔者认为是靠着准确的定位、对食材和创意的要求。

食材绝不“夸大其辞”

Rug 应该算的上是北京第一家突破了酒店早餐传统模式的 Brunch餐厅。以往的选择大多只有四五百元甚至更贵的高级酒店自助可以选择,几位创始人喜欢吃 Brunch ,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餐厅,也发现了这个市场在国内的空白,就决定开了第一家 Rug。这里采用单点制,份量大小随意掌握,人均花费一二百元就可以饱餐一顿。

现在做 Brunch 的越来越多,也有一些小店周末增设了几十元的 Brunch 菜单,相比之下 Rug 并不像以前拥有价格上的优势。但他们定价背后是有机食材和自制材料的坚持。虽然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让人对吃有所讲究,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夸大到非顶尖原料不可的程度。虽然有一些进口食材的品质非常出色,但是在环球运输的过程中它们其实制造了巨大的碳排放量,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食材对于 Rug 来说,是一种将本土性和生活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他们首先考虑使用价格适中的有机食材,之后优先选择本地出品,再之后才会考虑进口产品;当然食材供给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比如咖啡来自北京Rickshaw 的有机咖啡豆,牛奶来自归元和圣牧的有机牛奶,蜂蜜来自云南的社会企业香格里拉农场,鸡蛋来自有机循环农场玉岩,这些供应商都会出现在 Rug 菜单的第一页。除此之外,店中使用的果酱、花生酱、荷兰汁(egg benedict 的必备酱汁)都是自己制作,Rug 会避免使用大批量的工业制成品,而所有菜式都有荤有素、有蛋白质有主食,注重营养平衡。不是所有在周末的上中午吃的都叫做 brunch,它有自己的品质标准和搭配标准。

菜品不变就会死

Rug 的菜单每年会更换两次,一冬一夏,就和时装发布一样。有的食客会抱怨换的太勤,但他们觉得,“不变就会死”。他们是第一个推出热酸奶的店铺,加热到 40-50 度的酸奶可以让其中的益生菌更为活跃,对身体更有益处;早期推出的汉堡式多层 bagel 现在已经山寨货遍地;去年夏天,国外风靡的中东式炖蔬菜(shakshuka) 在菜单里也出现了,而这两年伦敦流行起来的南非融合菜 Bunny Chow 则出现在刚刚更新的夏季菜单中。他们还试验了四川麻辣风味的青口、夹着软烂日式叉烧肉的 egg benedict 、东南亚风情的鱼饼,都是经典搭配加上小小的改良,不少菜品已经都被本地的西餐厅学去。

菜品的频繁更换对厨房研发和供货商也提出了高要求。从 2013 年开始,Rug 就有完整的月度报表来监控菜品的销售成绩,每次菜单更新,保留最受欢迎的菜品以外,其他 70% 统统都要换掉——但即使是保留菜品也会相应地在摆盘、配料等方面进行微调,保证它给人带来的新鲜感。

在硬件上也对设备有特别要求,比如烤箱的容量是否能适应新增的烘烤类菜肴的要求等,都需要计划;而软件方面,几位创始人会收集菜式相关背景资料,发给曾经在欧洲有 3-4 年从厨经验的总厨学习,在两三个月里他需要试验 20-30 道不同的菜品,每一种都要繁复尝试至少 4-5 次,才能初步“定稿”,这些技术和知识还需要通过他传递给其他厨房员工和前厅员工。

在供货商方面,如何让种植周期和菜谱更换频率相配合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相对较短的合约期内,相对小的供货量很难要求供货商完全按照要求生产;所以下一步和农场合作拥有更具“定制性”的专属种植区域,也许会对供货的稳定性带来更多帮助。

细分市场要慢慢“耕作”

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支撑这家店把 Brunch 经营到如此程度。

Rug 是一个速度很慢的餐厅,在没有外界投资的情况下,他们花了 1 年时间筹备,开出第一家店,专注于 Brunch。做了 2 年半的 Brunch 之后,他们又花了半年的装修时间,在三里屯开了第二家店。在第二家店他们开始试着推出晚餐,又过了近 1年半,才有了今年春天的第三家店 Chatroom。最开始,第一家店的 Brunch 菜单刚开始只有 1 张 A4 纸—— 4 个门类,每个门类只有 1 种选择,之后慢慢扩充到 3 种选择,然后才越来越多。

速度慢,是因为需要明确路线、打好基础。

三里屯的第二家店营业时, brunch 的主菜种类达到了最高峰的30 种,尽管之后经过调整下调到了 25 种,但这比市面上几乎任何一家店铺都要多。 Rug 曾经犹豫过是否推出午餐菜单,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既然是 Brunch 为招牌的餐厅,就应该坚持这条路线。

Rug 每一家分店的设计也和不同 Brunch 人群相结合。在家庭客人占绝大多数的朝阳公园店,门口的停车区域被抬高设计为了户外座位,材质以原木为主,落地窗可以看到室外公园的风景;总面积虽然只有 300 多平方米,但还是设置了儿童游乐区。三里屯店占地两层,空间多达 700 多平方米,因为所在休闲区域的缘故晚餐和周末顾客较多,同时来的客人多为情侣约会或聚会,所以室内装修工业和复古感更强、更为年轻化。

经过 4 年在 Brunch 领域的“耕作”, Rug 的创始人们觉得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达到饱和,不管是客流还是风格,很难再开一家以 Brunch 为主打的分店了。在他们看来,有吃 Brunch 习惯的人群流动性极高,很多不常住在北京的、或者居于北京的外地人是主流,它有一个相对的上限,并不会像本土市场一样有无穷深挖的可能性。所以,尽管 Brunch 的风潮可以蔓延到各类餐厅,但在他们看来,这仍然是一个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