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业务已经扩展至酒店旅游、餐饮、外卖、出行、新零售,已经没有了Groupon的影子,但是它的对手也从饿了么、到携程,从滴滴、到阿里,没有任何一个对手是弱的。
日前,美团即将上市,路透社报道称,美团点评此次融资规模可能达40亿美元,并在寻找600亿美元的估值。按照这个估值,美团的野心是要成为仅次于BAT的互联网公司。
目前多种声音认为美团估值偏高,也有业内人士质疑称,即使是翻遍了大多数券商对美团进行的研究,也无券商敢给美团正面估值。
香港英文财经媒体EJInsights刊登评论员文章表示:“美团应该留意,投资者会对其有所保留,并不会轻易掏出钱包。”FT中文网指出,美团估值期望偏高,亏损的小米估值遭到怀疑,结果在IPO时估值大幅下调。美团也可能被打脸。
美团要撑起600亿估值,到底还缺了点什么?
垄断地位是摆脱烧钱窘境并获得稳健盈利模式的前提
评估一家公司的估值,首先要看市场地位。一般来说,如果说在某一行业领域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该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此类行业结构企业估值较高,若企业能依赖技术门槛,形成一定的垄断地位,则很容易获得投资。若能够依赖技术门槛与商业模式门槛,拥有完全垄断地位,可以轻易获得投资和非常高的估值。
垄断影响力与市盈率水平正相关,会显著影响市盈率,即市场会给予那些具有较高垄断影响力的上市公司较高的市盈率估值水平,拥有较高垄断影响力的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通常比其他公司高。
垄断地位决定着一家公司是否有能力摆脱烧钱窘境并获得稳健盈利模式的重要条件。
但是在当前,美团在团购之外,并没有在任何一领域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地位。在唯一形成主战场优势的外卖领域,美团与饿了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自宣称市场第一,即便美团的市场份额更有优势,但差距不太明显,今年4月,饿了么正式并入阿里巴巴新零售体系后,反而借助阿里巴巴新零售经济体的力量,进一步与美团争夺生活服务市场。
在美团赴港提交IPO申请书后,饿了么还宣布拿出数十亿元来投入外卖新零售业务。而在即时配送系统中的无人配送技术,美团与饿了么也在展开激烈角逐。可以说背靠阿里金主,饿了么+口碑依然是美团的劲敌,加之滴滴外卖的搅局,美团即便在它的外卖主战场,依然面临着非常焦灼的竞争环境,也无法完全掌控外卖市场的主动权。
对于美团来说,唯一没有对手的业务就是团购,但曾经风光无限的团购行业已是落寞,美团这些年都在尽力去“团购”化,摆脱外界将其与Groupon的对标,去掉团购这一标签才能获得更好的估值,因为Groupon上市后,业绩一直不乐观,当前市值不到27亿美元。
美团业务已经扩展至酒店旅游、餐饮、外卖、出行、新零售,已经没有了Groupon的影子,但是它的对手也从饿了么、到携程,从滴滴、到阿里,没有任何一个对手是弱的。
缺乏根基性盈利业务来输血,处于行业弱势地位的业务难以打持久战
美团点评新架构调整后,分为到店、到家、旅行和出行四个事业部,截至2017年底,美团点评的业务划分为餐饮外卖、酒店及旅游业务、新业务及其他。美团想建立起一个“本地服务的超级平台”,战略上是吃喝玩乐一体化全部都做。
业内均知美团的亏损源于在各条战线与各种市场领导者多线作战,无边界扩张。在外卖业务面临背靠阿里的饿了么不断投入资金技术对抗之外,打车业务正与市场老大滴滴抢占市场份额,收购摩拜单车后,需要面临不乐观的市场环境与摩拜老对手ofo对抗之外,还需要面临哈罗单车等新崛起的选手,酒旅业务要从携程口中抢食其难度也可想而知。
美团在所以涉足的领域都高度依赖烧钱来抢市场,没有任何一项业务实现盈利,在团购外,都没有做到行业垄断,如果是这样,全服务平台的摊子铺的太大,反而意味着烧钱的持续性时间会越长。
甚至可以说,部分资产甚至可以说是只烧钱,但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都看不到回报的负资产,比如共享单车。
在多年前的腾讯,也是全平台服务战略什么都做,但最终发现,有些业务是腾讯做不来的,比如电商,不仅在赶超竞争对手上遥遥无期,而且亏损的窟窿怎么也填不上,因此后来忍痛砍掉易迅这部分负资产,采用投资的形式,反而使得账面上的盈利数据非常可观。
如果说腾讯坚持握紧这部分资产不放手,反而容易导致原本盈利的部分用来填补亏损,导致整体利润率下滑。
美团摊子是铺的很大,但是若缺乏盈利性根基性业务输血,就意味着打持久战是是高投入而且有风险的,也会弱化其业务价值。因为在互联网行业领域永远遵循着二八定律,头部吃掉行业绝大部分利润,老二老三只能喝汤,它做的是虎口夺食的生意。
