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管理>>名企方略>>正文

“红高粱”缘何而来 连载(1)

本期导读:1995年,一个叫乔赢的中国人创办“红高粱”,向麦当劳发起了挑战,然而,这个一夜之间崛起的中国快餐名牌又一夜之间坍塌了,乔赢也锒铛入狱。今起推出《永不言败》系列连载,为你讲述一个经历破产、坐牢、离婚,彻底陷入困境的男人的故事,及其对事业的理解、对成功和失败的人生感悟。

文艺名流帮起名

1988年,我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当老师的时候,为了使课堂丰富一些,生动一点,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关于麦当劳的案例,突然一个女同学问我,中国为什么没有像麦当劳这样的快餐?

是呀!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像麦当劳这样的品牌?中同为什么没有全球性的餐饮品牌?

为了探索这个“司芬克斯之谜”,我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走向了中式快餐!

1992年底,我的快餐计划基本完成。但是,还没有一个好名字。一般来讲,起一个好名字,几乎意味着事业成功了一半。为了这个名字,我整天吃不好、睡不着。

一天晚上,我邀请了十几位文化界和艺术界的名流聚集在我管理的亚细亚大洒店,到了深夜2点左右还意犹未尽。这时,年轻的雕塑家李小明突然问我:“乔总,你是真想搞中式快餐,还是说说而已?”

“当然是真想搞了!”我说。

“你要真搞,我帮你起个名字,就叫红高粱!”

大家一听“红高粱”,一下子全都兴奋起来了!之后,掌声通过!此时此刻我已经热血沸腾了。

几年来的苦思冥想,不就是在等着“她”吗!“红高粱”———长在贫瘠的土地上,索取少,奉献大,生命力极强……

完成考察回郑州

  1994年初,为了我梦寐以求的“红高粱”,我辞去了亚细亚大酒店的总经理职务,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辞职后我到了北京,一是为进一步研究麦当劳;二是为寻找更多的机会,开个红高粱快餐店。

  我心里的想法是,在1994年,只要能选个好位置,开个红高粱快餐店,生活肯定能过得很充实。

  我几乎考察了北京所有的麦当劳,特别是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麦当劳,人潮涌动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还考察了北京亚运村、东单、西单、复兴门、前门、东四、东大桥等地方的麦当劳。在那段日子里,我白天考察,晚上写“红高粱”的商业计划书。

  大约半年过去了,钱也花完了,可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也没有找到合作伙伴。没钱在北京寸步难行,我只好打道回府,准备在郑州发展。郑州毕竟是自己的家乡,机会也许比北京更多一些,创业也许更容易一些。

  快餐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金科玉律”———快餐业就是房地产业,位置决定你能否成功。在我的创业观念里,只要有了好位置,这么好的快餐创意,一定能找到很多合作伙伴。

  下回提示:第一家“红高粱”选在什么地方好呢?敬请关注《永不言败》连载(2)

  • 名企方略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