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傍晚,第聂伯河畔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堆正熊熊燃烧的篝火,篝火上方悬挂着一口冒着热气的行军锅,锅内熬制的正是这种红菜汤。
中、乌两国刚建交不久时,我被调到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工作,由于使馆的固定馆舍尚未建成,我们首批到任的外交官们不得不暂时在基辅市的一家宾馆内居住和办公,只好每天三顿饭都在这家宾馆附设的餐厅内吃。就这样,我们整整吃了将近一年的“乌式西餐”。
记得我们当年能经常吃到的凉菜中,除了用蔬菜或水果制成的各色沙拉以及各种香肠外,比较有特色的是煮牛舌片或煮猪舌片等。尤其有几种生吃的荤菜更是特色鲜明,生吃咸大马哈鱼就是一种—被切成薄片的暗红色的生大马哈鱼片被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将一片放入嘴里,起初会尝到咸味和一股淡淡的鱼腥味,但经过细细地咀嚼后,又会品到一种很浓烈的鲜味,可以说是后味无穷!
鱼子酱也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一种生吃食品。我见过的鱼子酱有两种,一种是颗粒较小的黑鱼子酱,这种黑鱼子酱价格较贵,而另一种颗粒较大的红鱼子酱则相对便宜。这些鱼子酱都是用盐腌制过的。我亲自尝试过的鱼子酱吃法记得有两种,一种是将鱼子酱撒在抹了一层黄油的面包片上吃,另一种是把煮熟的鸡蛋剥壳后,用刀从中间切开,将鸡蛋平面朝上摆在盘子里,在上面放上一层鱼子酱,再淋上调味料。
其实,在“乌式西餐”的凉菜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生吃腌咸猪肉那道菜,那是仅仅用盐腌制过的红白相间的生五花猪肉,被切成薄片码放在盘子里,或就着大蒜和洋葱头吃,或沾白胡椒面吃,也可以夹在面包里吃。听当地人说,吃这道菜时如果再来口“伏特加”,那才叫“绝配”呢!据了解,这种吃法是古代的乌克兰“哥萨克”人首创的,后来这种食品成了“哥萨克”的士兵们行军打仗时必备的干粮。遗憾的是,尽管当年我们在用餐时常常会看到邻桌的乌克兰人有滋有味地食用这道菜,可我们却始终没敢尝试!
在“乌式西餐”的汤菜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乌克兰红菜汤”,乌克兰人甚至称这道汤菜为“国菜”。这道汤菜是用牛肉汤煮成的,汤内不但有牛肉块,还有多种蔬菜,其中包括红菜头、洋白菜、洋葱头、胡萝卜、西红柿、土豆等。此汤呈暗红色,汤面上还漂着一层乳白色的酸奶油,闻上一闻,真是香味扑鼻呢!与这道汤菜相“配伍”的最好主食是新出炉的黑面包。我感觉此汤的味道是酸、甜、咸、鲜、香,可以说是五味俱全呢。据说这道汤菜也是“哥萨克”人发明的,可以想象,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傍晚,第聂伯河畔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堆正熊熊燃烧的篝火,篝火上方悬挂着一口冒着热气的行军锅,锅内熬制的正是这种红菜汤,一群“哥萨克”的士兵们正围坐在篝火四周,大块吃肉,大碗喝汤,大口喝酒……
在“乌式西餐”的热菜中,除了各种肉排、罐焖肉之外,还有一道菜品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是一款用白面的面皮包着牛肉馅油炸制而成的菜品,形状为两头尖、中间粗的橄榄球状。被油炸成黄色的“橄榄球”摆在盘子的中间,盘子的两侧还放上一小堆胡萝卜丝和大米饭,尤其是那大米饭被弄成个球形,就像个乒乓球似的被摆在那里。让我感到有趣的是,在我国被当成主食的大米饭,在这道菜里却被当成了“配角”。
对于我们来说,长期吃西餐还真有点不适应,大家都盼着能有机会吃顿中餐解解馋,只可惜基辅当时还没有中餐馆。后来听说“乌式西餐”中也有一种类似我国饺子的食物后,大家都很兴奋。当刚煮好的“饺子”被端上餐桌时,我观其形状,还是与我们的饺子有些差别,但算得上是大同小异吧。管它形状如何,只要味道相近,就能解馋哪!可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们吃进嘴里才发现,他们那个“饺子”和中国饺子的味道根本不是一回事!记得我们当时吃的“饺子”有两种馅料,一种是土豆泥拌奶油的馅,另一种是奶酪渣子的馅。再说,吃他们的“饺子”所配的佐料与我们也大不相同,我们的饺子是蘸醋吃,而他们的“饺子”是蘸酸奶油或番茄酱吃。听说他们的“饺子”还有水果馅的,比如苹果馅、梨馅、樱桃馅等,不过我在乌克兰时没有吃过水果馅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