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餐饮纷飞的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
但是,做餐饮,从来都是“产品主义”
垃圾产品+互联网=昙花一现
专注做产品的餐饮,一定会崛起。
餐饮行业中,最近两三年风起云涌出现一批所谓“互联网品牌”:打着互联网思维的旗号,卖着永远都不敢从技术层面可以考评的产品,把包装做得华丽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创始人到处分享“如何玩餐饮、如何O2O”,一腔热血“颠覆传统餐饮”,今天天使轮,明天ABC轮,还没开几家实体店,仅仅靠讲故事,就估值千万、过亿……
一夜爆红的品牌,让很多餐饮人开始怀疑自己:不互联网,不O2O,是不是就没有了未来?
真正的事实是——
在餐饮业,垃圾产品+互联网,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产品,是餐饮的灵魂,互联网只是工具。
垃圾产品利用好互联网,确实能火一把,但餐饮的特性决定,最终拼的还是产品。
为什么这么说?
先来看看事实
1.越玩互联网概念的餐厅,开业越火,排队越凶,然后降温越快。一般能保持三个月火爆现象的,算是运营能力很强,大多数第三个月就开始营业额大幅度下滑甚至亏损。比如去年夏天顾客烈日排队的那个“肉夹馍品牌”,现在已经基本销售匿迹。
2.互联网品牌普遍共性就是把时间放在讲故事上和做包装上。比如“叫个ya子”,包装做成做爱的镜头,这种噱头式营销,可以吸引顾客第一次的尝试愿望,但尝试完后,顾客还是要“吃”、要“好吃”。现在的状况是,第二次“叫ya子”的,有几位?
3.餐饮是个有基本功的活,如果纯粹靠互联网就能开一个好餐馆,国外早就互联网了,哪还有麦当劳、肯德基这种靠实体店面运营的餐饮巨头?
4.很多创业者刚开张利用互联网资源和营销策略确实火了一把,但营销只是锦上添花,因为做生意不可能天天靠促销,持久生意,依然是靠回头客。其实,很多热闹的品牌,即使排队,也是不赚钱的。
产品,是餐饮的灵魂
最近餐饮行业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那些靠产品起家、专注做产品、不懂互联网的传统餐饮,营业额在上升,尤其在今年表现明显;而商场里那些五花八门、靠营销支撑的餐饮,生意开始淡下来,很多商场餐饮冷清的吓人。
有餐饮同行预言:接下来2年,进入商超餐饮大批死亡时期。
互联网品牌的境况,可想而知。
餐饮行业的特性就是必须“线下体验”,“吃饱”然后“吃好”,是顾客用餐的最基本需求,所以,不论多么眼花缭乱的花招,顾客第一次会引起“体验一次”、“尝试一下”,吃第二次、第三次,依然要回到“吃”上来。
好产品,才能托起好品牌。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就是丢掉了餐饮的本质。同时,做好产品,不仅可以成就品牌,本身就是最好的战略。西贝,这家中国最具潜力的民族餐饮,2015年就把“好吃”作为战略,提出“闭着眼睛点菜、道道好吃”的口号,这位能够花上千万做定位、做品牌的老板,他比谁都更懂营销的重要性,也更舍得在互联网上花钱,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的“回归产品”。
某些互联网餐饮,最终是泡沫
再谈谈互联网餐饮的明天。
互联网餐饮也是一门生意,而生意总是要赚钱的。有些创业者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幸运获得巨额投资,而投资是逐利的,要的还不只是几倍的利益,而是起码上百倍的收益,如果仍是不好吃、卖得又贵的什么鸭子、X饼、某夹馍、某米粉等无法言说好吃的产品,结局已经开始显现。
钱不是白拿的,拿人钱财,替人赚钱,对于互联网餐饮人而言,只有把泡沫吹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绚丽,才能不断的融到资。强悍如俏江南的张兰,也败下阵来。
做煎饼出名的黄太吉,今天已经不再讲煎饼的生意,从今年7月开始,黄太吉转行做“工厂店第三方平台”,由品牌方提供半成品,大批量交给黄太吉做热加工和配送。黄太吉,不是在做餐饮,他们基本已经放弃了实体店的做法,专攻最熟悉的互联网领域,所以,这种“不以做餐饮为目的”的餐饮品牌,餐饮人向他学习,本身就是错误。
还有一些互联网餐饮,以噱头起家,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也注定不会长久。我们来听听互联网餐饮的这几个品牌:叫个鸭子,你愿意让你的家人叫个鸭子吗?后来又出现同样获得大额投资的“叫个鸡”,谁肚子饿的时候,建议老公叫只鸡?这样的公然违背社会良俗的所谓互联网+品牌,古今中外,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阿里巴巴要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滴滴挑战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潜规则;京东强调快人一步和货真价实。这些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巨头无一动机不是美好的,希望达成的愿景也是为了社会更为和谐和便捷,有一个是违背社会良俗的吗?
