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现南锣鼓巷不少各地小吃被挂上了“老北京”的标签叫卖,引发不少网友替北京小吃和各地美食“喊冤”。记者昨天走访发现,网传照片的店内招牌已变了脸,“老北京”字眼不见踪迹。商铺管理者表示接受指正,已连夜整改。而民俗学者认为,地域小吃被“冠名”不用太较真儿,北京本身就具备包容性。
网友拍摄的照片中,店铺的名称为“正宗老北京凉皮”。 网友/供图
昨天,招牌已经换成了“手工凉皮”。 田杰雄/摄
“老北京”标签已经消失
4月1日,微博大V一条关于南锣鼓巷内出现被冠以“老北京”标签的各色食品照片引发网友关注,照片中出现了“正宗老北京凉皮”、“老北京牛肉面”等招牌。不少网友不禁为“老北京”喊冤,称北京被迫“承包”了各地美食。
昨天中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南锣鼓巷,发现除了售卖“爆肚”、“炸酱面”等传统食品的商铺招牌上标有“老北京”外,其他商铺鲜有该标签。网传照片实际全部来自巷子中一家云集各色小吃档口的餐厅,记者来到该餐厅时,档口的招牌已经改头换面。之前写有“正宗老北京凉皮”的档口,头顶的招牌改为了“手工凉皮”;写有“老北京五香肉卷”铺面,“老北京“三字也没了影;甚至有档口直接将灯箱上的字眼糊上了白纸。
商户感谢市民指正
对此,商铺管理者李先生告诉记者,摘下原有招牌确实与网络讨论有关。“当天晚上就有朋友截图给我,我一看是自己的店面,当时我也吓一跳,没想到会引起网友们的集中讨论。”李先生告诉记者,店面在传统的四合院内,开店前合作商户们认为,“既然开在四合院里,希望售卖的食品沾一些北京味道。”所以便加上了“老北京”字样。
李先生说,大家也都知道自己所售的并非北京特色食品,“我们也从网友的讨论中感觉到这样确实不严谨,很不正宗,所以就连夜撤下了招牌,既然知道了不对就及时改,也谢谢大家的指正。”
昨天,记者就此事询问了南锣鼓巷商会,据工作人员介绍,商会和南锣鼓巷综合治理办公室对巷内商户的招牌都有统一的规定,“今天上午到街道开会,管理办还重申了规定,我们后来也对网传照片中的商户进行了实地查看。”
虽然网友们急着为北京小吃正名,不过在民俗专家看来,这件事不必太较真儿。北京民俗学者、北京民俗协会理事韩硕认为,北京自古就是各地方文化饮食汇集的地域,本身具有包容性,南锣鼓巷又是文化聚集地。民俗除了长时间的传统,也是个不断变迁的过程,因此大家对具体食品的“籍贯”可以讨论,但不用太生气。而另一方面,韩硕也指出,对于此前从未出现的食品被冠以“老北京”的名号显然不妥,需要更加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