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经营资讯>>正文

餐饮巨头们的黑历史和冷知识大盘点(一)

餐饮巨头总是以积极正面的形象示人,殊不知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这些巨头背地里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真实”的一面。

01虚假的麦当劳VS真实的麦当劳

1.关于商业模式

我们看到的:

成立于1955年,麦当劳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快餐公司之一。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超过37,000家麦当劳餐厅,每天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900万名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食品与服务。

▲图片来源:麦当劳官网

实际上:

虽然做快餐,但麦当劳其实是一家靠地产赚钱的公司。

数据显示:2016 年麦当劳 50% 的运营利润来自地产出租,40% 来自品牌授权,只有 10% 来自自有餐厅的运营。

▲数据来源:知乎

同时,麦当劳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经销商。

据统计,麦当劳每年通过全球 3.5万家门店,向外输出了大约15 亿只玩具。

▲麦当劳与“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联名推出的托马斯小火车玩具(图源:麦当劳官网)

麦当劳用玩具创造了一种区别于其它快餐的品牌形象,甚至让有些人和麦当劳之间产生有关成长的情感维系,因为玩具,麦当劳成为了全美小朋友最喜欢的餐厅之一。

2.关于产品

我们看到的:

产品以汉堡、炸鸡小食、土豆制品为主,没有杂乱的SKU。

▲图片来源:麦当劳官网

实际上:

麦当劳最初时,店内的主食产品其实是热狗,而不是汉堡,后来还尝试过卖烧烤,不过都未取得成功。

1989年,麦当劳尝试增加新产品,于是在菜单中加入了披萨,但由于此项产品制作时间过长,最终被又被踢了出去。

3.关于员工

我们看到的:

在很多人看来,麦当劳有着高标准化、高机械化的产品加工程序,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并不高。

实际上:

麦当劳不仅拥有一所专属的“汉堡大学”,而且这所大学已经连续开出7所了。

从创立至今,麦当劳汉堡大学一共已经培训了超过340000名员工,每年大约有80,000人拥有汉堡学学士学位。

▲麦当劳汉堡大学(图源:麦当劳官网)

另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是麦当劳的“合伙人”之一。

她拥有英国牛津郡一家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权,在位于伦敦以西60英里处的班伯里门户购物公园,开了一家完全符合皇室风格的麦当劳店。

食客可以选择坐毛绒皮沙发或时尚的复制椅,可以在免费的平板电脑上上网,幸运的话,还可以见到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人形立牌

02虚假的可口可乐VS真实的可口可乐

1.关于产品创新

我们看到的:

133岁高龄的可口可乐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创新,据不完全统计,可口可乐每年创造出来的新产品有超过100款。

实际上:

这些新产品大部分无缘市场。

有些堆积起来的产品变成僵尸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市场表现不达预期,同时还在不断地消耗公司的资源。

▲“新可乐”(New Coke)是可口可乐历史上最致命的僵尸产品

2018年,可口可乐的中东和北非市场已经筛选出了125个计划消除的SKU。

并且还制定了详细的规划,以帮助不同市场通过严格的程序甄别并清除表现不好的产品。

公司CEO詹鲲杰(James Quincey)要求,未来各个市场需要将“僵尸分析”作为总体业务汇报的一部分。

2.关于社会形象

我们看到的:

可口可乐对外的社会形象总是给人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感觉,他们不仅积极地创造优质产品,且热衷于投身公益事业。

▲可口可乐官网首页上有一个专门关注公益项目的页面

在反战、关爱妇女儿童、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上,可口可乐不仅在全球发布了众多的公益广告,还在2012年时,与壹基金合作,开展“净水计划”。

截至2015年,该计划已经为全国26个省的696所农村学校提供751台净水设备、配套专用水瓶以及校园安全饮水卫生教育,帮助30多万儿童改善饮水质量,提升饮水安全意识。

同时,还有40多家公益组织及400多位志愿者共同参与。

实际上:

可口可乐的过去可不像现在这样纯良。

很多人不知道,可口可乐公司的第二罐饮料不是健怡可乐,也不是雪碧,而是芬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纳粹党卫军急需一种清甜可口的饮品。

可口可乐德国有限公司与希特勒达成一致,开始在德占区修建瓶装厂,可口可乐在德国非常畅销,1939年已有43个装瓶厂和600多家分销商。

到了1940年代,美国与纳粹德国的关系开始紧张,贸易禁运导致德国可口可乐公司失去了与本部的联系。

当时德国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人马克斯·凯斯只得利用当时能获取的原料重新配方,最后,芬达便在历史的舞台上闪亮登场。

战争结束后,芬达因其敏感性被可口可乐总公司雪藏,直到1950年可口可乐面临竞争危机时,芬达才重新面市。

除了芬达这个“纳粹遗孤”外,可口可乐还曾因“白人的薪水比黑人高”这样的种族歧视行为,被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公开diss。

马丁在演讲上表示“我们请求你今晚告诉亲朋好友们,不要在曼非斯买可乐”。

后来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洗清种族歧视的指控,花了一亿九千两百五十万的诉讼费。

并且在2006年,可口可乐公司还把位于亚特兰大市的,一处价格昂贵的地皮捐献出来,用以建造马丁·路德·金博物馆。

3.关于品牌竞争

我们看到的: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一对斗了近百年的老冤家。

遥想当初,百事可乐依靠低价、对标年轻消费群体等骚操作,生生把可口可乐挤下了碳酸饮料界的神坛,虽然后来可口可乐也做了很多反抗,但在营销上似乎都不如百事放得开。

实际上:

可口可乐可不是什么软柿子,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悄悄阴了百事一把。

1993年, 百事可乐公司推出了一款无色可乐,名为“水晶百事”。

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可口可乐也推出了一款类似的无色可乐。

只不过可口可乐这款名为“Tab Clear”的产品,不仅包装难看,而且味道也是一言难尽。

这款失败的无色可乐在市场上不受消费者待见,连带着,百事的“水晶百事”也销量惨淡。

这背后正是可口可乐的“阴谋”捣鬼。

可口可乐利用消费者的“羊群效应”,让大家以为所有的无色可乐都一样难喝,从而打败百事可乐。

就连可口可乐当时的COO也表示:虽然把Tab Clear玩死了,但我们还是成功干掉了水晶百事,反正百事钱花的更多,更吃亏。

由于篇幅有限,本次“黑历史& 冷知识”只盘点了两个品牌,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呈现更多餐饮巨头不为人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