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高手对决,2019最值得期待的……

“巴奴进北京,哥老官进郑州,佩姐进上海,海底捞进重庆,相互拆台,相互抄底,火锅江湖谁主沉浮”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佩姐进军上海”、“海底捞进军重庆”的事情,督促我怎么好久没有更新公众号了。

实在逃不过去了,白天在车上补瞌睡,晚上挑灯夜战,结合去年巴奴进北京,以及前不久哥老官进郑州,把目前市面上活跃的几个火锅品牌梳理一下,权当抛砖引玉。

相互抄底

巴奴进北京,抄海底捞的底;

哥老官进郑州,抄巴奴的底;

佩姐进上海,抄哥老官的底;

海底捞进重庆,抄佩姐的底;

······

看起来在“相互抄底”,但果真如此吗?

直捣龙巢,巴奴进京

巴奴北京店于2018年5月16日试营业,6月1日正式开业,选址虽有硬伤,但依托强大的营运和推广能力,也取得不错的业绩。

巴奴进北京,看起来是在“抄”海底捞的底,但实际上,按照一般商业逻辑来讲,巴奴很难对海底捞构成威胁:

一方面,从战略上来讲,巴奴不可能“通过学海底”而超越海底捞,除非海底捞犯战略性的错误,巴奴实现弯道超车。此番进京,又是客场作战,抄底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从渠道上来讲,在海底捞完成核心购物中心的卡位后,巴奴的选址变得很被动,海底捞有渠道护体,巴奴就算有抄底的实力,也很难靠近海底捞。

相对于当年北京发布会的来势汹汹、意气风发,巴奴首店开业之后,略显后劲不足。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巴奴北京开店之后,没有趁热打铁继续开店。

虽然在前天的官方微信上公布了北京2店正在筹备中,但只是“筹备中”,相隔首店开业,时间已经间隔很久了。

这与巴奴的战略有关。

巴奴目前有郑州、河南地市、苏锡常、北京多个战场,并且在这多个战场面临的都是同一个敌人,多线作战,战线又拉这么长,有限的炮火到底集中在哪个市场进行突破了?这可能是巴奴目前最大的战略问题!巴奴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在生意导向与品牌导向之间游离,将可能错过火锅第二品牌的战略机会。

实际上,巴奴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势可以借,那就是随着海底捞的上市,市值这么高,资本市场开始关注火锅,寻找第二品牌进行战略投资,巴奴完全可以借助这个力量,完成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的跨越。

开辟一个新市场,企业往往会比较谨慎:通常不敢拿贵的物业,总是会情不自禁、潜移默化的拿既有市场的物业价格和条件做参照,对投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更要“等着首店站稳脚跟之后”再发力,行业内叫做试点。这也是精益创业兴奉和鼓吹的,要大胆假设,小心验证······

这实际上犯了“观望主义”和“逃跑主义”的错误,往往导致投资不足和偃旗息鼓。

因为按照巴奴的实力,它已经不是一个初创企业了,它有品牌效应,有强大的营运能力和营销能力,又有雄厚的资金储备,完全可以一鼓作气,不惜一店盈亏之得失,以拿下“北京火锅第二”为战略任务。就像在战场上打仗,你不能等我方有占据上风苗头的时候才投入兵力和炮火,而是不论前面冲锋陷阵的战士有没有倒下,都得勇猛的冲锋陷阵,目的只有一个:攻下这个山头。

但按照杜总刚烈的性格,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啊,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当然,这不排除巴奴“憋大招”。因为按照杜总的性格,他一定会追求完美,像北京悠唐店这样“装修风格不满意,拆了重做”的可能性很大。不是说这样不行,只是说有可能会浪费时间,贻误战机。

2、巴奴北京开店之后,没有趁势而上建立认知。

做品牌就是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因为既然有热点,就有关注,就有有利于品牌发展的氛围,一旦错过这个热点,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巴奴对于北京店的报道,仅限于开业前后的造势,公之于众的后续报道相对较少,或者说我们能够看到的很少,似乎胜利的消息没有及时传递到其它战场······

但这并不是说巴奴做的不好,通过多方窥探,巴奴北京市场似乎改变了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变得沉稳内敛,在品牌打法上也在寻求突破。

比如拿下北京必吃榜······

3、巴奴北京开店之后,老板并未御驾亲征。

老虎屁股摸不得,既然摸了,硬着头皮也要迎难而上,见招拆招。

巴奴进京,把年会就放在北京,可见对北京市场的重视程度。但综合各种表现来看,巴奴并没有把总部搬到北京的行动。当然,这不排除巴奴没有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一定要把总部搬到北京了?