不仅在品牌名称和动机上,在营销上,互联网餐饮品牌也毫无顾忌秀下限。从“当AV女优遇上食神”到北京扫臀女,穿成这样走上街头抛头露面,任人非礼围观,实在是……
即使成互联网餐饮,也不好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就是所谓的圈子。风投圈、互联网圈和餐饮圈的玩法各不一样,做餐饮出身的很难有互联网的基因,而妄图去改造世界、颠覆世界的互联网圈子破产赔钱的比餐饮圈一点不少。
做餐饮做多了,对餐饮抱有敬畏之心,而玩互联网的人也同样普遍面临着失败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只不过因为圈子不同,对各自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无知者无畏罢了。
典型如湘鄂情,在国八条面前,面临生意下滑的窘境,放着好好的上市公司不做,非要涉足互联网行业,结果非但“互联网+”没有拥抱上,反而原有的优势也丧失殆尽。这学费教的够惨痛!
互联网真能颠覆餐饮吗?
餐饮业大概是为数不多的不能被互联网颠覆的传统行业。美团、饿了吗要的是流量,改造的是渠道,而不是餐饮行业。移动互联网本身不具备颠覆传统行业的能力,传统行业不会死。
1.万达,现在将百货驱逐出去,改为餐饮;放眼望去,任何商场或购物中心招商,都把餐饮作为主力业态去发展。
2.红杉资本董事总经理郭山汕:我们投线下的比投线上的还要多,我们投了8到9家的线下企业,不管是传统餐饮还是互联网餐饮,我们考量的是餐饮本身,首先考虑的是价位,第二是口味,第三是能否标准化。
3.零点咨询董事长、飞马旅CEO袁岳:互联网化并没有线上线下的严格区分,而是用互联网的感觉去看待它,这个时候我们会讲究就餐的环境,会讲究视觉的感觉,会感觉嗅觉的感觉。把线下同样的饭盒放在线上一定会卖得好吗?不见得。
互联网只是餐饮的一个翅膀,如果你懂得做产品,又会适当适时的插上这个翅膀,把互联网当做一个营销引流的入口,会飞得更高。
对餐饮企业的建议:好吃是基础,品牌是王道
陈春花说:“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归基本面”。互联网+时代的基本面是什么?——是产品。
日本经营之神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提倡用“倾听产品哭泣”和“抱着产品入眠”的至真至诚来打造产品。凭借这种精神和情怀,他建立了京陶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典型如巴奴火锅,靠着独一无二的产品和定位,在河南市场,巴奴在开店数量、翻台率等指标上均超过了以服务见长的海底捞。其创始人杜中兵讲:“坚定不疑的聚焦产品”、“服务好顾客的嘴比服务好顾客的人重要”、“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最后一句话——
在餐饮乃至任何行业里,侥幸与投机从来都不长久
“不疯魔,不成活”
请回归本质,回归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