美团长期以来的低毛利与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高补贴,亏损什么时候能够见底都是未知之数。外卖还是出行、新零售,都是持续性的高投入业务之下,都必须及时补充弹药。
据其招股书披露,2015-2017年,美团点评实现收入40.19亿元、129.88亿元和339.28亿元,年内亏损金额分别为105.19亿元、57.95亿元和189.88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59.14亿元、53.53亿元和28.53亿元。
而从美团新接手的共享单车等项目来看,未来即便烧出规模也赚不到钱,况且如果在摩拜身上再继续烧钱,对比共享单车行业去年就烧掉上百亿的规模,美团拿下摩拜,相当于再添了一个烧钱的窟窿。
所以美团点评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未来可能会继续产生较大亏损,立足长远以抓住战略商机的经营理念也可能对美团短期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美团点评表示,公司收购的摩拜单车已产生亏损。而在共享单车方面,美团点评还要持续投入,能否盈利仍然是个未知数。
毕竟,美团做出行也是为其上市铺路,但在目前来看,出行业务反应到账面上,是资产负债,而不是资产增值的部分。
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美团A至F轮共融得资金83.62亿美元,大众点评共融得资金12.41亿美元,摩拜共融得19.24亿美元。也就是说,目前美团点评合计融得资金115.27亿美元。业内也普遍认为,以其庞大的体量,恐难以在一级市场继续融资。因此,进入二级市场或许是美团点评的必然选择。
以广撒网的方式多点占位,抢占赛道,多点开花但没有一项业务达成垄断或者说有一项根基性盈利业务来为其他业务输血补充弹药打持久战,这或许是美团要获得高估值的软肋所在。
美团的估值因素能否依赖腾讯?
在某些看好的人看来,美团的估值因素与隶属于腾讯系有诸多影响。因为此前腾讯系的公司,阅文、众安等都受到追捧,在股权结构方面,创始人王兴持股约11.4%,穆荣均持股2.5%,王慧文持股0.72%。而腾讯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0.1%。而作为最大股东,腾讯给予的支持不可谓不大,美团也是唯一一个在微信钱包里有三个不同流量入口的第三方服务商。
但是其实腾讯投资的战略上曾经有一个思维转变,就是从投资行业老二转向直接投行业老大,2012年之前,易迅当时是电商市场老二,腾讯当时认为投资扶持老二,通过腾讯庞大的流量输送可以扳倒老大,但结果被证明这种思路是不可行的。从2012年后,腾讯投资并购均开始以发现并捕捉行业第一为重要投资战略思路。
但腾讯对美团的投资某种程度上还是基于抗衡阿里支付宝的需要,为了扩大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但是美团在酒店以及旅游、网约车、打车、新零售等诸多业务上都是行业老二、老三的位置。
在旅游酒店若要扳倒携程,在新零售业务与阿里竞争,在网约车市场要扳倒滴滴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单一市场互联网的规模效应的存在,单一市场一旦形成垄断优势,老二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甚至用户规模效应的挤压下,市场份额不断流向第一的盘子,即便是依赖腾讯也是行不通,而过去腾讯扶持老二输送流量的策略失败也印证了这点。
一般而言,只有一项业务达成单一市场领域垄断收割行业绝大多数利润之后才有足够的弹药与稳健的现金流盈利在其他业务扩张上去与新的领域的龙头争抢市场份额,BAT亚马逊谷歌苹果等巨头都是这种公司。
相反,正是因为美团在团购外没有一项业务做到行业垄断,因此没有能力产生足够多足够稳定的利润导致造血能力不足,只能依赖融资填补烧钱亏损补贴市场的办法去抢市场,这其中不仅艰难,而且危险。
比如说,在在线旅游市场与携程这样的对手抢夺市场份额,比拼烧钱很难成功,尤其在共享单车市场收割摩拜单车之后,这个亏损的窟窿可能会越滚越大。
发展到今天,共享单车已经证明不是一个好生意,而且当前资本市场对共享单车的期望值与关注度不断降低,反映到消费者活跃度与需求度也在下滑,它会陷入到新车投入不断烧钱、旧车维护、运营不断烧钱、不断亏损的死循环。
从行业竞争对手来看,哈罗单车,ofo都与阿里有关联。美团的承压会越来越大。根据招股书,美团2017年亏损190亿人民币,超过前两年水平。但美团未来出行市场与滴滴这种垄断性竞争对手竞争以及在共享单车市场还要持续与ofo与哈罗单车竞争,亏损扩大的可能性会更高。
出行业务是其短板,很难起到业务串联与基础设施的作用
