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吃在京改姓"渝"

  揭竿而起的“重庆方面军”这次带给餐饮界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抱团共同发展的意识。

  一年之前,北京重庆商会开县分会成立,成为除温州商会以外,在北京成立的全国第二家市县级商会。

  此举意味着重庆商人在北京的打拼开始进入资本与品牌整合阶段。以此为信号,开县商帮开始抱团大规模出击北京市场,并以“渝满天”为平台,酝酿整合成都小吃,意图让京城所有打着“成都”旗号的四川与重庆风味小吃改换门庭,集体“揭竿”———成为“重庆方面军”。

  发起此一轰动京城的收编行为的领军者名叫邓文忠,北京重庆开县商会会长。此后,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由邓文忠收编的成都小吃就达到500家,市场价值达到5个亿。如今,重庆开县商帮在餐饮界的影响力不仅仅撼动了北京市场,也震动了全国市场。有人惊呼:誉满华夏的成都小吃,有朝一日是否都会改名姓“渝”!

  邓文忠很忙,记者接连好几天打电话给他,他都是在闹哄哄的店堂里。

  “晚上12点以前几乎都没空,”他说,这段时间来,经常是凌晨3点入睡,早上7点以前就必须起床,有时候忙起来甚至是通宵。

  他接了一个大单子。其新成立的中央厨房每天都要向奥组委提供近2000份盒饭。

  这对新成立的“渝满天”来说,得到国家奥组委的认可并接下这样一个单子,其殊荣可想而知。“你说我能不忙吗?”他反问到。

  而在去年7月以前,他的名字还并不广泛地为外人知晓。当时他只是北京太白居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已,即使已经在京城经营了14年的万州太白鸡,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挖掘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真正使他受外界广泛关注的是他新成立的“渝满天”公司,在成立公司后,他决定收编在餐饮市场上已经有些名气但还是散兵游勇的成都小吃。

  据了解,早在2007年7月,邓文忠就开始联合12位在北京做成都小吃生意的重庆开县老乡,成立了渝满天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整编成都小吃,到2008年3月,符合整编要求,并签署协议加入的店面数就已经达到了500家,如果以每家店年营业额100万元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邓文忠通过收编,其资产盘子就达到5个亿。

  发展过滥

  邓文忠整合收编成都小吃的想法始于2007年。当时为迎接奥运,北京市对餐饮业卫生环境要求提高,同时各大洋快餐和中餐连锁企业在京不断扩张,“成都小吃”的发展甚至生存,都比以前更加艰难。

  有人曾做过统计,仅北京航天桥地区一带,周围500米内,菜品几乎一模一样的成都小吃就有10家之多,同一地区开多家店,造成客源分流严重,成都小吃内部竞争激烈,缩小了发展空间。该人士列出成都小吃过度竞争、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划、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等几大死穴,认为名躁一时的成都小吃必死无疑。

  由于准入门槛低,成都小吃泛滥发展,许多商人打着“成都小吃”这个招牌来经营廉价快餐。从菜品上讲,只有很少部分能经营担担面等传统特色小吃,更多经营的都是随处可见的米线、盖浇饭、小炒之类。

  一位在京的重庆网友说,在北京看到正宗成都特色小吃,为了品尝家乡美食便冲了进去,并用重庆话给服务员打招呼,哪知服务员根本听不懂,后来一打听,这个标偶“正宗成都特色小吃”的老板并不是重庆人或四川人开的,而是一个河北人开的,她觉得很失望。

  邓文忠的想法是,大家靠“成都小吃”的招牌占领北京,为何不能把所有的小吃店改名为“重庆小吃”,让人们都知道这是重庆人开的。同时,成都小吃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与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搞内部竞争,不如集合起来,与洋快餐、湘菜、粤菜等各大菜系竞争,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方合作

  收编成都小吃的想法来自邓文忠,但“渝满天”的成立,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合作的产物。

  对于中餐连锁知晓不多的邓文忠在一次招商引资会上找到了做演讲的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新学院院长朱陆泉,朱陆泉主要负责学校产学研孵化器“育成中心”的工作,其主要职责就是利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学术科研力量,帮助刚创立的公司寻找盈利模式、制定战术战略,甚至寻找投资人,最后顺利“毕业”。

  “渝满天”的想法有了,北科老师和学生做了市场调研,调查的结果令他们吃惊:目前在北京的成都小吃年营业额至少是10个亿,如果整合成功,将是一个上市公司的盘子。

  在朱陆泉的帮助下,邓文忠开始制定“渝满天”统一形象、统一模板、统一标准、区域性的统一定价等。

  收编资金从哪里来?