其一,提高对北京市场的重视,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配称。历朝历代,但凡重要的军事战争,开明的皇帝都会御驾亲征,这是有道理的。只有老板御驾亲征,把总部搬到北京,给全军传递一个信号,才能坚定北京团队的信念,才能更加密切的关注熟悉北京市场、整合北京资源、做出更灵活的决策。否则,高管害怕承担责任,就会保守,前线汇报过来的消息,都经过“处理”,势必形成皇帝在家“看奏折”的局面;

其二,能够吸引到更加优秀的人才。在郑州和在北京,人才供给是不一样的,这个不用过多解释。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搬迁总部,实际上也是一个试金石,它能很好的起到调整组织架构、洗牌派系关系、砍掉既得利益的作用,那些没有企图心不愿意跟着总部前进的高管,自然就被刷掉。这实际上能够激活团队,带来新鲜血液;

其三,跳出舒适区,奠定全国性品牌。在郑州和在北京,所接触的圈子将截然不同。因为在郑州,巴奴是一个明星企业,大家都会给面子,老板接触到的、听到的都是“好听”的话,这无形中就会让老板失去客观,温水煮青蛙,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我们知道,一个品牌在一个区域的成功,往往具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这个成功的关键要素,跟老板认为的是不是一致的了?老板会不会把自己所认为的这个成功要素简单粗暴的复制到其它市场了?

总部放在那里,涉及到战略,我们可以通过对总部的搬迁来调动军心,达成阶段性使命。比如我们一直讲,乡村基这个企业,它要想在川渝之外取得突破,奠定全国性品牌,就要及早的把总部,至少是品牌和营运部门搬离重庆。喜家德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做东北市场,就把总部搬到大连,现在它想全国发展,就谋划着把总部搬到上海。

引虎驱狼,哥老官搅局郑州

哥老官进郑州,从字面上看,是要去抄巴奴的底,毕竟郑州是巴奴大本营。

在郑州市场,巴奴跟海底捞军备竞赛,打的不可开交,哥老官进郑州搅局,其顺势疾行,直取郑州战略高地丹尼斯大卫城,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郑州美食榜第一,排队人数力压巴奴这个地头蛇。

巴奴营业额不及哥老官一个零头?

哥老官的郑州火爆,这一切毫无悬念。

作为风靡上海的潮牌,在江浙沪攻城略地,其品牌打法,大有当年的海底捞之气象。在巴奴的第二战场苏锡常地区,据内部人士透露,哥老官的单店营收远远超出巴奴,特别是在常州市场,前者日营业额几万,后者十几万,不及哥老官一个零头。

这不得不引起巴奴的高度重视:装修、产品、服务似乎都没巴奴好,广告似乎也没巴奴大,但就是生意比巴奴好。并且这个是在上海这种高度竞争的市场得到验证,它不同于其它网红店的大起大落,火了好多年。

北京有胡大,上海有哥老官

哥老官是什么来头,能够让巴奴这么尴尬?

哥老官这个品牌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在以前也一直不温不火,真正爆发也就这3-5年的事儿。爆发到什么程度了?排队排的昏天暗地,比海底捞排队还多,到上海下了飞机拖着行李箱去打卡······打个简单的比方,就跟北京的胡大饭馆一样。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1、都在高势能的城市做了一个外地的品类。

胡大在北京做小龙虾和川菜,哥老官在上海做美蛙鱼头火锅。而小龙虾、川菜、美蛙鱼头火锅,相当于北京上海来讲,都是舶来品。

2、都做成了城市打卡圣地,不吃等于白来。

去北京不吃胡大,就跟来上海不吃哥老官一样,一个品牌深深的跟一个城市形成了强关联,这是最大的流量入口。

3、都做成了现象级排队,形成品牌自传播。

胡大门庭若市的排队场景,已经成为京城的一道靓丽风景。哥老官亦如此。

那么,以前不温不火的哥老官,是如何爆发的了?它凭什么能够跟海底捞平分秋色?凭什么能够压制巴奴?

