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的城市精神与餐饮文化=历史烙印+一脉相承。餐饮文化是城市文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延续,餐饮的表现形式是城市文化的具象化表达。年前最后一文,笔者重新梳理了一下,并发布出来。
上海--精致、腔调
高度商业化大都市,根深蒂固的海派文化,讲求设计感和文化感;
从正餐到小吃,从门店的展示到物料的选用,都特别讲究,细节突出;
正餐极为发达,兼具国际化、个性化与特色化,最贴近日本的城市。
上海不仅是全国,还是全球餐饮的“必争之地”,可谓高手如云。
北京--资源、格局
政治文化中心,全国资源汇聚之地,梦想家的乐园;
全国餐饮品牌的战略高地,讲究大格局,注重模式和规模;
正餐奢而不华,快餐热闹却不精细,做得好的品牌,不少都是外地入京。
北京是另一个维度上的“必争之地”,不少餐饮创始人心中的“插旗”必选。
广州--传统、保守
心态相对保守,似乎缺少对新事物的接纳度;
整体餐饮行业停留在产品主义,旧的不愿意改变,新生品牌数目不多;
一线城市中,在餐饮竞争上握藏机遇的城市,属于尚可挖掘的红利市场;
但是,2017年至今,笔者看到广州创新型餐饮品牌在抬头,还做的不错。
深圳--务实、创新
缺乏城市底蕴、文化根基,原生品源品类少,效率就是生命;
跨行业融合最好的城市,懂得创新、变通和包容;
正餐千篇一律,快餐、简餐百花齐放;
简单的说,深圳是一片沃土,可以滋养出更多的创新型餐饮品牌。
年终思考,是什么成就了一个优秀的餐饮品牌?
成功的未必优秀,比如当下有些品牌很是红火,但笔者并不看好,一时的红火、短期的成功不一定走的远,但优秀的往往可以走的更稳健、更远。
所以,笔者认为,优秀很重要,这个和人一样,优秀是需要历练和积累的,优秀是刻意训练的结果,没有随随便便的优秀,没有轻轻松松的长久。
对于这个话题,可以说的很大,也可以,简单说几大点。
创始人与基因
做的事不是不可复制,人才是。 创始人(团队),是所有餐饮品牌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与核心壁垒,创始人的高度决定了品牌的高度,屡试不爽。 同样一件事,换不同的人来做,相信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大家就是好奇在,同样是创始人,到底哪里不一样?怎样的才是好的基因。其实就几点:经历、经验、心态、持续学习力、目标感,加上强健的身体素质,哈哈。
产品力为首的综合能力
商业模式是重要的,但永远不能忽视的是产品本身。 有的时候,我们很不解,为什么有些品牌曾经火爆,后来慢慢不温不火甚至倒闭。这里面有几个层面,关系到市场的供需关系(曾经你不仅很好,而且很少),关系到品牌能力(不进步就是退步,各个方面),关系到品牌认知(消费者怎么看你,就怎么待你)……
那么,说回来,什么是好产品?
一丝不苟+真材实料+自我坚持=消费者认可=复购率=品牌信任=盈利能力
再说远点。
微创新+品牌化=品牌生命力=扩张能力=战略能力
研究市场
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性。在一个城市的成功,不代表可以在相似的城市收割。 笔者很认可的一句话就是,不管多成功的餐饮品牌,进驻一个新的城市就是“再次创业”,需要整个团队付出120%的努力才能扎根。
研究不同的市场可以看得到它们的共性与特性,再因地制宜做出改变,才可以增加成功几率。那些不敬畏市场的、过分盲目的品牌,最终会被市场教育。
懂得商业
餐饮的链条很复杂,但是构成商业行为的逻辑却很朴实。脱离了餐饮本质这条主线去讲创新、讲整合、讲融合,将会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径,归根结底它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经营积累。 有些新锐的品牌模式刚打磨成型,还没过度到稳定期,动辄规划一年内开50店、100店,事实上,扩张速度、门店数量与盈利能力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笔者一直认为,对于餐饮行业,长期稳定胜过短期爆发。
2017年整一年,虽然曾许多次因工作打扰,而陷入“写作烦恼”,时间不够、精力不够,但想到创办这个公众号的初心,还是要坚持写下去。过年期间大白话也将休息休息,希望年后,跟所有关注大白话的朋友们,一起继续努力。人生本无输赢,关键是做自己的第一名。祝大家:春节快乐,狗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