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再遭产品“质量门”,与此前不同的是,该次事件几乎导致所有的外资餐饮企业集体“中枪”。
7月20日,东方卫视爆料,揭露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供应商之一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福喜”)存在将大量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的违法行为,随后将其产品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
上海福喜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自诩是全球最大的肉类和蔬菜加工企业美国OSI集团在中国区的第二大工厂,而此前曾被业内认为有道德观念的外资巨头子公司,为何敢如此冒大不韪、堂而皇之地大肆使用“过期肉”?更让人疑虑的是,上海福喜使用“过期肉”再加工,为何“洋快餐”企业们却未能发现?这其中是由于监管的漏洞,还是故意为之?
肯德基作局?
7月22日,上海一家麦当劳餐厅点餐台前张贴的“有限菜单”声明,而这一切源于一天前被东方卫视曝光的作为麦当劳、肯德基等供应商——福喜食品,因涉嫌大量使用变质过期肉类事件。
资料显示,上海福喜是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美国独资企业,母公司为美国OSI集团,一直宣称是全球最大的肉类和蔬菜加工企业。
据卧底记者调查,公司曾多次将过期原料混入生产线。2014年6月18日将18吨过期半个月的冰鲜鸡皮和鸡胸肉被掺入原料当中,制成黄灿灿的“麦乐鸡”。肯德基的烟熏肉饼同样使用了过期近一个月的原料。甚至是早已发霉发绿小牛排,其生产日期已经标明过期7个多月,福喜食品仍将加工好的食品供应给百胜,而百胜也不对食品进行二次检查,照样使用。
此外,福喜食品还将过期食品回炉重新“洗白”,再度回到餐桌。7月4日,在原料解冻间,记者看见了75箱包装完好的麦当劳10:1牛肉饼,外箱上注明生产日期为2014年6月18日、保质期60天,工人又将产品放回加工流水线上,最终打上7月4日的生产日期,送到麦当劳门店。
此次上海福喜突然被爆料背后,有传言称这是肯德基为阻止麦当劳做加盟模式而作的局。
该传言的逻辑是,欧喜投资的子公司是福喜集团,从这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姓都是Mcdnald,最终推断出欧喜投资的控股人是麦氏家族的人,而与麦当劳同有麦氏家族股份不谋而合。据此分析,麦当劳和欧喜投资乃是同一家族的人。
对此,笔者也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欧喜投资的法定代表人是Davi Gerard Mcdnald,上海福喜法定代表人是Davi G. Mcdnald,两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姓氏确实如传言相吻合。
从近期相关政府部门截获的相关涉嫌违法货品里发现,麦当劳无疑是此次受上海福喜事件受影响最大的企业。
据笔者统计,目前上海、广东、青岛、福建、湖北等地从“洋快餐”餐饮企业封存上海福喜涉嫌问题产品已超过1400吨。而在目前各地食药监局公布被查封的多是麦当劳与必胜客的产品。
无论是否背后有肯德基作局,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短期来看对肯德基也没带来什么益处。因此事牵连,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麦当劳(MCD)、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YUM)股价随即双双走低。截至21日收盘,麦当劳报97.55美元,下跌1.45%;百胜餐饮集团报74.13美元,下跌4.25%。按照麦当劳9.88亿股的总股本和1.44美元的跌幅计算,当日公司损失市值为14.22亿美元,百胜餐饮集团市值蒸发也达到14.48亿美元。将其换算成人民币,两家合计蒸发市值约180亿元。
难掩监管漏洞
福喜集团作为拥有20多年的美国企业,其子公司为何敢如此冒大不韪、堂而皇之地大肆使用“过期肉”?