这个问题,就跟太二酸菜鱼进川渝,为何能够压制九锅一堂酸菜鱼一样。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违背了以往大众对餐饮的认知,颠覆了常人对品牌的理解。完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品牌打法,值得传统品牌创始人去思考。在此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参加我们的品牌战略实践课程。

郑州哥老官背后的操盘智慧

据悉,哥老官郑州市场由豆捞坊郑州公司运作。既然说到豆捞坊,就非常有必要说说豆捞坊在郑州市场的惊人表现。

豆捞坊原本是做豆捞的,也就是海鲜火锅,曾经非常辉煌。郑州豆捞坊在豆捞品类不景气的时候,摇身一变,复制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的战略精华,直接切换品类改变业务,由“豆捞”到“潮汕牛肉火锅”,极大的享受了潮汕牛肉火锅在购物中心的红利,成为郑州餐饮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业务不好的时候,到底是坚守还是转型?转型怎么转?是不是一定要启用新品牌?

可能创始团队有个心结,既然做火锅,就要力争上游,不甘地头蛇巴奴之下,毕竟潮汕牛肉火锅相对重庆火锅来讲,依然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品类。于是就有了复制左庭右院的成功经验,故技重施,直接把上海当红的哥老官引进郑州,达到引虎驱狼之目的。

这种战略智慧,令人好生敬佩。很多人经常问我战略是什么?战略它看不见摸不着,通俗点儿讲:战略就是事实就是,战略就是察势借势,战略就是恃强凌弱。

战略就是实事求是。简单点儿说就是不要装逼,要认清现实。这是品牌创始人,特别是餐饮品牌创始人绕不开的一个心结。大家在获得阶段性成功之后,都有一个品牌梦,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抱着“我能行”的姿态,往往就会失去客观,喜欢装逼摆谱。大家不妨想一想,你辛辛苦苦把一个品牌做的稍有起色了,你会愿意放弃这个品牌,去代理别人的品牌吗?

这在西贝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么大的企业,资本雄厚,想进入快餐领域,竟然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去摸索,耗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最后却以失败和暂停而告终,愚昧之极,真是愚昧至极。

你西贝这么强的实力,你的优势是什么?去收购或者投资孵化一个有势的品牌不就够了,苏州的真老陕、陕西的梁喜娃、鼎高高、太原的顺溜······还用得着自己去从零到一的摸索打磨?简直是浪费时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西贝这个企业的战略水平之低。纸老虎,真的是纸老虎!

战略就是察势借势。也就是要认识到对手的强大,并且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一定要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简单点儿说就是借刀杀人。换句话说,自己的品牌干不过对手,没有胜算,成不了大的气候,那就可借干的过对手的品牌之力,压制对手。

商业竞争的目的就是战胜对手,获得垄断性利润,那么战略对手的品牌是不是自己亲身的,有什么关系了?你是要市场还是要品牌?你是要利还是要名?这个需要你自己去想清楚,也需要实事求是的根据自己的阶段性生存状态和战略任务去进行取舍。

打个比方,你是做白酒生意的,你完成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你是创建一个自己的品牌,扬名立万好了,还是去代理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强势品牌?我可以果断的告诉大家,在白酒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你自创品牌的胜算概率太低,借势大牌,做茅台五粮液的代理商反而更能够赚钱。有了足够的钱,你可以在资本市场买入茅台的股票成为它的投资人,也可以借助自己的渠道网络,去投资甚至是控股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白酒品牌······这是一个什么逻辑了?喜欢喝牛奶,难道一定要自己养奶牛吗?

