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经营资讯>>正文

星巴克外卖上线首月,餐饮巨头鏖战的外卖市场究竟有多大?

正式上线咖啡外送一个月,星巴克已基本完成北京、上海的专星送门店全城覆盖。

在这一个月,麦咖啡、便利店咖啡的加入,也让咖啡外卖战局从“三国杀”,变成“群雄逐鹿”。

但这个巨头鏖战的外卖市场,究竟有多大呢?

趋势显现,餐饮巨头鏖战外卖市场

咖啡外卖来势汹汹。

星巴克外送平台上线一个月,已基本完成北京、上海的全城覆盖。

笔者从星巴克方面了解到,10月22日,专星送将正式进驻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另外,星巴克计划到今年年底完成全国30个城市、超过2000家门店的外送业务。

星巴克快速进行外送市场拓展

除此之外,基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星巴克昨天又打造出首家进驻盒马鲜生的零售品牌外送厨房——星巴克“外送星厨”。以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基于盒马成熟的配送系统,打造咖啡外送的新零售。

这是星巴克上线外送业务一个月的成果。

而在这一个月里,其他咖啡品牌也在快速跑马圈地。

10月15日,瑞幸在宁波、苏州、长沙等7个城市,开出80+门店。至此,瑞幸咖啡已入驻21个城市,开出1300家门店。而根据瑞幸的计划,也要在年底前开出 2000 家门店。

瑞幸也在迅速开店,扩大规模

连咖啡在上海成立了一所超1000平米的咖啡学院,做着门店拓展上的后端准备。

咖啡外卖“三国杀”愈演愈烈之时,另有一部分新的势力在进入。

自10月8日起,麦当劳中国旗下麦咖啡品牌于上海推出外送服务,并将逐步扩展至全国。

据了解,截至2018年8月,全国已有超过820家麦当劳餐厅提供麦咖啡服务。另一方面,麦咖啡均价不足20元的价格优势,为其打出了直接的品牌差异。

麦咖啡推出的外送服务,在小程序上即可下单

除此之外,市面上可见的咖啡外卖还包括肯德基宅急送现磨咖啡馆(K coffee品牌)、Costa咖啡、全家湃客咖啡(没有单独开店,与其他品类放在一起)等。

咖啡外卖似乎成了一项“规定动作”,拥有咖啡业务的餐饮巨头基本在中国都已配备外卖服务。

竞争加剧,咖啡外卖市场步入深水区

2017年,全球咖啡市场增速仅2%,而中国市场的咖啡消费增速高达15%。

就国内市场来说,有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629亿元,预计2018年超过2000亿元,并将在2020年达到3000亿元。

知名营销专家、首农电商创始人李志起对此表示,国内的咖啡消费快速增长,正处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随着新生代消费者的不断崛起和消费能力的增长,咖啡的消费比重将越来越高,这也吸引了更多资本和企业的涌入。

而从外卖市场而言,也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2018中国餐饮报告》发布的数据,在外卖领域,甜点饮品成为潜力股。

2017年甜点饮品订单量增长195%,订单金额增长208%,成为外卖大分类里行业占比增长最快的大品类。

甜点饮品的外卖增长成为主力赛道

除了大势所趋,咖啡品牌也在入局前做好了基础战斗力准备。

设计防撒漏、又能保温的外卖包装,建立专门的配送团队,30分钟内送达。在体验感上,基本解决了咖啡外卖的痛点。

专门设计的外送包装使顾客体验感上升

另一方面,瑞幸咖啡新用户首件免单,并上架轻食享受五折;星巴克的外送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麦咖啡同样新用户免单,每天上架一款限时折扣产品。在外卖产品上,保证品质的同时,也提供了优惠吸客。

“麦当劳、瑞幸、专星送公布的咖啡外送标准都较以前咖啡外卖服务有所提升,这也意味着咖啡外卖市场步入深水区,行业壁垒在提高,竞争也在随之白热化。”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说。

关键的问题是,在大趋势上扬、市场向好、品牌发力的情况下,咖啡外卖究竟有多大的空间呢?

咖啡外卖市场空间有多大?

咖啡外卖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

在一部分消费者心中,剥去咖啡馆的空间属性,就削弱了附加值失去了消费一杯咖啡的意义。

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外卖增加了新的消费空间,还是为喝咖啡的人打造了一种新的消费场景。

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在培养新的消费客群,后者只需服务好原本就喝咖啡的那批“熟客”就好了。

另一方面,在外卖领域快速布局,将对咖啡品牌的人员、供应链、资金等提出更高要求。

以瑞幸咖啡为例,有业内人士透露,瑞幸咖啡目前是首单免费,再加上营销广告费用,其单个获客成本在100元左右,而以其单杯咖啡20元的价格计算,至少需要购买7-8杯以上的咖啡才能与获客成本持平。

外卖快速发展,考验供应能力

而对咖啡行业而言,通过优惠补贴或高品质输出吸引消费者,依旧面临着粘性顾客转化,提高复购率的难题。

除此之外,消费者如果想要在咖啡馆空间外饮用一杯咖啡,选择途径已经很丰富了。从矗立在街边的自助咖啡机,到便捷平价的三角包咖啡,再到丰富的家用咖啡机,都可以让消费者得到一杯好喝的咖啡。

咖啡外卖,以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需要靠品质体验感和价格培养消费习惯的市场。

幸运的是已经市场已经在破局了,速度还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