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印度:宜家餐厅被拒门外

    想在印度开店真不容易,新德里放行了宜家家居,为何却要把全球消费者都推崇备至的宜家餐厅拒之门外?

  面对印度,一个有12亿人口和4500亿美元年销售额的零售市场,宜家CEO迈克尔·奥尔森(Mikael Ohlsson)的心情有如坐过山车。这个一度将所有外国零售商都拒之门外的国家,去年11月给了宜家一张进入印度市场的通行证,却不准它在此开设宜家餐厅—这与宜家全球通用扩张模式相悖。

  最近,为了在全球的投资者面前展示自己市场开放、投资潜力无限的形象,印度给了宜家一份新年大礼—卖家具,可以;卖瑞典肉圆,也可以!

  这是印度市场真正下定决心迎合国外零售投资者的一个信号。2012年,印度先后解除了对单品牌及多品牌的外资零售商进入印度的绝对限制,宜家成为了这一政策的第一个尝试者。去年六月,它向印度政府申请入市,计划在15至20年内投资19亿美元,在印度开设25家门店。

  此时的印度急需通过吸引外资来带动经济。它的GDP从2011年的8.5%降至2012年的7%,从2012年4月到10月,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下降了32%。

  外国投资者们不是看不到印度市场的商机。若将家庭可支配年收入在20万到100万卢比(约2.3万至11万人民币)之间的人视为印度的中产阶级,那这个群体占印度总人口的比例会从2007年的5%增至2025年的41%。他们会从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并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对商品的要求也渐渐追求低价上升至追求品牌,从而使印度的零售市场年销售额有望在五年之内,从如今的4500亿美元增长到8000亿美元。

  政府对外资零售商禁令的松动始于2006年,海外单品牌零售商获准可以通过并购拥有当地店面最多51%的股份,这让Gucci、Versace、Chanel等国际品牌得以进入印度市场。

  2012年1月,政府决定将外商投资的准入门槛再一次放低,令单品牌的外资零售商可以以全资的形式进入印度市场。宜家的申请也是源于这一政策。

  在去年六月收到宜家的入市申请后,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阿南德·夏尔马(Anand Sharma)立刻将其作为向世界展示印度有投资价值的例证:“投资者对印度表现出了信心,我们有很强的经济基础。”

然而事实上,印度政府不得不在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和保护本土企业中做一个抉择。从前在印度数以万计的烟纸店里,人们会为了几个卢比乐此不疲地讨价还价,能找到廉价的小包装或者散装产品,还能因为和店老板混熟了脸而享受到赊款、送货上门这样的亲密服务。如果有一天,热爱比价和折扣的印度人发现,外资大卖场的产品比烟纸店的更便宜,那会让不少杂货店老板瞬间失业。

  其实对于单品牌外资零售商的禁令解除早在2011年11月便已出台,当时政府甚至还允许沃尔玛这样的多品牌零售商在印度成立控股51%以下的合资企业开设卖场。但由于反对声甚高—一位反对党领袖甚至声称自己会在卖场开业时当场引火自焚——政府不得不收回成命。

  惮于中小企业主、激进民族主义分子和在野党的再三反对—或许还有出去对塔塔集团(Tata Group)这样有心做大零售产业的印度本土企业的照顾,去年11月,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FIPB给出了折中的方案。他们批准了宜家的申请,却将其投资总额减半,宜家最开始拟在印度售卖的30个产品种类也被砍掉了一半,纺织品、时尚生活用品、办公用品和电子产品等都不能出现在其印度门店里。更让宜家不能接受的是,FIPB甚至不允许他们在印度开设宜家餐厅。

  面对令人失望的审批结果,宜家不得不向印度政府强调,公司必须将包括宜家餐厅在内的所有产品和模式都引入印度,才能保证其完整的全球模式。“宜家必须去跟政府讨价还价。”在孟买一家咨询公司的主管Arun Kejriwal看来,如果宜家作为第一个申请者都就此屈服,那以后不管哪个零售巨头,要想再回印度政府处索要利益只会更难。

  最终,印度政府还是艰难地选择了完整地通过宜家的入市申请。

  “这是外资零售商对印度最大的一笔投资,政府需要向外国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们发出积极的信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印度分公司的高级总监Gaurav Gupta说道。如今,在宜家之后递交申请的单品牌零售商还有美国时尚品牌Fossil和法国厨具品牌Le Creuset。快时尚品牌H&M也有意进入印度。

  2012年9月,印度政府再次批准多品牌零售商通过合资的方式在印度开设卖场。在此之前,沃尔玛、家乐福(专题阅读)(拓展选址信息)都只能那里开合资的批发店,这种经营模式让印度成为了沃尔玛唯一亏损的市场,也让本就危机四伏的家乐福萌生了退意。

  印度政府希望外资零售商的到来,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给弊端频出的印度零售业带来新迹象。在此之前,中间商在零售市场上肆意加价,食物从田间道商店的损耗率还高达40%。而零售巨头的到来,则能从建立现代化供应链开始,加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面对禁令的解除,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一直对印度市场有想法的巨头们还没开始行动。宜家事件发出的友善信号弹似乎还不够明亮。投资者在印度经商依然需要面对政府的腐败、城市市区高昂的租金、印度人还待转变的消费习惯、激进民族分子的反对等等不利因素。更别提,印度政府还要求外国零售商们把一半以上的投资放在制造、物流和仓储上,并从本地的中小企业采购一定比重的产品。

  “印度的官僚主义太重了,”这是FIM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Taina Erajuuri对印度的不满所在,他在这个市场也有投资,“至少,规章审批流程快一点,对投资者们也会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