可能是受“百年老店”的影响,中国的品牌创始人在这方面一直表现的不成熟,老是使蛮力。近年表现极好的一个企业,我认为是安踏。这个企业做了什么事情了?它没有像李宁那样坚守国货,逆势而为,而是利用中国市场的渠道运作优势,去欧美收购菲乐、始祖鸟这些价值连城但受困于市场规模有限的品牌,目前,安踏的企业体量远远超过李宁李宁。说句难听的话,当安踏完成更大的积累,它完全可以收购李宁,甚至是入主阿迪达斯、耐克、安德玛······

还有就是中国的乳制品企业。飞鹤也好,君乐宝也好,它们现在在干什么了?不断的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多么的适合中国宝宝,多么的安全······这简直是在跟心智做对。那为何还有不断上涨的销量了?这不是因为你们的战略有多么高明,决策有多么厉害,而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太弱。放眼目前的奶粉行业,由于羊奶粉不让用英文名称,顾客往往搞不清谁是洋品牌谁是国产品牌,更不知道谁是进口奶粉第一品牌,导致认知混乱,所以国产奶粉肆无忌惮的把价格标的更高,给渠道足够的利润空间,有足够的费用支撑大规模广告和终端促销拦截······如果收购或者引进一个进口品牌,效果会如何了?同样的精力和投入,效益将截然不同!

外婆家和西贝为何转型老是不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都是蛮干,都是自大狂,不善于察势和借势。

战略就是恃强凌弱。简单点儿说就是列软柿子,形成以大欺小、高维打低维的有利局面。豆捞坊代理哥老官,引虎驱狼,就是捏软柿子。因为相对哥老官的品牌势能,巴奴就是软柿子。

哥老官郑州合伙人实事求是不装逼,知道豆捞坊只能当做一个生意,就察势借势,引进哥老官,形成恃强凌弱的局面。这种战略智慧,在业内罕见。

郑州哥老官可能会改变策略

在江浙沪地区,哥老官力求保持品牌的神秘感和市场的饥饿感,不多开店。按照豆捞坊的经营逻辑,在火锅第二故乡郑州,可能会打破这个思维惯性,极有可能在郑州进行广泛布局。

如此以来,风靡上海的品牌PK郑州本土品牌,巴奴确实有些尴尬,将在苏锡常、郑州、甚至北京这3个战场面临海底捞和哥老官两个劲敌。

这种尴尬相当于什么了?相当于特朗普当美国总统,他改变了以往政客治理国家的惯用套路,不按套路出牌的用商人的思维方式经营国家,不装逼,以至于招招致命,措手不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佩姐进上海

佩姐密谋进军上海,魔都旗舰店已于近日开业。

而上海是哥老官的大本营,开店接近20家,布局主要商圈和购物中心,佩姐进上海就跟哥老官进郑州一样,那么会不会对哥老官形成冲击了?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普及一个行业知识。

装鳖吃象的佩姐

佩姐这个品牌比较低调,低调的一塌糊涂,用我们老家的话来讲,就是装鳖吃象。什么意思了?可以用曹孟德与刘玄德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所说的话来形容: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吞吐天地之志,有包藏宇宙之机。

如若不是重庆火锅黑马——周师兄大刀腰片火锅的高调亮相,铺天盖地地面广告的打出“重庆两大排队火锅之一”,从而炸出了佩姐,外界可能忽略了这个品牌的存在,毕竟重庆4万多家火锅店。

其实佩姐是神一般的存在,它对重庆老火锅有很多颠覆:

1、颠覆了重庆本土火锅品牌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怪圈。

重庆火锅竞争太激烈,所面临的诱惑也多,一旦有品牌崭露头角,往往就只有三五年的光景。而佩姐打破了这个怪圈,这么多年一直屹立不倒,实为罕见。

2、颠覆了重庆本土火锅品牌“加盟圈钱”的价值观。

佩姐这么多年来,表现出惊人的克制:虽然生意火爆,但是在对待加盟这件事情上很慎重,一直没有放开大面积的加盟,这相当于有钱不赚。

3、颠覆了重庆本土火锅品牌价格混战的恶性循环。

在价格竞争这么激烈的重庆市场,佩姐却没有跟大家打价格战,在同行锅底都免费的时候,它任性的收钱,甚至价格还不低。丰厚的利润空间,能够支撑企业去做一些基础的事情。

佩姐为何能够避免价格战?