多位接近上海福喜的物流人士告诉笔者,这个福喜集团调走国外高管,中国高层接手有很大的关系。
一位不愿具名的曾做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相关物流的内部人士向笔者透露,最早麦当劳进入中国时,那时麦当劳和上海福喜的过期产品都遵守过期都扔掉的原则,这个规矩在业内实行了很多年。“在北京,最早过期的肉饼都在北京的旧宫便宜甩卖,而现在已经不再这样销售过期肉饼了。”
至于上海福喜什么时候开始采用“过期肉”做原料,该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这种事情肯定就是国外高管撤离中国之后,由中国内地高管接任以后,在近两年“洋快餐”业绩不景气的时期,为了提升公司业绩,获得暴利而开始的不顾职业道德的行为。
另一位业内人士对笔者分析说,从福喜食品的违规操作手法来看,已经不是单单的个体事件,其违规操作流程熟练,或许这种违规操作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
广州食品商会会长郭益群对笔者说:“过期原料的价格往往要低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出于追求利润而使用过期原料。”
郭益群以麦当劳的麦乐鸡为例,从厂家的生产车间到最终端上餐桌,可分为养殖场、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门店三个环节,其中,上海福喜公司负责的是第二个环节。
上海福喜质量部经理在被约谈时也曾明确表示,对于过期原料的使用,公司多年来的政策一贯如此,且“问题操作”由高层指使,并称至少厂长以上领导的同意才能实施。
“其实,肉类食品厂利用"过期肉"进行再加工在业内并不稀奇,这早已成为行业内知而不说的秘密了。”一位在肉食品行业浸淫多年的某肉食品企业中层告诉笔者。
另一位在多家肉食企业做过工的李想也向笔者表示,“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很多厂家都是这样做的,我们没有感觉这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啊!”
而作为购买方的麦当劳和百胜餐饮巨头,为何不能及时地检查出来呢?
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对笔者坦言,其实“洋快餐”企业也有严格的检查措施。该人士告诉笔者,按照麦当劳的惯例,每年都会对上海福喜的产品进行检查,而检查的方式多是将样品在零下18°的情况下打包发到香港由第三方鉴定。
“平时在进货时,麦当劳和肯德基也有基本的检查,但如果在库存检查时有所疏忽,到了加工环节就很难发现问题。如果将"过期肉"用一定的比例掺入新的产品中,必须将原料重新打碎,再经过机器掺匀重新加工,成为新的产品,这在加工环节的检查一般难以检查出来。”上述人士对笔者表示。
“无论怎样,麦当劳等快餐连锁企业在进货渠道上对供应商的监控存在失责。”郭益群告诉笔者,这一事件也折射出国内在冷冻食品监管上的漏洞,各个快餐连锁企业在产品验收和监管环节的把关不够严格,应当加强食品原料的定期抽检和食品回溯机制的建设。
随着福喜“过期肉”事件的发酵,从零售终端到食品产业链再到原材料供应链,牵扯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近日又曝出问题肉从疫区进出,据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在成本的压力下,走私原料长久以来一直是行内的惯例,有的走私原料甚至是正常渠道的原料价格的一半左右。对这类走私肉的监管更是难上加难。
业内人士方昕认为,福喜过期肉事件在国际国内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所暴露的政策、监管、成本及商业道德等问题从未如此沉重。波及面从中国到日本,甚至全球,也从未如此深广。
链接
上海福喜违法使用“过期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政府相关部门也抓紧对上海福喜进行调查。
7月22日,上海福喜使用“过期肉”事件持续发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令,对美国OSI集团旗下所有在华食品生产企业展开彻查。据悉,当晚上海市检察机关也介入了该案调查。
当日,上海福喜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最值得玩味的是,在其声明中还强调,“本次事件是一起个体事件。”作为产业链的下游,麦当劳、肯德基等多家“洋快餐”也纷纷发表声明,称已经停用上海福喜供应的所有产品。
7月23日,笔者从上海市食药监局通报查处的情况了解到,目前“执法人员紧急约谈了福喜公司投资方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明确要求:提供有关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质量控制、销售去向等相关记录,召回福喜公司涉案食品,全面配合调查”。
笔者了解到,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闫祖强等已约谈福喜集团中国区深加工事业部总经理杨立群。杨立群表示,集团初步调查认为企业有严格管理体系,正在寻找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但对此答复,闫祖强当即表示不认可。
据央视23日晚最新消息,上海市食药监局和上海市公安局等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福喜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基本锁定主要涉案食品,分别为6月18日、30日用过期原料加工的麦乐鸡、烟熏风味肉饼及霉变牛肉加工的小牛排。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也称,警方已依法对5名涉案人员采取刑事拘留,目前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已经全面停产,问题食品均已下架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