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石速报道)“我们这里的服务员,工龄没有超过一年的。我在这里干了3个月,每月工资才800元,也不想干了。”11月14日,记者在乌鲁木齐市友好路附近的一家火锅店吃饭时,一位姓陈的甘肃籍女孩对自己的职业很不满意。
不只是在乌鲁木齐这样的大城市,前不久,记者到边陲小县布尔津出差,家中开有酒店的幸秀珍也抱怨,每年开春,她家的酒店就四处招聘服务员,尽管开出的工资是每月上千元,但坚持干到秋季的人还是寥寥无几。无奈,她家中的弟兄姊妹只有晚上加班,干些打扫清洗之类的工作。
“服务员荒”在全疆
餐饮业蔓延,除了这种职业辛苦劳累、收入较低等因素外,还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人员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新疆烹饪协会秘书长程贵芳说,
餐饮业服务员紧缺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新疆餐饮业的服务员更加难觅。新疆是全国吃清餐人数最多的地方,也是东西方名品小吃的荟萃之地,餐饮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注定需要更多的服务员参与进来。
然而,新疆餐饮业的服务员“跳槽”机会更多。各县市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使本地青年掌握了一技之能,干上了更为轻松、体面、收入更高的工作;内地来疆的务工者,往往把服务员这个职业当作一个跳板,一旦遇到拾棉花等收入更高或能学上技能的机会,就毫不犹豫地转行了。
餐饮业遭遇服务员难招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整个社会正向“独生子女”时代迈进。现在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找不到合适工作时,宁肯在家当“啃老族”,也不愿意去当伺候人的服务员;即使硬着头皮去干,稍微受点委屈就炒老板的“鱿鱼”。
面对服务员难招和动辄就“跳槽”的现象,我区一些上规模的餐饮店也在设法拴心留人,如人性化管理、提高工资、交纳“三金”、增加企业荣誉感等。程贵芳说,随着我区餐饮业向连锁化、集团化迈进,餐饮企业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和用人机制,这一现象会有所缓解
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返回【
人才资讯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