因为它跳出同行同质化的思维,瞄准游客做增量市场,这体现在其选址、推广等各个环节。它跟小罐茶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所有同行都在争夺存量市场的时候,它开辟了新的业务形态······

4、颠覆了重庆本土火锅品牌的营销打法和发展节奏。

要么开个夫妻店,坚守几十年,图个自在。

要么要做连锁,开出好多店,然后后劲不足被市场淹没。

但佩姐就不同,它在某种层面上保留了夫妻店的精髓,把品牌做强,又采取连锁的方式,把品牌做大。这多年一直稳健发展,门店这么赚钱,似乎从来不急着开店,也不拓展老店经营面积。这种蓄势的手法,让人刮目相看。

不同于谭鸭血、电台巷

进上海的川渝火锅也很多,前赴后继,比如目前当红的谭鸭血、电台巷。但相对佩姐,它们有几个本质的不同:

1、心智资源的不同;

我们一直讲借势,那最大的势是什么了?

就是区域经典,它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弥足珍贵的心智资源。北京的烤鸭、重庆的火锅、武汉的热干面······

谭鸭血和电台巷来自成都,虽然川渝火锅的认知有些混淆,但重庆火锅的心智资源根深蒂固,之所以有成都火锅超越重庆火锅的假象,是因为重庆火锅没有强大的品牌杀出来。

实际上,成都火锅在全国发展的越好,越有利于重庆强势的火锅品牌走出来,当然这个要有一定的方法。

2、品牌定位的不同;

佩姐携心智之力,优势明显。

谭鸭血和电台巷虽然火爆,但通过目前的表现来看,它们只是通过营销炒作,解决了品牌名气的问题,是一个有知名度的名牌,真正成为强势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急功近利的加盟市场,很显然这条路很难走通。

虽然它们都有很好的潜在定位,但在没有定位战略的牵引下,很容易陷入策划炒作的陷阱,导致大起大落。电台巷最近的低迷,就印证了这一点儿。

总之,相对于哥老官和佩姐来讲,我个人不太看好谭鸭血和电台巷。不是说不看好它们圈钱,而是不看好它们的未来。

3、市场运作的不同。

佩姐一直处于克制状态,对合作和加盟比较谨慎,有更大的战略企图心,是有使命感的。据悉,上海市场逐渐将由佩姐团队直营运作。

而谭鸭血、电台巷是冲着加盟圈钱去的,这种起心动念的基因就决定了市场运作的不同:一个靠战略和使命驱动,一个靠利益和炒作驱动。

佩姐上海市场由谁操盘?

据悉,上海市场的合伙人,同时也代理了谭鸭血、文和友的上海市场。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这绝对不是一般人。

首先,就从项目的选择上来看,眼光能够如此之毒辣,说明深谙战略,知道何为借势。其次,从谭鸭血的运作表现上,可以看出它们的强大资源整合实力。它跟豆捞坊郑州团队如出一辙:前者是把原产地强势品牌带到一线,后者是把一线城市的潮牌带到二线······

佩姐能不能撼动哥老官?

哥老官作为上海重庆火锅的扛把子,此番重庆最火的火锅杀过来了,团队又如此强悍,按照商业逻辑来讲,哥老官将首当其冲。

但是能不能冲击到哥老官了?这个还有待观察,取决于佩姐的进攻和哥老官的防御。但从常识角度来讲,说佩姐冲击哥老官为时尚早:

1、上海增量空间大,佩姐是个补充

上海毕竟有2000多万人口,还有这么多流动游客,哥老官也就开了不到20家店,所覆盖的面还是非常非常小,听过哥老官的人还是很少,吃过的人就更少了。就算佩姐进来,也可以忽略不计。

就像谭鸭血、电台巷的火爆,对哥老官没有形成冲击一样,佩姐的加入,只会推动火锅品类的繁荣。

2、哥老官先入为主,手段非同寻常;

