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世强:35年餐饮打拼路

35年来,从服务员开始,到自己开餐馆,承包酒店……如今她成为宜宾餐饮业的女强人。

● 做餐饮的人应该是这样,兴兴头头地生活,兴兴头头地做事,有着喧腾的烟火气

● 身怀六甲,她开起一家小餐馆。装修全靠自己动手,打灶头,拿旧报纸糊墙,买菜、上灶、端盘子收钱,她身兼数职,只希望每个月能赚上1000元,能把孩子生下来养大

● 人家都说我是女强人,强也是逼出来的。为了员工,不得不强;为了自己,我愿意做个小女人

● 今年餐饮也不景气,她不裁员不降工资;员工却主动休息来减少自己的收入。

采访华世强不是最顺利的,却是最快乐的。

菜丁香在宜宾早已是家喻户晓,它的缔造者,在大家眼里是个女强人。女强人什么样呢?她走路做事兴兴轰轰,似乎随时都在忙碌着。要去做什么,半途突然折转身,有另外的事要做……

她匆匆忙忙从大厅外进来,边走边问:你们看到一个记者没有?大家还有些茫然的时候,她瞧见坐在沙发上的记者,满面笑容地招呼:嗯,你来了!

然后,她转身摊开手臂问她的员工们:这件衣服好看不?大家说好看。她却理了理头发对记者说:“你不要拍照哈,今天头发都没吹。”听到记者说行,她满心欢喜去找电脑上的老照片。楼上办公室没有,又下楼到大厅的电脑上找。本来,她是决定要到另一个房间去开始访谈的。这一找,就是一个多小时……几百上千张照片,一张一张看,一张一张选。

电脑面前站不下三个人,记者只好到一边等。半小时后,记者提醒她;一小时后,记者忍不住了:“华姐,照片不发了行不?”

“嗯,快了快了,还有两张就好了。”

在等吃饭的时候,她又去电脑上挑图片。也许,挑出几张满意的照片比接受采访重要得多。

做餐饮的人,应该是这样,兴兴头头做事,兴兴头头地生活,有着喧腾的烟火气。
开业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没想到开业后却遭遇了她从事餐饮以来从没遇到过的困境。华世强供图

不景气 不裁员不降工资

也许,不去想那么多,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去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到数不清的困难,都给她这么看似不经意地解决了?

她叫华世强,想要不强都没办法。家里本想要个男孩,早就取好的名字。所以她“一辈子就只能像个男人一样做事。”

17岁中学毕业那年,她可以有两个选择:川剧团、餐饮公司,父亲替她做主选择后者。“做这行总不会饿饭。”在那个连计划经济都谈不上的年代,温饱就是家长对孩子最深沉的期许。

35年她一直在餐饮行业打拼,再难好像都不如今年那么难。

今年高端餐饮遭遇寒流,和她的华氏上席差不多同时开业的三家高端餐饮店都已先后关门,她仍在苦苦支撑着。“不是为了挣钱。要自己用,我的钱早就够花了,不是为了钱。”

从年初开始,华氏上席一直亏损,最多的时候每月亏四五十万。每个月的收入,连房租水电都不够。她不裁员,不降工资,卖掉两套房子维系下去。同时她调整菜品、降低价格,迅速转型,推出“茶餐”,菜品价格从6元到28元,让一两个人也能够消费得起。终于,营业额开始慢慢提升。“已经撑到极限了。再亏下去,我也实在没法了。”

但是,为什么呢?卖掉两套房子撑下去,并且,要让营业额恢复到以前,明显是不可能的。

“做到这个份上,已经不为挣钱了。越早关门,我的钱越多,因为亏得越少。我倒是关门大吉了,员工怎么办呢?他们跟了我十几二十年,二十来岁就跟着我,现在都是盘家养口的人,他们怎么办?你说,我除了撑,还有办法吗?再大的压力都要撑起。”

