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厨师将成“国宝”!中国厨师却只是“炒菜的”?

近日,日本拟将和食厨师认定为“国宝”!

一旦被认定,日本和食厨师将同文乐大师、陶艺大师、传统工艺大师一样,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每年200万日元(约13万人民币)的“特别助成金”。

同样是厨师,地位在我国却与其他国家大相径庭:

法国厨师:“不仅是艺术家,还是收视率的法宝,比明星还牛”。

日本厨师:“官方认证!我将是这个国家的‘国宝’ ”。

中国厨师:“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 ” !

作为世界三大著名美食国家之一的中国,厨师为什么地位低还不被认可呢?

日本的“国宝”、 法国的“艺术家”、中国的“厨子”

据日媒1月3日报道,日本文化厅将于4月新设负责饮食文化的专门部门,讨论“人间国宝”新增和食厨师、日本酒酿造师等“饮食匠人”。

在日本,“人间国宝”制度是对于在传统艺术和工艺领域拥有高超技术的个人认定制度。现行的“人间国宝”制度主要面向歌舞伎及能剧等艺术领域、陶艺和金属工艺等工艺领域,饮食文化并不包含在内。

而随着日本人的饮食生活越来越西化,以年轻人为主的人群被指“远离和食”。

为了振兴日本传统饮食文化,日本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筛选评定“和食厨师”,认定后厨师除了社会地位尊崇、研修渠道通畅外,还可享受每年200万日元的“特别助成金”,以推动其技术的提升和培养接班人。

日本厨师不仅拥有高薪酬、高待遇,还荣登了日本女性理想对象9种工作的榜首。

不仅日本的厨师接受此等礼遇,在法国,厨师堪比明星,烹饪被视为一种艺术,厨师同音乐家画家一样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甚至知名厨师比政客和明星还要受追捧。

反观,再看看我们中国的厨师,却还处于“君子远庖厨,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 ”的窘境。

中国800万厨师,为什么活得如此“丧”?

法国的“艺术家”、日本的“国宝”、中国的“厨子”,无论从称呼上,地位上,还是被老百姓的认可度上都有着天壤之别,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中国的厨师是一个超过800万人的群体,却成了被忽视和不被看重的群体呢?

1、圈子小又封闭,业内大师、泰斗都鲜有人知

粤菜泰斗康辉、湘菜大师许菊云、鲁菜大师颜景祥、川菜掌门史正良......

这些名字随便提一个都是在餐饮圈享有盛名,响当当的泰斗级人物,但是一出餐饮圈,即使很多人尝过他们做的白汁鱼肚卷、一品豆腐、金鱼戏莲等名菜,却没有多少顾客知道他们是谁。

纵使在厨师界熬到了翘楚的地位,也依旧只在厨师圈层被认可,走出厨师界,又有几个人认识呢?

因为厨师的圈子很小,商业环境很封闭,知名度、影响力受到了限制,大师都是如此,更别提那些经常奋战在餐厅厨房鲜少露面的厨师们了。

2、厨师只是餐饮流水线上的“工人”,价值感较低

一个职业是否在社会中有存在感,在于它能为这个社会提供多少价值。

而厨师一般都是餐饮企业输出美食流水线上的“工人”,虽然直接为餐厅创造了很大价值,但是食客、大众却没有直接感受到,从而导致“会做的不如会吃的”。

厨师鲜有机会直接同食客和外界沟通,创造的价值大众大多无法感知。

而法国名厨们不仅在平时受到公众的尊敬,还常常被社会名流邀请担当重大活动的“掌勺”。邀请者不仅要出得起天价出场费,还要像对待明星一样把行程安排妥当,例如私人飞机、名牌轿车、豪华游艇等。

出身法国里昂博古斯不仅把餐厅开到了法国乃至世界的数个城市,更在故乡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旅馆以及厨艺学院。

3、工资低、辛苦又不体面,厨师不是值得羡慕的职业

“菜做得再好有什么用,还不只是一个厨子!”

即使厨师赚得再多,再有钱,大众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佩服的地方,没有什么可羡慕的。这不仅源于社会传统认知,也来自这个行业自身的局限。

1)自古以来厨师的地位就不高

很多时候,不被认可是因为大众的认知都觉得厨师是最底层的职业,社会地位低。从古代开始,就把厨子、戏子看成社会上最下层人才去做的工作。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被中国人所认同,但是厨师却依旧排名在后,与“白领”、“蓝领”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

而日本则是文化厅亲自设立专门部门来保护“和食厨师”,法国亦是如此。

“法国厨师的地位高源于国家对厨师的重视,法国厨师都归文化部,可是咱们国家把厨师归为劳动部,只有重视厨师,烹饪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大董现任总厨孙宪厚说。

2)收入低,平均4500/月

“工资”是大家特别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纵观全球厨师收入排行榜,美国厨师戈登·拉姆齐最高收入能达到2.6亿,韩国厨师月收入12000元左右,日本厨师每个月差不多20000-30000元。

中国厨师工资平均大约只能达到4500元每月,工资低当然没有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就引得优秀人才进不来。

3)每天工作超12个小时,工作辛苦又不体面

“超越996的工作时间,12小时不在话下,是你的活你得干,不是你的活你还得干”;

“春夏秋冬,厨房就没有低温的时候,40-50度闷热很正常,衣服湿了不用换,换了也会再湿”;

“刀子划伤,高温热油烫到,都是常事习惯就好”。

起得比鸡早,做得比牛多,做两倍的活,拿一半的钱,每天油烟味环绕,工作辛苦不体面,又有谁会觉得这份工作高大上呢?

4)天花板低,充满瓶颈,前途和“钱”途难料

对于一个厨师来说,辛辛苦苦练就一身本事,苦苦熬上几年,自己的身价和职位并不能提高多少。

做菜做得好的厨师,要不自己单干开上一家餐馆要么就是做上某一家餐馆的大厨。开餐馆,还要面临不会管理倒闭的风险。

想再往上攀升,天花板又很低,职业瓶颈很大,所以年轻人不愿意选,觉得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在工作的选择上,环境艰苦、劳累辛苦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从待遇到福利,从发展机会到社会地位,没有一点能让他们看到盼头。

主厨时代降临,中国厨师需要“走出来”!

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凭借自身劳动赚钱的工作都值得被尊重。800万厨师群体之所以被忽视有来自外部的不重视、来自职业自身的局限,也有来自厨师自己没有主动去争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外卖的兴起,各地美食的爆发,人们更加离不开“厨师”。种种推动其实正在加速着“主厨”时代的降临。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名厨从后场走到前台,参与品牌活动,品牌代言,出书,做电视节目……

中国意境菜大师“董振祥”

在一线城市,这种主厨模式的餐厅越来越多,包括大董、新荣记,以及新锐的菁禧荟、甬府、好酒好蔡、拾久、遇外滩、玉芝兰。

这对众多有能力的厨师是一个机会,但如何抓住机会还需要靠“厨师”自己去争取,为什么大董的董振祥可以做成知名的企业家,而很多厨师却不可以?

除了外部环境的认可和支持,还有他自身能够踏出圈层寻找社会认同感和价值感的不懈努力。

职业餐饮网总结:

谁不想成为法国的星厨博古斯?

谁不想成为“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成为匠人,拥有匠心之作,也是很多中国厨师的梦想!

但社会认可度,生活的现状往往无法让中国厨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想要让中国的厨星匠人更多,也许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之外,我们也要做得更多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