而进军网约车市场或许目的就是美团可以拿出这块业务来对标滴滴出行。因为滴滴的估值够高,如果能够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这块业务价值就能以滴滴的估值比例来折算,但它也可能输在了很难在滴滴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下抢占市场份额的前提下。
从当前来看,美团打车与滴滴外卖的对抗中也没有做出明显的成绩。如果说要做到让出行业务将美团平台上原本散落的餐饮、酒旅、娱乐等业务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全服务平台,期出行业务本身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市场撬动作用、用户规模与具备基础设施的能力。
但如果出行业务本身是其诸多业务的短板环节而且在抗衡滴滴或者说抢夺滴滴用户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很难见成效,那么将其他的业务串联起来也只是纸上谈兵的规划。
就好比支付业务,美团有其本身的支付业务,理想的情况是,美团上线支付业务之后,是完成了其全服务平台吃喝玩乐的业务闭环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但由于它的支付业务相对于市场上的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两强太过弱势,美团支付的存在感非常鸡肋。
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微信支付宝圈占了市场主流用户,美团支付对其平台而言,也是缺乏价值的。说到底,也在于它所有的业务布点少了一块绝对的长板可以为其所有的短板业务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这也是支撑起估值与想象空间的关键所在。
虎口夺食的前提是单点业务突破改善资产负债,或有创新业务支撑输血
而垄断影响力与每股收益存在显著相关性。由于投资者预期到垄断影响力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将产生影响,进而推高股价、市盈率高企。腾讯、阿里来说,其目前估值分别为42、51倍市盈率,而市值超8300亿美元的亚马逊,市盈率更是高达216倍。
而这些巨头型公司获得较高的市盈率均源于在主营的单一业务上达成了绝对的垄断并完成了稳定的商业模式的搭建。
对于美团而言,未来若要获得一个更好的估值,其实更应该单点突破,在送餐外卖这块相对突出的核心业务上强力出击做到市场份额上的垄断,掌控行业议价权,改善其资产负债表,这样才能反映到美团未来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行业定价权上,去获得一个更好的估值。
当然了,美团这样的公司确实不能仅以财务数据来衡量估值,其品牌价值等都应计算进去,但总的来说,需要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业务资产才能看到美团估值真相。
资本市场当前面临的一个难点就是无法有效地对利润为负的成长型科技股进行估值,而且在美团身上的另一个难点是很难找到相关性的对标企业,美团的对标对象从Groupon,到亚马逊,到今天的没有对标对象。但这种公司估值泡沫的前车之鉴依然历历在目。8个月前,美团估值约为300亿美元。8个月之后就要让估值翻一番这种增长反映到资本市场很难理解。
如果说要通过背靠腾讯系来为其估值加码,但行业普遍认为来自腾讯的流量在美团的整体占比应该并不高。而以京东在腾讯系地位以及正在崛起的拼多多或许会收获到腾讯更多资源。早前据接近腾讯的人士透露,在腾讯的智慧零售布局中,美团的参与程度其实不高。真正高度参与的是京东。
而且从目前来看,它多线作战,垄断性缺失的诸多业务当中,都是缺乏想象空间的互联网旧业务,无论是打车、网约车等市场基本已经见顶了,市场结构与用户认知基本趋于稳定,而美团在这些业务中基本是处于跟随者的姿态。
麦肯锡曾经把企业业务构成分解为三个层次:当前业务+准备或正在投资的业务+潜在业务。三层次业务价值加总形成了企业总价值。当前美团缺失的潜在创新性业务。
总的来说,如果美团缺失支撑其虎口夺食的一块长板,但如果有一项可以支撑未来增长的新型的创新性业务,也能极大提升其估值空间,但遗憾的是并没有。而估值只是一个结果,反应的是资本市场对其公司的成长预期,这最终需要体现的是公司盈利能力、运营利润率、定价权、可持续性、市场风险、资本回报率等因素。
美团如果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无法盈利无法达成单一市场的垄断,也一项可以支撑未来增长的新型的创新性业务,那么其即便拿下较好的估值,未来也或将很快迎来挤泡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