她并不是没有回报。她的厨师、经理、大堂经理,纷纷向她提出,自己主动降工资。在那些日子里,普通员工自己协商,轮流休息来减轻她的工资压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觉得自己已经得到回报了。不是每个老板都能收获这样的感动。这也更激起她的责任感,要带领大家“扛下去”。

更不用说,她意外地听到陌生人对她的评价,那让她幸福得无以复加。她在自己的“菜丁香”吃饭,旁边食客正好说起她。“这个老板不简单,恁困难都没关门,还是个女的,不容易。”

她说听到人家这样说她,“心里无比无比无比幸福,那种赞扬,比给你一座金山还要美。”

没办法,连食客都在夸她是个女强人,她再不愿意也只得接受了。
为了员工,她只好做起女强人;为了自己,她宁愿做个小女人。郎麟 摄

历练

认准一件事干下去,总会干出点名堂。哪怕是在餐馆当服务员。华世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宜宾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北街桃园酒家。从服务员开始,当过厨师、保管、采购,到大堂经理直到分公司经理。

经过5年历练,1983年,中国吹起改革春风,各行各业都感受到经济形势的变化。那年她带着30多名职工,集体承包了上北街“白菜香”酒家。虽说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受到体制约束,经营确实很困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调动不起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做不做你都得给那么多工资。”

她辞职了。

她很快结婚并有了孩子,这次仓促的婚姻给她带来的只有阴影。孩子刚刚出生,她就离婚了。

1985年,那也是她非常艰难的一年。她怀着孩子,却没有收入。她准备开餐馆,在忠孝街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门面,很破烂。

没有钱,怎么办呢?

她挺着大肚子,骑着自行车去工地上跟熟人要点散水泥,一点点拖回来,抹地面,打灶头。都是自己干。装修呢,去要些旧报纸回来,爬高上梯糊墙。

开张的时候,她已身怀六甲。照样买米买菜、上灶掌勺、端盘子收钱。

有一次,在制卤汁的时候,滚烫的油溅到她的肚子上,烫起一串燎泡。她骑车去医院,刺破水泡包扎一下,然后赶紧回来上灶掌勺。没时间感慨,没时间伤怀,食客还在等着,能怎么办呢?

听着让人心酸。她说那个时候,她的愿望是每个月能挣一千元,能把孩子生下来养大,就满足了。

但她的“罐罐鸡”生意却出奇的好。那段经历留给她的是,诚信一定有回报。她挺着几个月的大肚子,还骑着自行车去河边买来真正的河鱼。不为别的,只为“给人家说是河鱼,就一定要是真的河鱼。”好些人听说她的事,觉得她就像中国的阿信。靠着一个女人的坚韧和刻苦,一点一点让事业起步。

也许是过去太久,说起那段日子她并没有过多的伤感,反而是事业开创之初的勃勃生机。

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拿走了幸福,拿走了关怀,却让她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初试牛刀

1987年,更大的机会来了。市饮食公司属下有一个酒家,经营不善、长期亏损面临倒闭,也许是看到她的罐罐鸡做得风生水起,老东家想到了她。她将这个酒家承包下来,成为宜宾承包经营酒家的第一人。

她把这个酒家命名为“大鹏酒家”,带着差点就要失业的职工们开始了又一轮创业,也走出了宜宾餐饮行业改革的第一步。

频临倒闭的酒家日渐红火,人气一天比一天旺。市总工会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她的经营管理赞誉有加。

1990年,市总工会聘任她为“龙凤祥”酒楼总经理,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承包责任制,直管“龙凤祥”酒楼、工会招待所以及卡拉OK厅,为总工会做好后勤工作。

因为成绩突出,省总工会特拨专款20万元,作为对“龙凤祥”酒楼的鼓励,对“龙凤祥”进行全面装修,使“龙凤祥”成为宜宾第一家功能齐全,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大型酒楼。

当年的“龙凤祥”几乎无人不知,重大的接待几乎都安排在“龙凤祥”酒楼。华世强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表彰奖励。

