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管理>>餐饮经营>>正文

30平小店,日翻台33.8次,两年融资4次

一个东北人,却接连在广州开出十家最火的小面馆;

 

在开小面馆之前,他甚至没有吃过小面;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创造出了餐饮行业最高翻台记录33.8次。

 

最关键的是,他所带领的餐饮企业跑出了一个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速度;

 

两年时间获得四轮融资,从A轮到A+轮,到Pre-A九毛九注资,再到几个月前获得了弘毅投资2500万,这个30平米起家的小面馆,成了餐饮业人人艳羡的榜样。

 

30平小店,日翻台33.8次,两年融资4次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猜出一二了,他就是遇见小面的创始人宋奇。从一家30平米的小店到成为小面业态的领导品牌,他到底做对了什么?在铺天盖地的融资新闻背后,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餐饮人去学习呢?

 

拿掉硕士帽,去麦当劳学艺

 

翻看宋奇的简历,绝对算是学霸级的人物,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

 

早在香港读硕士期间,看到了香港零售餐饮业的发达,于是暗下决心做餐饮。

 

于是,在毕业以后他就去了麦当劳,拿掉了硕士帽,从零开始在麦当劳做营运管理,基本上把麦当劳的标准化体系全部都吃透的时候,宋奇回到了广东进入了百胜餐饮集团,做起了选址开发。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两门功课就是选址和运营,而宋奇无疑占在了餐饮食物链的顶端,在最优秀的企业里掌握了这两种技能。

 

此时,觉得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宋奇觉得不能再等了,不然好地方都会被麦当劳和肯德基抢占,于是宋奇离开了百胜餐饮集团,正式开启了餐饮创业之路。

 

名牌大学+麦当劳运营经验,依然做不过个体户

 

2014年6月,宋奇和朋友东拼西凑了20多万元钱,在广州开了一家只有30平米的饺子馆,并取名为“工匠饺子”。

 

在饺子店旁边就是中国遍地都是的沙县小吃,桂林米粉,兰州拉面品牌,这些店通常都是夫妻俩人组成的个体户,多数人也并不懂什么运营管理,起初宋奇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可是,没过多久宋奇却发现,这样的个体户赚钱反而很容易,而反过头来看自己名牌大学+麦当劳运营管理的资历,却干不过这些个体户,每日的营业额才1000多元钱。

 

30平小店,日翻台33.8次,两年融资4次

(在麦当劳工作过的宋奇)

 

很快,经营到三个月的时候,宋奇就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如果苦撑下去很可能连员工下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此时宋奇开始反思:“身份改变了,可从职业经理人到自己做老板自己的心态却并没有转变过来。

 

另外,麦当劳优秀、肯德基优秀那是因为建立在优秀的体系之上,而并不是因为个别人的优秀,再说麦、肯的优长并不适合自己的小店。”

 

意识到此后,宋奇下定决心将此前的一切清空,从零开始做餐饮。

 

改变,3个月从生意冷落到门庭若市

 

1

为了活下去,把饺子馆改为小面馆

 

饺子店已经做不下去了,那改成什么品类呢?

 

2014年恰巧是孟非的小面火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因为在此之前别说是吃过小面,就是连小面长啥样宋奇都不知道,于是他开始百度有关小面的一切,最后觉得不错后带团队去重庆考察。

 

考察回来宋奇决定放手一搏,6月27号还在卖饺子,6月28日就开始做卖小面,甚至当时仓促的连门头都没来得及换,只拉了一条红色的条幅开始做了小面,并之后取名为遇见小面。

 

宋奇在后期接受很多采访的时候,都透露,品类选择的正确至关重要,好的品类至少都是符合两个标准的:

 

有抓力:

 

麻辣火锅、麻辣香锅、冒菜、麻辣烫……怎么样?一说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不是我们的嘴里就会不自觉的流口水?这种力量就叫做抓力。

 

当今餐饮行业最有特色的两大菜系就是川菜和粤菜,特点十分鲜明,一种就是把调味发挥到到极致,一种就是将食材发挥到极致,所以这两种是最容易开遍中国。

 

看后端能力:

 

可连锁可复制,标准化,操作难易程度,这种就被称为后端,后端决定了未来以后你的市场占有率多少。

 

无疑,小面符合好品类的论调。

 

2

不用偏厨师和偏技术性的人做产品经理

 

很多传统的小面馆,要不就是请一个大师傅带徒弟,要不就是花钱学一个最牛的技术来开小面馆。

 