  事实上,据一位姓贾的老板介绍,开县人均收入并不高,但是目前开县人在北京市场上开办的成都小吃就有1000多家,这是因为政府为鼓励大家走出去发展,对在北京开成都小吃的老乡,都有数额不等的政策性贷款。

  开县是三峡工程移民县,按照政策,每培训一名三峡移民工程的人员就业,政府一年补贴6000~8000元,连续补贴3年,在京从事成都小吃的开县人自然也在这个补贴范围内。

  邓文忠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重庆开县商会的会长,当“渝满天”找到开县政府时,开县政府希望能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民心工程,对当地进行推广宣传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于是,开县政府承诺通过重庆商会开县分会先拨40万元的经费做整合经费和食品研发之用。

  一统江湖

  邓文忠说,既然叫“渝满天”,肯定是首先考虑开县老乡。对要求加入的店面要求不高,100平方米就足够。开县政府也出台政策给予支持,每开一家店,就可获得5000元~1万元的补助。

  按照协议,接受整编的门店统一成为“渝满天”的资产,经营权归其所有,同时,“渝满天”垫款对门店进行统一装修,并作出承诺,当年收入超过整合前年收入时,公司收取超出部分的50%,其余部分归原店主所有,如少于整合前年收入,则不足部分由公司支付给原店主,门店中所有店员经过公司统一培训,合格上岗,不合格者不再雇佣,公司统一使用POS机收款,统一任命店长,原店主则被聘请为门店会计,装修费用从此后的门店收入中扣除。

  从协议中可以看出,加入“渝满天”后,原来单店的店主一下子就变成店员,但由于盘子大了,收入更加稳定。“渝满天”24小时营业,为了保障收益,还加入珍珠奶茶、刨冰等饮料,同时每一道小吃在研发时就已经精细地计算过成本,邓文忠告诉记者,目前已研发的30多种,其中70%是原来的成都小吃。而参与食品研发的,都是正宗的开县大厨。

  在邓文忠的计划中,“渝满天”目前的发展重点,是完善在北京的网点布局,目前他们已分别与一家英国公司、一家美国公司谈好了合作框架,如果发展符合要求,就可引入2000万美元风投资金,到时再在全国进行大规模扩张,收编全国的由开县人开办的成都小吃。

  在经营模式上,首先发展直营,条件成熟后再发展加盟。“渝满天”将做统一装修、原料配送、人员培训、并研发一些新的重庆小吃。同时,和大多中餐一样,除了店面经营以外,还将发展外卖业务。

  据邓文忠介绍,风投主要看好的是小吃连锁经营的发展潜力。根据行业估计,经营小吃的毛利率一般为50%左右,除去人工和水电等成本,年收益为20%~30%。

  抱团走出夔门的重庆商帮

  2007年4月,经济学家梁小民曾说,重庆商人各顾各,设法挤占市场一席之地,忽略带领本土企业共同成长还不能称为渝商,他认为的“商帮”有三大特点:一是无论大小,都有各自的企业,由各企业组成;二是在这个团体内,有相对的大型企业带头发展;三是各企业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合作非常好。他认为目前中国商帮中只存在浙商。

  在梁小民说此话后不久,2007年8月,开县人在北京成立了开县商会。据了解,这是除温州商会以外,当时全国的第二家市县级别商会。同月,成都市工商联江津商会也在成都成立。

  2008年1月,走出重庆的万州商人在成都市成立了万州联合商会。当日,万州及开县、梁平、云阳、忠县、巫山等区县在蓉注册的工商企业近200人隆重庆贺了自己的节日。

  虽然在诸多地方都有重庆商会,但众多更狭小范围内区县域性商会的兴起,表明了走出去的重庆商人之间抱团经营的意识更加强烈,合作更加紧密。

  记者 周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