毕竟哥老官先入为主,打上了浓厚的上海色彩,外地人到上海,还是想去尝一下这个“上海特色”,这也就意味着它有庞大的源点人群。

再说老大不会坐视不管。如果像海底捞防御巴奴一样,实施渠道封杀,佩姐也很被动。

佩姐可能陷入平庸

哥老官会不会受到冲击,取决于佩姐的商业段位和战略水平。如果按照急功近利的打法,虽然也能取得成功,但这个成功是小成,将难以撼动哥老官的领导地位。如果哥老官反应过来,凭借它的资本实力和商业段位,去川渝开店并后来居上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从佩姐上海首店的表现来看,我个人不是很满意。这表现在命名、选址、面积、场景等方面,没有做到先胜而后求战。如果操盘人延续谭鸭血的套路,品牌可能将陷入平庸,超越哥老官的胜算大大降低。

当然,这不是说佩姐上海店做的不好,而是说它进上海,原本有非常好的战略机会,可以一招致命,一店致敌,何须花拳绣腿耍很多招,开很多店了?浪费时间!

哥老官最大的遗憾

哥老官的遗憾,就是佩姐进上海的机会。佩姐作为上海打卡圣地,竟然没有采取有效的战略配称来夯实这个认知。实在可惜!

哥老官一直打着重庆的概念,实际上做的就是重庆火锅,在上海起势,又被认为是上海的打卡圣地,这之间的认知关系如何协调和理顺了?这可能是摆在决策者面前一个长期的战略难题!

斩草除根,海底捞进重庆

海底捞重庆店已经在装修中,预计年底开业。相对于运作成都市场,海底捞对重庆市场经过多伦评估。由于没有太多研究价值,在这里简单回答粉丝的几个疑问:

海底捞为何要进军重庆?

重庆是火锅的战略高地,海底捞完成外围的收割,羽翼丰满,向重庆发起总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方面,能够提升品牌势能,消灭大家对海底捞不是正宗重庆火锅的质疑,就跟当年进成都消灭大家的质疑一样。

另一方面,能够拉升估值,提升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此番进军重庆,是继海底捞智慧餐厅开业之后,最有“套路”的举措,一个消除资本市场对于食品安全的恐慌,一个消除“面对正宗重庆火锅可能会受冲击”的顾虑,可谓步步为营、老谋深算,只能说张老板太老辣。

如果没有猜错,海底捞重庆店开下来,肯定会有铺天盖地的公关举措,海底捞的市值和股票又要大涨了。

海底捞进重庆能不能赢?

就跟海底捞进成都取得辉煌成绩一样,海底捞进重庆,胜算概率极大,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1、品牌以大欺小;

海底捞进重庆,实际上形成了以大欺小的局面。毕竟重庆火锅品牌化程度低,海底捞重庆店有充分的考量,毕竟解决锅底的问题不是一个什么难事儿。就冲着质疑海底捞在重庆能不能活下去的尝鲜消费,也能解决流量的问题。当顾客体验到重庆海底捞不同点的时候,就会沉淀下来。

2、填补渠道空位;

海底捞走购物中心进重庆。那么在购物中心渠道内,由于重庆餐饮的激烈竞争,组织化程度比较低,除九锅一堂之外,尚未诞生有竞争力的品牌。特别是在这个渠道内,尚未有像模像样的火锅。此番海底捞杀入,实际上填补了渠道空白。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海底捞进重庆跟佩姐没有半毛钱关系。

3、做大品类需求。

重庆毕竟是一个旅游城市,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并不是所有群众都喜欢吃重油重辣的老火锅。海底捞出现在重庆,提供了一个吃火锅的新选择,就跟鲁西肥牛火锅在重庆发展了这么多年,集渔泰式火锅在成都的风靡一样,必然也会做大火锅品类的需求。

重庆本土火锅的公关机会

海底捞进重庆,必然激起重庆本地人的“情绪”:李鬼杀到李逵的家门口了······

如何去酝酿、发酵、引爆、利用这个情绪,如何借海底捞掀起的这股势,如何与海底捞发生关系,将是重庆火锅品牌进入心智、打造品牌的最佳机会。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