曾经,宋奇也花过高价请过师傅,但在磨合以后他还是发现做小面和做互联网是一样的,比技术更重要的是产品更新迭代能力,是市场敏锐度,这就像互联网行业流传的一句名言:“一个好的程序员是永远成不了好的产品经理”一样,技术的问题实际上是最好解决的,市场敏锐度、更新迭代的能力才是最难解决的,而且如果让一个技术人员去把握核心的话,对于产品改进,后期发展都是有后续隐患的。

 

30平小店,日翻台33.8次,两年融资4次

(遇见小面团队)

 

于是,宋奇带着其它几位员工,自己开始研发小面,开始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厨师就扮演了一个程序员的角色,根据宋奇的指令、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和调整产品,淡了不行,咸了也不行,反复往返测试。

 

没想到,因为产品上的优化,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遇见小面就从门可罗雀就做到了门庭若市。

 

3

客单价格低于30元的不适合做外卖

 

很多传统餐饮企业,都不想放弃外卖这块大肥肉。

 

对于做不做外卖,宋奇有着自己的看法:如果客单价30元以下的产品,不管是我们自己送,还是第三方平台送都是赔钱的,所以干脆就别做了,但单品店因为客单价高,自送和第三方配送都是赚钱的,这种就可以做,做不做看看自己的客单价吧。

 

这个时候很多餐饮人就会问我,那这样你不觉得亏吗?当然不了,总在线上点外卖的顾客,他总有出门觅食的时候,他总不会来到线下还吃线上的餐品吧,他肯定是想尝尝线上没有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极致的线下体验进行截流。

 

还有就是看产品本身的外卖属性,显然面食是最不适合做外卖的餐品。

 

如果在店铺吃可以打100分,做成外卖就只能打30分了,送一份对品牌的伤害就多一分,所以何必去做呢?

 

30平小店,日翻台33.8次,两年融资4次

 

4

模式成熟后找资本,什么阶段拿什么钱

 

生意火了以后,宋奇觉得至少证明前端没问题,消费者对口味也已经认可了,而后端也没有问题,新招聘来的人就能把产品做好,所以后端也没什么问题。

 

而且只是一个30平米的小店,一个月已经有了10万元的利润,那么一年下来就是100万的利润。

 

此时,宋奇觉得已经不是一个小店了,而是建立了一个商业模式。此时需要利用资本的外力去助推企业的发展。

 

仔细去看宋奇的每轮融资,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遇到了最合适的人,当然这些也是通过策划的。

 

第一阶段,做视频吸引融资

 

2014年9月,一段《我是宋奇,我从这里开始》的视频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流传,24小时内转发1000 次,点击量过万,这段视频就是出自宋奇团队的手里,主要是讲其创业历程的,因为投资人看到了这段视频找到了宋奇,没多久宋奇就拿到了200万天使轮。

 

第二阶段,做宣传,寻找懂餐饮的资本加入

 

拿到钱后,宋奇并没有快速开店,而是继续在宣传上砸下重金,一时间网络上都是类似于《港科大高材生,做一碗最有温度的小面》的文章席卷网络,很快宋奇就被天图资本李康林找到。

 

宋奇选择李康林的主要原因,是李对整个餐饮行业的深刻认识和其背后的资源。

 

宋奇说这一轮融资让遇见小面整体发展提速了三年。

 

第三阶段,把潜在敌人变成靠山

 

很快,宋奇用融来的钱相继开了四家商超店,并关掉了30平米的起家店。

 

与此同时一个听起来就令人感到担忧的消息传来:“九毛九要进军小面行业了。”

 

尽管是四家店,尽管遇见小面在广州已经小有名气,但很财大气粗的九毛九来比,宋奇觉得遇见小面只能算是小学生,如果九毛九做小面势必会成为遇见小面最大的劲敌。

 

于是,宋奇主动经人介绍找到了九毛九的创始人管毅宏去寻求联盟,也是这次主动出击宋奇把潜在的敌人变成了靠山,背靠九毛九的遇见小面无论是在产品、还是在经营上都提升了一个level。

 

第四阶段,为了更大的梦寻找投资人

 

这两年,和宋奇见过面的投资人算下来至少100位了,但宋奇却显得格外小心,因为他深知,再进来的每一个人都不不仅是投资人而是合伙人,一旦有差池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走样的风险。

 

直到2016年下半年,他遇到了弘毅投资,一拍即合。

 

小结:

 

创业初期,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定位、品牌、营销是活下来以后才谈的东西。很多人只看到了遇见小面融资,却忽略了融资背后所做的事情,而这些才是恰恰值得我们咀嚼的事情,这一路上宋奇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创业从来就是一件向死而生的事情。

 

(本文作者王春玲,微信号canyinwang168,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讨请加作者微信号)

  • 餐饮经营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