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超级物种亏了10亿!餐饮新零售有没有未来?

 

第一批“超市+餐饮”的新零售有许多已经成为先烈了!

近日,因亏损达10亿,“超级物种”被永辉超市舍弃!

全时便利店母公司——复华打造的地球港,被曝出5家店全关,欠薪3个月!

复华打造的另一个新物种——D5厨房,营业不到半年就关店!

……

然而,倒退到1年前,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正当红。

那么,问题来了,这第一批新零售到底怎么了?

职业餐饮网小编将从餐饮的角度,讨论下新零售。

超市跨界干餐饮,也得干出特色!

线上+线下、超市+餐饮+其它业态,这是很多人对新零售的直观理解。

但,新零售既然带了一个新字,必然是要创造新的价值的,而很多做新零售的似乎都走偏了,表面上好像+餐饮+其他,做了新零售的事情,实际上餐饮的创新都不大。

1

很多做新零售的都走偏了

咱们先从超级物种的亏损说起。

今年前三季度,永辉云创亏损6.17亿元,累积总亏损10亿元。

而永辉云创的新零售业务净亏达3.89亿元,这也是18年开始,造成永辉财报亏损的主因。

于是,永辉选择了壮士断腕,剥离了永辉云创,它旗下的超级物种自然也没了靠山。

此次超级物种的亏损,第一是扩张太快,自2017年1月份开出首店,到18年第3季度,它已经开了56家门店。

第二,是超级物种的盈利模式还未打磨好。

超级物种的定位并不清晰,一开始餐饮区比零售区大得多,后来两区占比持平,到后来,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宁说了一句,“年轻人喜欢什么,咱们就做什么”。

表现1:精品超市+特色餐饮,餐饮不够有特色

大多数做新零售的,都主打特色餐饮,但放在整个餐饮大市场来看,他们做的餐饮特色并不鲜明。

从他们的选品就可窥伺一二。

1、主打海鲜,但分得太细、市场小

来看看超级物种的选品。

有波龙工坊、鲑鱼工坊、盒牛工坊等,都可以现场加工,就像南方的海鲜大排档,现场买单现场加工后食用。

以鲑鱼工坊为例。

售卖三文鱼、寿司、汤、刺生等日本料理,还有南极鳌虾、赤贝、北极贝等食材,提供食材销售和餐饮体验,200元可以吃到各种新鲜日料、海鲜。

但估计很多人都和小编一样,看到鲑鱼二字,就很懵,什么是鲑鱼?其实鲑鱼就是三文鱼的另一个叫法,但大众没有认知。

由于中国大部分城市还是在内陆,人们对海鲜并没有太细的认知,超级物种做海鲜,但切的市场太细,反倒做成了个小众市场。

2、主打牛排,做低价,但场景不搭

再来看盒牛工坊。

盒牛工坊,主打的食材是牛排,将一块进口安格斯牛排的价格控制在30-50元。

但,国内卖牛排的,高端牛排如王品,人均消费400元,吃得是仪式感;也有将高端食材平民化的。

人均消费60-80元,也依然有餐厅的仪式感,比如东方豪客、豪客来。

中国人吃牛排,仪式感还是不可或缺的。

3、什么都做,什么都没特色

什么都做,什么都没特色,是新零售最普遍的问题。

以D5厨房为例。

D5厨房,主打社区家庭的一站式消费,整体业态是“餐饮+健身+亲子+书吧+花店”。

重点说餐饮,进入门店,就是餐饮区,D5厨房设有海鲜、牛排、日式小吃、港式火锅、法式铁板、卤味茶饮、欧派烘焙、鲜榨甜品等。

但是,品类看似很多,却没有任何优势,牛排、火锅、甜品、烘焙这些顾客在普通餐厅也能吃到,为什么要来D5厨房?