但是只有走过了,回头才能把过去看得更清楚。那时候,“就是一股劲要干好,其实不懂管理。那么大个酒楼,我还要当吧员。你看我现在,几个实体,再这样搞不把自己累死?现在每个地方都有吧员,通过财务就能监管。那时候根本不懂,就怕出问题,自己还要守着收钱,每天都累得要死。”
自己创业
这五六年的时间里,华世强一直是一个人在打拼。尽管事业也说得上风生水起,不过心里有个地方仍然空落落的。只是因为实在太忙,忙得连儿子都没法照顾,她没有时间去为自己伤感。

儿子开始只能托人寄养,她挣够了抚养儿子的钱,却没有时间陪他,没能看着他一点点长大。这是她永远的愧疚。

六年后,一份友情转化成了爱情。为了一份感情,为了给儿子给家庭更多的时间,她离开了龙凤祥。

不过,她不是那种无所事事也能安心的人。半年后,她成立了宜宾市仕强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在南岸开了一家酒楼,这就是“菜丁香”,解决了40多名下岗职工的就业。

她说,除了今年和1989年,她在餐饮业还几乎没遭遇过什么挫折。菜丁香从开业到现在,生意一直都很好。两年后,她投资200多万元,在滨江路开设了宜宾大茶楼分公司。

菜丁香和宜宾大茶楼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01年,华世强将宜宾市仕强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宜宾菜丁香餐饮有限公司,并上报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华氏菜丁香”商标。

此时,公司的注册资金达到120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上交税利100多万元。

2006年,公司投资1000万元,购置了1000多平方米营业房,开设菜丁香精品店。

2007年,公司成功注册“华氏菜丁香”商标,此时公司固定资产已达1000万元。

为了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作为的餐饮人才,华世强大胆出招,让公司和聚成公司华企在线商务学院联合办学,她担任分校校长。
我只想做个小女人

经历摆在这里,由不得她自己不想做“女强人”。“我们这代人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强也是逼出来的。”

但她的性格依然完好,那么亲切自然随性。她仿佛有着奇怪的本领,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把一个陌生人变成朋友。她把你拖到失去耐心,任你责怪抱怨,她依然不介意不在意,笑呵呵地应答着。后来才明白那是撞到枪口上了,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拍照,出去旅游,要拍海量的照片回来。就这么多,还是因为“好多都弄丢了。”

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她喜欢买衣服,喜欢旅游,喜欢唱歌,喜欢拍照。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她始终热爱着生活。

一会儿时间,她讲起所有的往事,包括心底的隐秘愿望。她有她直爽豪气的一面:“我就见不得说一半留一半。”“我就不喜欢说一套做一套。”

她笑称自己是“阿庆嫂”,到店里来的,都是朋友。哪怕有啥过节,只要人家来了,就是朋友。

女人要做事,多半也要点豪气。不过,她用她一开头就让人见识了的固执,要记者一定记下她的感激:“最应该感谢的是房东丝丽雅,他们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她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她会永远记住人家的雪中送炭。

事业做到这份上,她说自己“完全可以歇下来了”,但是不能啊。“做女强人,那是为了员工;为我自己,我愿意做个小女人。”

她一再说,她不想做女强人,有时候她其实很脆弱很脆弱。

她不怕困难,也从不向困难低头。不过她希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支持,也许,那只是一句温暖的话,一声安慰。她那颗女人的心就满足了。那就是她希冀的幸福,那会让她更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如果没有呢?

没有,那就……哭。自己一个人躲着哭,在好朋友面前哭。

和华世强聊天,她会频繁转换话题。后来她自己发现了,试探着问:是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就这样?说啥都是这样,说来说去,又说到儿女身上。

儿子10岁那年,她把他送到成都,小学、中学、大学,等到儿子终于留学归来,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这么多年里,一说起想起儿子,华世强总觉得很亏欠;不过说起他的节约和孝道,她欣慰满足地笑起来……

或许因此,她对女儿过分纵容,她十来岁的小女儿竟有满柜子的衣服、四五十双鞋。她和记者探讨关于如何对待儿女……

(记者 郎麟 编辑 方河玉 责任编辑 郎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