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经营资讯>>正文

蔬菜涨价 餐馆提价有招法

入冬以来,新一轮季节性的蔬菜价格上涨又开始了。批发市场价格上涨了,零售市场跟着在涨,餐馆也普遍提价10%。就像一个一环紧扣一环的链条,涨价的连锁反应在继续传导。

  零售市场和餐馆作为终端市场,其价格上涨直接联系到每个人的餐桌。菜价上涨对零售市场和餐馆会带来哪些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会发生哪些变化?

  零售市场受挤压

  “小米椒多少钱一斤?”“每斤15元。”“半斤称吗?”……下午五六点钟正是上班族下班买菜的高峰期,而在王阿姨的零售摊位上,生意却没有想象中的火爆。偶尔前来买菜的顾客讨价还价的占了很多,在货比三家之后会选择一家价格相对便宜的买。

  其实菜价普遍都在涨,王阿姨说,以前只要两三毛钱的白菜现在要五毛钱一斤,菠菜一斤则卖到2元,涨价最厉害的是来自海南的小米椒,以前卖7元/斤,现在已经涨到15元/斤。“现在的菜每天一个价,都在往上涨,真正涨价的时候还没到,快过春节的时候价格会更高。”王阿姨说。

  王阿姨说,虽然价格涨了,其实自己也不挣钱。王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卖的菜大多来自广东、海南,最近的也要从山东运来,进价成本在涨,比如以前进价两块多钱每斤的尖椒,现在得要3块多钱。“加上每个月8000多元的摊位费,我们能赚到手的钱很少。”王阿姨说。

  到了冬季,蔬菜的保养也需要花费不少成本。另一位摆零售摊的黄阿姨告诉记者,因为到了冬天,娃娃菜要用塑料薄膜包装,这样才能够既有卖相又保温。黄阿姨说,不包装也不行,冬天的蔬菜怕冻,特别是很多菜都从温室里直接运来,低温天很容易被冻坏,不包装连运都没法运。“包装的人也不赚钱,他们经常会在箱子里附带一个给蔬菜洒水用的瓶子,就靠这个瓶子挣点钱。”黄阿姨说。

  丁阿姨开了一家小卖部,她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时告诉记者,现在价格涨了,小卖部的销量也在减少。“顾客买的少,砍价比以前更多。”丁阿姨说,虽然来买菜的人还是和以前差不多,但顾客的挑选和砍价却比以前明显。部分购买量大的客户甚至直接去批发市场进货,因此小卖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也在下降。

  餐馆提价有招法

  “菜价涨得厉害,我们顶不住,只有跟着涨。”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几个前来买菜的餐馆采购员纷纷告诉记者,餐馆普遍提价10%。而在方庄桥南的一家早餐店在早些日子就将每笼包子的价格由5元悄然涨至6元。

  采购员张先生告诉记者,季节性的菜价上涨在每年都会发生。以前的应对办法一般是在菜价低的夏季餐馆不降价,在菜价高的冬季餐馆也不加价,这样全年下来,收支还是可以平衡。但今年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张先生说,因为菜价涨得太厉害了,不跟着涨吃不消。

  位于北京三环路上的桂林米粉店,李老板早就在价目牌上贴上了“物价上涨,以下小菜涨价一元”的告示。李老板也表示不得不提价,“今年菜价普遍涨了20%至30%,夏天卖几毛钱的叶类菜到现在已经涨到3元/斤”。李老板还告诉记者,这个价格还是在二级批发市场上拿到的,如果去社区菜场采购则价格会更高。

  但提价并不是一件简单事,在留住顾客与获取利润之间,餐馆的老板们要做好权衡。菜价上涨之后,按道理其实很多菜都得涨,但在桂林米粉店为什么只涨小菜?李老板告诉记者,之所以米粉价格未涨,而从花生米、菠菜到鸡蛋等小菜的价格却在涨,主要是必须保住来吃米粉的主流客户,而点小菜的人一般经济收入高,对涨价不会太敏感。“也许小菜本身不需要涨1元钱,但对小菜适度提价可以起到平衡成本的作用。”李老板坦陈。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蔬菜涨价对餐馆客流量的影响并不大。张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老顾客多,加上到了年底,节假日也较多,聚餐的人随之在增多,所以对生意的影响不大。不过,提价之后顾客的选择却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张老板说,他发现顾客对价格高的菜会少点或不点,转而更多地选择稍微便宜一些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