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动线这样设计后:人工降3成,营收涨3成!

有人说,动线是餐厅的动脉。如果动线阻塞,餐厅就会像个“病人”,身处隐患而不自知,各种问题频出,顾客体验糟糕。

 

动线有多重要?北京一家火锅店在没有改变装修的情况下,经过多次动线专项“手术”,起死回生。人工降了26%,营收增长了25%。

 

一、病例档案

 

姓名:沸炉火锅(港龙店)

 

年龄:3岁

 

病情:前厅140平,总共78个餐位,扣除后厨人员有13个员工,餐厅“臃肿”,“运动迟缓”。

 

诊断:动线阻塞

 

术后状况:前厅人员精简至7人,人工成本省2万/月,效率还提高了,营收增长25%。

 

 

二、手术回顾

 

|手术一|空间去复式

 

动线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员工的服务动线,另一个是顾客动线。

 

服务动线的设计应以高效为第一原则,方便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服务、提高其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时间成本、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而这家店的服务动线呢?来看看。

 

沸炉火锅港龙店是该品牌第一家店,门店是复式结构,在一楼有个三米宽的楼梯道引向二楼。餐厅最初把收银台安排在一楼。

 

这样的设置出现了以下问题:

 

 

1.动线过长。员工跑上跑下,动线跨空间层级,无端消耗过多精力;

 

2.沟通不畅。员工之间尤其是服务员和收银员的沟通成本额外增加;

 

3.容易漏单。用餐空间和收银台被分割到两个平面,收银员难以及时接收二楼顾客点单、加菜、结账的讯息,信用成本升高,漏单事件频发。

 

这可能也是很多老板不喜欢复式店面的原因,尤其对于小店来说。

 

如何解决复式店面的管理问题呢?沸炉的方案是功能区隔。

 

店长魏文博把收银台从一楼搬到了二楼,一楼仅做简单的品牌展示。这项手术还顺利砍掉了咨客,即引领顾客的员工。

 

复盘:一般来说,复式结构餐厅的管理成本远远高于平行面餐厅。木屋烧烤的隋政军就曾表示自己绝不会考虑复式结构的门店,原因从沸炉火锅案例呈现的问题就可以窥见一二。

 

|手术二|分散布局中心点

 

后厨是餐厅的心脏,动线设计不良,就好比弹药供给跟不上前线打仗。

 

后厨出餐口是餐厅流动性最高的中心点,传菜员、服务员都会频繁进出此地。而沸炉港龙店的出餐口、卫生间以及小料台、储藏柜多个中心点集中,导致经过该点的服务动线和顾客动线高度重合,造成拥堵。

 

“高峰期,我们的传菜员出餐,服务员拿小料、餐巾纸,顾客洗手都会堵在那块儿,严重影响餐厅效率。”于是,魏文博把能移动的中心点都分散开。

 

 

原先的杂物柜整理出来放置一半的小料饮品以及打包盒等杂物,收银台下面的柜子也开始兼具小料台的储藏功能,放置高频需求的餐巾纸。

 

复盘:动线高度重复的结果就是易形成拥堵点,这不仅影响餐厅运行,还会给顾客留下坏印象。大门店这种问题可能较小,但如果是追求小而精的餐厅就要注意分散中心点。

 

|手术三|打散区域固定动线

 

服务动线一般尽量短,并且一个方向的道路动线不要太集中,否则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就会发生摩擦碰撞。

 

比如,“外婆家”的很多店面里,吴国平将出菜口设在了餐厅居中的地方。这样,服务员拿到菜品后抵达各个区域时间大致相同,路程也相对最短,便避免了人工的空白等待,提高了劳动效率。

 

但也要注意另一个极端,比如——

 

沸炉最开始采取按区域、岗位来分工的方式:平均每个服务员负责3到4桌,从接待顾客落座、点菜到离开 ,整理桌面的整个流程都是该区域负责人服务。传菜员、后厨人员和服务员之间也是绝对独立运行。

 

这种“粗暴”分工法使得所有员工的动线范围被固定在一定区域。结果是大家都各扫门前雪。

 

“可能有的服务员负责区域满座忙死,别的区域没客的却会闲死。而且分太多区域,所有服务员频繁往返小料台、出餐口等中心点,没必要的重复劳动会额外增加。”魏文博分析道。

 

他的解决方法是打散小区域,分大区域协同工作。餐厅按左右餐位布局分为AB两大区,两个服务员协同负责一个区域。“两人可以协商着来,比如你摆餐具,我上小料,你负责点餐,我就加汤水。”

 

 

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加水对于火锅来说比较重要,以前加水就加自己那几桌就不管了,现在是要求服务员每15分钟加一次水,而且必须走一圈。这就是在追求劳动上面的规模效益”。

 

区域协作效果显著,沸炉以前翻台整理需要至少10分钟,现在两人配合只要2分钟,在高峰期这个效率能大大提升翻台率。

 

复盘:服务员的动线不可太长太绕,但也不能过于僵化,在一定范围内的灵活协作是最理想的状态。

 

|手术四|引导顾客动线

 

顾客动线也是动线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餐饮老板很难意识到这点。

 

沸炉过去也如普通餐厅一样让顾客进入餐厅自由入座,随意走动。魏文博接手餐厅后开始设计顾客动线。

 

“我们上座是有顺序的,服务员会引导顾客先到B区就餐,一直坐满13张台后再上A区,而且两个区域都是有意地按以出餐口位置为上,由上至下地引导入座。”

 

这个简单的设计背后是跟员工排班表挂钩的。

 

 

魏文博解释说,先上座B区,A区的服务员会调动一个过来帮忙,等B区忙完后,A区服务员就可以返回,开始接待本区域顾客。21点左右B区不再带客,保证白班员工正常下班。

 

复盘:顾客动线其实跟服务动线密切相关。有意识地将顾客按顺序引导入桌,服务员也就能按部就班工作,能清晰明了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清晰的顾客动线背后其实是精细化的工作流程。

 

如果服务人员能提前预判顾客的需求,并能及时主动提供服务,不仅不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反而让自己减少服务时间,提高效率。

 

三、小结

 

如今餐饮业运营管理精细化程度水涨船高,动线设计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线路,而是整个餐厅能够高效运转的基础,并已经细微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中。

 

动线作为餐厅的“血管”,关乎餐厅的运行效率,也关乎顾客体验。但事实上并没有能够拿来即用的方法理论,更多还是结合店面场地实际情况以及设计师、餐饮人的经验总结。

 

沸炉的这些改造,就得益于他们一线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现总结问题,自己探索出解决方法。

 

所以,老板们想要运营好一个餐厅,要么自己站在一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么找个靠谱员工。

  • 大堂设计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