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经营安全>>正文

新员工故意找茬、不求升职与高薪?餐饮老板可要当心了!

餐饮市场越来越庞大,但在看不见的阴暗角落里,一些“妖魔鬼怪”,正偷偷给餐饮老板们布下陷阱。

01故意找茬、违反规章制度

2017年2月25日,珠海某温泉度假村来了一位名叫“弥和国”的新厨师

起初一切正常,弥和国与度假村方面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弥和国任厨师一职,做“拉面、刀削面”工作,试用期为1个月。

在薪资方面,度假村给弥和国每月工资1650元,5天8小时工作制,加班费按劳动法计算,每日岗位补助32.63元。

然而入职后,这个弥和国却有些不大对劲 :

在制作“拉面”汤底时,为了减少工作量,他居然将急冻的牛骨和鸡放在煤气炉上烧烤;

通过烧烤没有办法解冻,就直接放进汤锅煮,严重影响了汤底的卫生和口感。

这也导致度假村餐厅接连在2017年3月4日、3月5日、3月11日,分别收到客人对拉面质量的投诉及要求退单的情况。

这还不算完,弥和国在上班期间,还公然在小食坊私自盗取、食用公司食物;

试用期期间还多次违反公司打卡规定,意欲骗取加班费。

这一通骚操作让作为雇主的温泉度假村感到焦头烂额,无奈之下只得将弥和国辞退。

不料这才是弥和国计划的开端。

被辞退后,弥和国立马申请了劳动仲裁,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在上诉材料中,弥和国表示:

自己自入职后加班加点地工作,一切有考勤记录可查,温泉度假村却违法单方解雇自己,还拖欠工资至今未发。

事实上,据温泉度假村的考勤材料以及其他员工的证实,弥和国自2017年2月25日入职后实际工作10.5天,却累计迟到及早退达18次之多。

法院一审判定弥和国败诉,不想其又向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再次提起上诉,并在事由中加上了一条“一审法院包庇本地人枉法裁判”。

也许大家会说,这件事完全是雇主的一面之词,万一弥和国真的受到了不公对待呢?

NO~

当读sir在百度搜索框输入“弥和国”三个字后,跳出的相关信息全是他与不同餐饮公司之间的官司判决书。

细数之下,仅仅已公开的裁判文书,与此人相关的,在2017年就 有31件。

这人根本就是个专挑餐饮企业下手的“职业碰瓷者” 。

他的操作手法也很统一:

应聘时表现出一副踏实诚恳的模样,入职后就开始频繁作妖。

要么故意不遵守纪律、违规操作,要么就和其他员工起冲突,或者直接旷工消失......制造出自己“被辞退”的假象;

一旦成功,就立马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向餐厅勒索各种“赔偿”。

他工作时间最短的一个餐厅,是珠海市香洲珍火酒家,只有1天。

小编支招

在很多经营者的认知中,都有一个误区,即:“员工违反了我拟定的规章制度,我就有权责罚、甚至开除他。 ”

这项认知,是绝对错误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就是说,公司的规章制度,需要通过民主的形式制定出来,而不能只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2014年,江苏某海底捞门店的两名员工参与赌博活动,门店认为其行为严重违反了《海底捞禁令》第一条,遂依照海底捞规章制度将其开除。

结果两人联合起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海底捞支付赔偿金,并得到了劳动仲裁部门的支持。

海底捞不得不按判决赔偿两人相关的经济损失。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海底捞无法提供制度出台的民主流程。

所以,各位餐饮经营人在拟定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留下能被碰瓷者利用的漏洞。

而一旦遇到职业碰瓷者,餐饮经营者也不用慌张,保留相关证据,咨询专业律师,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02不求升职与高薪,恨不得倒贴

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应聘餐厅服务员,不怕累不怕苦,不求高薪,不看升职空间,只说体验生活。

这种好事任谁遇到说不心动是假的。

去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鸭匠饭店德外店、朝阳区京味斋奥体店等数家餐厅,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

19岁的杨某与其朋友易某,双双到餐厅应聘做服务员,但她们的目的可不只是体验生活这么简单。

她们专挑对新人宽松,方便接触收银流程的餐厅下手,使用虚假身份应聘服务员。

利用帮助顾客结账之机,使用随身携带的磁条卡侧录器秘密读写顾客的信用卡信息,偷看并记录信用卡密码。

为了保险起见,两人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半个月时间里,杨某共应聘了4家饭店,如果发现在一家店里无法对客人下手,则立刻换另一家。

要不是去年12月20日,易某在用侧录器偷刷顾客信用卡时,被客人当场发现并报警,她俩不知还要逍遥法外到什么时候。

虽然此事并不会直接对餐厅造成损失,但是却会伤害顾客对餐厅的信任感;

而且让这样心怀不轨之人直接接触餐厅的现金流水,难保她们不会把手伸进餐厅的财务系统。

成都一家火锅店的老板就曾表示,前几年网络支付还不普遍,招聘服务员的时候,偶尔会遇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

他们总是表现出对收银工作的极大“热情”,只要让他抓住机会,就会卷了收银台里的现金跑路;

更有甚者,会直接欺骗消费者通过他的手埋单。

等餐饮老板发现并报案时,才发现人家用的是假身份假名字,很难追回损失。

小编支招:

俗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知道“重金求子”是骗局,怎么就看不出年轻小姑娘耍的花招?

当然,也不能一杆子全打死,但遇到上赶着来工作的人,还是希望餐饮人们能多留个心眼儿:

①核实其身份的真假,有无犯罪记录(案例中的杨某早在16岁时,就曾因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被抓过);

②设立新人试用期,期间不可进入收银流程;

③保留其影像资料和基本信息,一旦发现其有不法行为,及时报警,避免对消费者或是餐厅造成进一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