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购物中心都在绞尽脑汁增加餐饮和食品销售的比例,力图通过特色餐饮挽回流失客流,摆脱同质化竞争。这也印证着一个定律:商业地产只有不断提高体验式消费的比例,增加顾客滞留时间,将购物中心升级成休闲中心、服务中心、社交中心,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购物中心的餐饮越来越多,社交化的成分越来越重的时候,实际上餐饮业态的租金支付能力会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往上走,同时,购物餐饮业态如何摆脱同质化,吸引更多客流也是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
硬实力
合理组合是关键
1
品类组合和菜系组合
到底一个购物中心里大概要做多少个餐饮的品类,之前的说法是一店一味、一店一色,希望尽可能增加餐饮的品类丰富度。
现在,更多人认为,在同一细分品类下,在区分客单价和做菜风格的情况下可以做几家,但是总体来讲菜系组合和品类组合,原则上尽可能确保丰富。
2
客单价组合
很多人发现,有时候一个场子做了四五十家餐饮,按理说应该不缺人,但是最后很多商家经营不太好,什么原因呢?
因为大部分餐饮店都意识到某个客单价是最合适的,于是大家都选择了这个客单价的价位。在这方面,如果购物中心不做区分和引导导,商家最后都会选择同一个客单价,导致同一个客单价出现了伤亡的现象。
对于成都大悦城来说,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以大喜、澳门味道、金翠河、汉巴味德牵头,我们布局了一些高端品牌餐饮。同时,在我们特色的美食街区,我们也对一些客单价低的成都本土苍蝇馆子进行了提档升级,再搭配一些轻餐和简餐,满足不同消费者对美食的不同追求。
3面积组合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为了达到更高的租金收益,不同的菜系、不同的品类就必须给出不同的面积,这里就涉及到面积组合。
行业基本做法是,旁边有配套的大型餐饮,购物中心可能就不做了,如果旁边没有的,购物中心会做大型餐饮,会考虑到以婚宴、聚会型的餐饮为主,剩下的主流的200到400平米会作为主流面积,剩下的还有一些小面积的甜品、水吧、面包房等等。
过去确实出现过这样的教训,如果全是大面积商家,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或者那个地方比较偏新区,就会出现开完业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切铺的问题,因为当地承受力有限,养不活它。200到400平米的一个餐饮店一天如果没有两到三万的销售额,可能日子就比较难过。所以面积组合是站在开发商角度、业主角度要考虑的。
4
时段的组合
正餐时段是相对比较集中的,其实就对购物中心而言是那两个时段。但是快餐、休闲餐相对的时间就比较灵活。如何去平衡时段?比如有的购物中心把所有餐饮几乎都集中在某些楼层,都会出现某些楼层在某些时段几乎没有人流,因为大家觉得不用吃饭就不用上去。
餐饮是三段论,顶层是正餐,中间垂直分布是休闲餐,底层做快餐美食广场。但是也有的企业是集中放置。
在这一点上,成都大悦城倾向于有分散,其他楼层的餐饮里尽可能分散一些休闲餐饮和快餐,确保不出现营业时段这个楼层是空的。同时我们也结合成都本地特色,布局了一些24小时营业的餐饮业态,所谓的“鬼饮食”,去弥补餐饮业态在时间上的真空期。
软实力
搭建体验感
“体验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热词,强调提供给顾客以“愉快的体验”成为服务业中十分时兴的做法,这也是特色餐饮发展的一个方向。强调餐饮的文化因素和概念性因素是餐饮经营的根本。对于购物中心来说,更应该了解宏观环境,注意市场的动向,了解消费者的成熟度,增强顾客的体验价值。
1
重视餐饮的市场营销
不论对餐厅还是购物中心,任何形态或方式的市场营销策略,均应以争取顾客为主要。根据主题餐厅营销重点的不同可将其营销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主题产品营销,主题品牌营销,主题文化营销。
主题产品营销的重点就是以实现主题产品差异化为中心,所谓产品差异化就是餐厅凭借自身的管理优势、服务优势和技术优势,设计并生产出在功能上、质量上、价格上、外形上、服务方式上优于市场同类的产品。
主题品牌营销的重点是以主题产品为载体的餐厅品牌,它不再仅看重产品的销售,而是注重对主题品牌的建立和发展。
主题文化是指导消费者购买行为深层次的东西,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在餐厅中的消费行为和内容。主题文化以主题产品为载体,并通过礼仪、制度、行为方式、消费程序、由颜色和声音形成的文化氛围等其它方式表现出来,因此,主题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综合体。
以成都大悦城为例,虽然未开业,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主题营销和文化营销对餐饮业态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之所以要用“美食每客”和“食字路口”两大美食街区对餐饮业态进行分类包装,也是为了未来的营销推广上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其次,我们利用“未开业,先体验”的主题,联合商家,开展了一系列的美食联动体验活动。由购物中心出面,搭上了消费者与餐饮商家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实现了从客流从线上到线下的引流。成都大悦城6月餐饮活动上线4天时间,仅在微博上就获得了约50万的曝光量,获得活动商家一致好评。
2
餐饮主题中注入文化内涵
餐饮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选择了某项主题,就是选择了经营某种文化。当一个个产品被嵌入使用场景中,革命已经爆发——产品、定价、品牌、营销、渠道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判断商品的决定性标准不再是品牌,而是使用的人。没有故事,没有人格,没有温度,那么产品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这样的场景革命以个人社交体验为逻辑起点,体验为过程,分享作为底层逻辑主导着这场革命的发生、发展、衍化与变迁。
比如咖啡,在不同的场景中就可能意味不同诉求,因而同样是咖啡,只要场景不同,就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消费需求,这些需求已远远超出咖啡本身,
人们正在为体验买单。
例如星巴克就是有温度的产品,与用户形成的是一种情感关联,不论购物中心本身怎样变化,星巴克都能为消费者带来统一的情感体验。
在有了对某种餐饮文化的体验之后,这种文化的认同感会为餐饮商家带来丰厚的附加值和回报。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餐饮商家自己的不懈努力,也需要购物中心在外观设计、装修、餐厅色彩色调和就餐区域方面提供支持,增加消费者对餐厅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通过引进更多的轻餐简餐、对餐厅分散布局,以及提供更多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书吧)。作为具有丰富资源的购物中心来说,应该更积极充分地“链接一切”,发现资源重组的价值。
-
- 经营策略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
本周推荐
厨师
-
过去,人们称厨师是做饭的伙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需求的提高,厨…
- 未来餐饮,想学厨师的朋友学什么才能吃香…
- 厨师的酸甜苦辣,不是厨师你不懂!
- 餐饮业“去厨师化”趋势明显,厨师未来在…
- 30名大厨集体跳槽求职的公开信曝光,为什…
- 餐饮是个永远不败的产业,厨师们学什么才…
- 厨师成功开餐馆,离不开这七招!
- 厨师节我在百味楼,我为中国厨师代言
- 从厨20年,想辞职创业做一家专做外卖的店…
- 厨师谈加薪7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