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外卖被投诉缺斤短两,商家该怎样处理?

近期多家媒体声称收到消费者投诉,diss外卖相比堂食“价格贵分量少”,存在“缺斤短两”的行为。这几家媒体的记者随后选取了10个外卖连锁品牌,对堂食和外卖进行对比后,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10家中有8家外卖分量都少于堂食!

虽然之前也有媒体曝光过类似的新闻,但是如此有凭有据还是第一次。这个消息一出,不知道该有多少外卖老板坐不住了。那么问题来了:你家外卖和堂食存在这种 “区别对待”吗?

外卖少于堂食,其实并不是个例,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各家又有所不同。

一种是外卖商家在标准化出餐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中餐受品类限制,没有固定的称量标准,过度依赖厨师经验,容易出现出品不一致的现象。

外卖被媒体炮轰缺斤短两,品牌如何打赢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不管是厨师在抓取原材料时手抖了一下,包装盒太小“少装点汤”,还是大锅饭分装打包环节中的“大差不差”,都会导致外卖堂食实际分量不一致,进而引来差评。

黄记煌三汁焖锅创始人黄耕提出,真正的标准化不仅仅是主料、配料,甚至调味料、餐饮食品加工过程,都需要做到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中餐的标准化。这对餐厅的制度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于外卖商家来说,想要做好标准化出品,流程化作业、精确的称量标准、明确的后厨分工都是必要工作。另外,中餐sku大而全,也是导致标准化难度高的一个原因,精简菜品会让标准化更容易实现。

另一种情况是,商家在计算外卖产品成本时,把平台扣点、优惠活动考虑在内,由此为外卖设置了更高的价格,或为控制成本而改变了分量。

外卖老板的想法看起来也没毛病啊,外卖要额外承担15%左右的平台抽点,还有满减、折扣等多种活动,如果价格、分量都按照堂食的标准,那不是要赔死?

敲黑板!有这种想法,外卖是不可能做好的。

从政策角度看,《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曾集体约谈网络餐饮平台负责人,提出的要求之一便是确保线上线下餐食服务同标同质。

外卖订餐价格高于堂食价格,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属于违法。

其次,对于有堂食的外卖商家来说,外卖对于堂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除去平台扣点和优惠活动,只要保证有少量盈利,对于商家来说就是值得做的。

在菜品和质量上“动手脚”来降低成本的外卖品牌会逐渐失去市场。2017年饿了么的平均外卖客单价继续上升,突破40元大关。美团点评2017年品质商户订单数量提升了7%。

这说明,外卖用户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同时更加看重品牌和服务。未来,低价走量、不注重外卖产品品质和体验的商家注定要被淘汰。

总之,外卖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被当作独立的业务去思考。

剥离了“吃”的本质,外卖和堂食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打法。堂食讲究体验,装修、服务等作为附加项,对占领用户心智有很大影响。而外卖更讲究效率,标准化、快速出餐都是硬性要求。

堂食和外卖的场景也完全不同,比如说,一人食和二人用餐在外卖平台上是更为常见的外卖场景,30—40元是客单价的主要分布区间。在设计外卖产品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随着外卖补贴大战的结束,外卖已经沉淀下来了一批真实的用户。一些用户对于外卖价格高于堂食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忽略价格因素,他们为什么要diss外卖?因为,你的外卖没有带给他们实际的心理满足感啊。

比如,吃不饱。用户对外卖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方便、吃得饱,只有先符合这两项,口味佳、大品牌、服务好才能成为加分项。所以,外卖老板也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我的产品会让用户吃不饱?

比如,“买家秀”与“卖家秀”差别太大。有很多商家为了图方便或者美观,使用堂食的大份菜品作为平台的展示使用。用户看着菜品图估算了菜量,结果收到餐一看只有一半,气呼呼就点了差评。

上边这两种问题,解决起来其实特别简单。

大品牌是这样做的: 便宜坊、羲和雅苑等品牌,为了适应逐步发展的外卖需求,专门研发了适合外卖需求的产品,并单独打造了一套产品体系。

针对堂食也有的菜品,把分量减为一半,做成小份菜出售,价格略高于堂食的一半。

这样做的好处是,外卖和堂食的产品不存在明显的对比,自然也就不会被用户投诉了。而且标注了小份,用户点餐时很清楚分量。

小品牌可以偷懒这样做:重拍图片。 按照外卖的分量标准重拍菜品图,用户点餐心里有谱,点得够吃,也就不会心里不爽了。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不过不如更换图片直观。

在菜品图或菜品名中备注“小份菜”或“外卖”等,或者在菜品描述中说明分量,以及为用户提供点餐建议。

第二种,搭配套餐,让用户吃得满足的同时,提升客单价。 花家怡园针对外卖的用餐场景特意推出了商务套餐,满足白领正餐需求,这对于小品牌来说也极易操作性。而且套餐搭配还可以让用户多买,提升客单价,一举两得。

思考:外卖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业态了。但是,每一次媒体的集中曝光,都会让我们发现它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固有的、悬而未决的。当你的品牌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并做出改善措施时,你的品牌就已超前一步,获得了更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