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行业监管>>正文

上海餐厅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外卖包装成本或将再增?!

近几天,微博上围绕“上海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决议进入了一番大讨论!

来源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消息,自7月1日起,上海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叉子、刀等餐具。违规者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针对该规定,饿了么方面表示,将于7月1日推出“推荐无需餐具”功能;美团外卖也表示之后上海地区用户下单时,“餐具数量”将成为提交订单前的必选项。

1

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何为“不主动提供”?

在支付页面,平台的做法是勾选制。不勾选的消费者可获得相应的“能量”奖励,但默认状态下提供餐具。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外卖运营中,商家被默认为提供餐具。单独的餐具费并没有被明码标价,而是混合在包装费中,笼统的和包装盒、包装袋划为一体。

不得主动,意味着不得默认提供餐具!

据悉,为避免有“主动提供”之嫌,上海有咖啡品牌的多家连锁门店已将调味吧台内的吸管撤走。

星巴克中国华东地区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以刀叉勺为例,如果消费者外带打包食品,除非消费者主动向店员提出,否则店方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刀叉勺。

遵守《条例》规定,必须做到“不主动提供”公司在吧台放置一次性餐具提供顾客取用的行为,也有“主动之嫌”,因袭索性将相关一次性餐具撤走。

此外,公开消息:各大订餐平台也从将7月开始优化订餐流程,不再默认提供餐具,或推出“推荐无需餐具”功能,或在界面新增提示。

此外,有一些商户开始提供可清洗消毒的其他餐具来替代一次性餐具。

2

不主动提供餐具,商家成本降低了吗 ?

提到外卖餐具,不得不追溯外卖的本质。在《外卖其实不难做》一书中认为,外卖=餐饮+互联网,它是餐饮和互联网产生化学反应后的结晶体,形态并不稳定,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进化。

而餐具作为餐品附带物品,被自然的认为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餐具成本在各项支出中,始终占据重要一环。

针对《条例》,上海地区的商家是怎么想的?又将有哪些应对措施呢?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上海不二烫捞运营总监盛二彩认为,“就餐具本身,商家不提供,客人也不使用,这才是一个最好的状态。”

以不二烫捞为例,除了品类本身具有汤水特点外,餐具的使用对办公群体的客群而言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属于固定群体。

主要是对无法固定用餐的消费者来说,可能有些影响。

不提供餐具,成本也不会减小。消费外卖的群体,如果对使用餐具使刚需,那么下单时,会要求商家提供餐具。

盛二彩表示,提供餐具是否会明码标价,将会看竞对情况,如果竞对都在免费提供,那标价就不太合适。

上海渝蜀黍创始人温立宇也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这无疑是对当下外卖商家的一次挑战。

无论是顾客体验还是供应链后端,怎么让外卖做的更健康环保,是大家当下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条例》实施,我们会尽可能建议顾客自备餐具,并做一些引导奖励措施。再或者直接在店内出售或赠送可长期使用的不锈钢餐具,虽然成本会比之前高。这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想法。”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餐具本来就是默认状态下,顾客的印象就是免费赠送的。一份包装费在消费者端明确收取1元—2元的包装费,如果对餐具进行收费,直接影响顾客体验。

“此外,《条例》的目的是环保嘛,既然这样的话,会考虑升级餐具,加强环保方面的餐具购买。”

3

环保趋势会改变外卖使用形态吗?

“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方案,最真实的目的在于减小环保压力。此前,美团的“青山计划”、饿了么与支付宝绑定——“无需餐具得绿色能量”,都是响应环保的可操作手册,也是助力环保的一大措施。

本次《条例》从餐具入手,不失为对整个外卖行业的试点。

在微博上,中国日报对此发起来投票计划:

笔者看到,在评论区观点中,人们更多是对不提供餐具的应对方法的讨论:“外卖,不用一次性,怎么送?”

也有网友将此与“限塑令”进行了比较,讨论后续的使用结果?

“限制一次性餐具的同时,希望强制要求非一次性餐具必须高温消毒。”

结语

关于餐具,外卖商家可谓是“爱恨”两重天!

爱的是,餐具给消费者提供便利,通过定制化的品牌logo,文案拉拢客群,引来复购,是彰显品牌调性的直接呈现物!

恨的是,漏发一次餐具,就能产生1星差评!且餐具成本又是一大支出,尤其是高档定制餐具。

不少消费者在微博投票区的态度反映来看,消费者仍有可能要求商家提供餐具。

笔者认为,此次《条例》规定不得主动提供,并不意味着禁止提供餐具。 因此,许多商家仍需准备餐具备货。

虽然本次实行地点仅限上海,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个“限筷令”今后是否会在全国范围内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