D5厨房里的这些品牌,要么是自营的,要么是一些不知名的第三方品牌。

看似是一条美食街、包罗万象,实际上,各个餐饮都很普通,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因此,营业不到半年,所有门店都关闭。

其它的新零售品牌,如复华打造的地球港,美团打造的小象生鲜,都是如此,餐饮本身平平,无法吸引人。

表现二:平价超市+快餐,和传统超市没本质差别

以超级物种为代表的新零售,走的还是精品超市+特色餐饮的路子,餐饮的范围还是海鲜、牛排、火锅之类。

还有一类本来做平价超市的,加上餐饮,也来做新零售。

比如,引进一些街边卖奶茶的、卖煎饼、以及其它快餐,给个餐饮档口的位置。

来超市购物的顾客,可以选择就近解决一顿饭。

但其实,这种餐饮,和传统超市外面的美食街,没本质差别,只是一个开在超市里面,一个开在超市外面。

甚至都不需要挨着超市,只要位置好,人流量足够大且匹配,就能有生意,这自然不是创新,也就称不上新零售了。

就像宜家家居的餐饮,本是为主业家居服务的,最后却做到了年收10亿。

除了性价比高,比如1元的甜筒等;以及选品上的差异化,如瑞典式肉圆;最关键的是,宜家商场的选址都是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

因为在郊区,消费者的就餐选择很有限,宜家餐厅的餐饮只要做到物美价廉,就不缺流量、不缺顾客、不缺生意。

2

新零售对的路子是啥?做出1+1>2的效果

以上新零售的项目都走偏了,因为它们只有形式上的融合,实际上并没有创造新的商业价值,没有实现1+1 >2 的效果。

而新零售的样板店——盒马鲜生,3年开了100家门店,第一批门店已实现盈利。

其中,盒马鲜生的独特价值就在于,现场加工海鲜,既便宜新鲜又有现场感,创造了一批吃海鲜的新的顾客群。

比如,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除了广东,北京上海的顾客,其实并没有很多机会吃到新鲜海鲜。

去餐厅吃海鲜,太贵,也不知道新鲜不新鲜;自己去市场上买,做起来又麻烦。

这个时候,盒马鲜生出现了。

鲜活的海鲜,如帝王蟹等,放在清水里,还活蹦乱跳。

顾客自己挑选食材,然后交上加工费,让盒马后厨帮忙加工,现场做,就能吃到新鲜烹熟的海鲜了。

因为现挑现做,极具现场感,又新鲜便宜,普通老百姓也有吃海鲜的地方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盒马新创造了一批吃海鲜的顾客群,这就是价值所在。

“超市+餐饮”看似能把一批流量用2次,比如逛完超市顺便在餐饮区消费,想象很美好,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顾客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

除去好奇心和尝新心理外,新零售里的餐饮到底有什么独特价值,能让顾客来第2次、第3次、第4次?

市场是开放的,城市是流动的,顾客选择很多,新零售里的餐饮,依然要在近4万亿的市场中厮杀、争夺,依然免不了选品、找客群这些餐饮经营最基础的东西。

餐饮跨界做便利店:没机会,模式很难走通

超市在跨界干餐饮,餐企也在跨界做零售,比如,魏家凉皮开了便利店、福克麻辣烫开始卖菜。

但餐企开便利店,第一,没机会了,第二,模式也走不通。

先说魏家便利店。

1、没机会:便利店的餐饮,已占30-40%的营收

要知道,现在,日式便利店的餐饮营收,就占了总部的30-40%。

而餐饮+便利店,这个融合,比原有的业态更有优势了吗?是提升效率,还是降低了成本,还是解决了新的痛点?

2、模式很难走通

1)选址更难

相比餐饮,便利店的选址要求非常之高,主打便捷性,就是要开在顾客唾手可得的地方,人流量要足够大。

2)sku多100倍,管控难

一家7-11便利店,大概有2000多种商品,而如此多的商品需要后端强大的供应链,以一个餐企有20款sku来算,便利店的sku是餐企的100倍,这对餐饮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便利店的毛利比餐饮要低得多,这就要求极高的精细化管理,极敏锐的用户需求感知,以及强大的后端供应链管理能力。

所以,餐饮跨界做便利店很难。

小结:

12月18日,深圳最大的超级物种开业,还引入了网红茶饮品牌鹿角巷等,这表明,超级物种也在转型。

新零售的未来是怎样的,还未可知,但确定的是,第一批粗放经营的新零售已经是过去时了,转型才是王道!

1+1>2,才是新零售,否则,就是新瓶装旧酒,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