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食品安全>>正文

火锅“老油”到哪儿去了?

 一场沸沸扬扬的火锅“老油”风波,引发了全社会对“老油”监管的重视。四川日报11月23日刊发的《“老堂客”在否?“倒查制”行否》一文,对“老油”风波引发的四川火锅业之变进行了报道。为防止“老油”回流,成都市食安办、食药监局、城管局等部门正联手采取废油脂“倒查制”。

  然而,不少消费者质疑“倒查制”能否真正卡住“老油”回流源头?废弃油脂处理企业提供的回收数据说明了什么?如何在监管制度上打“补丁”使其发挥更大效力?11月24日至28日,记者探访了成都部分火锅店工作人员及废弃油脂处理企业负责人,追问“老油”的真正流向。

  【调查】火锅底料打包者寥寥

  11月24日傍晚7时许,记者进入位于玉林的蜀九香火锅店就餐,至晚上9点半离开时,几乎没发现打包带走锅底的顾客。“锅底打包的客人多吗?”记者询问服务员,对方摇了摇头。

  工作牌号为“001”的当日领班称,火锅店绝对保证锅底用油安全,只是每锅用油由之前的6至7斤减少为现在的3至4斤。因为锅底卖给废弃油脂处理企业的价格每斤1元多,店里十分鼓励消费者打包。

  对此,顾客显然不太买账。记者就餐2个多小时,只见店里有一桌客人打包。客人告诉记者,锅底回家后还可以煮两三顿吃。当记者询问打包回家的锅底最后会如何处理时,客人说,“冷凝后的油扔垃圾桶,剩下的汤倒进下水道。”

  11月28日,在位于红星路的吴铭火锅店记者发现,该店晚餐高峰时段大堂约40桌全部满座,近2个半小时内,没有发现打包顾客。

  【数据】回收油量起码下降30%

  成都青云废油脂处置有限公司是成都市8家有正规回收资质的废弃油脂处理企业,目前与该公司签约废油回收的有皇城老妈、巴蜀崽火锅、龙森园等50家火锅店。“双方的记录反映,回收量逐渐下滑,最多只能收到之前的70%。”该公司经理徐青云向记者坦言,在之前的“风口浪尖”每天回收量大概为2至3吨,但现在平均每天只能收到1500至1600斤。

  是什么导致回收量下降?火锅店所说的 “生意不好或顾客打包”是主要原因吗?废弃油脂处理企业同样做了调查。

  这8家废弃油脂处理企业中的一家曾委托朋友边吃火锅边“数数”。调查者在一个星期二傍晚第一个走进某火锅店,直到21点才离开,火锅店座无虚席,大概卖出100锅,且打包者很少。根据这一信息,该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在锅底用油减少的情况下,每锅3至4斤油,煮食过程中按消耗30%计算,平均每锅用于回收的油量约为2.2斤,当晚回收量应在200斤左右。“然而,次日回收的记录显示,当晚从该店实际回收量仅为20斤。”

  “一家上座率良好,且只与一家废弃油脂处理企业签约的火锅店的回收情况,很有说服力。”一位不愿署名的废弃油脂处理企业负责人说,“老油”到底去了哪里,无法追查。

  【建议】按照进油量监管火锅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回收价格可能是影响火锅店供应回收油量的重要因素。

  据成都梅兰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尊宏介绍,每天回收的废油经过处理后就卖给了化工厂,“目前化工厂收购的价格每吨4000至4200元,为了不亏本,我们从火锅店回收的价格不可能太高,充其量只能达到每斤1元多的水平。”

  “价格混乱是影响废弃油脂回收的原因之一。”徐青云分析认为,为什么火锅店不太愿意卖给我们呢?就是价格太低。做饲料用油的废弃油脂处理企业的回收价格远高出一般企业,有的收购价甚至高达每斤3元。

  废弃油脂回收出现问题,如何使“倒查制”真正管住火锅“老油”?不少消费者和企业认为,关键是监管部门要把“功课”做细。

  成都市民吕先生认为,如果火锅店打包的人数不断增多,达到100%,即火锅店所有的油都分散到了每个消费者的家中,作为餐厨垃圾扔掉的废油是否又回到餐桌?

  “按照进油量或许可以让监管效果更好。”徐青云说,火锅店的废油量可能不易准确掌握,对进油量的掌握也许更容易,按进油量与报废量制定的标准会让火锅店的行为更易监管。

  【专家】把监督权还给社会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张平教授认为,“老油”风波同时折射出公共管理的问题。火锅市场如此庞大,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实行得了100%的监管,追查“老油”去向所要付出的社会管理成本太高,还可能管不好。因此,真正行之有效的做法是 “还权”于社会,公民和媒体都可以参与监管。

  张平举例说,香港的食品大多数来源于大陆,但为何极少出现安全问题,“公共管理,政府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社会应该拥有更多权利,关键在于机制的建立,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的良性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作假一旦公之于众,会付出无比惨痛的代价。”

  “还监督权给全社会,增强百姓和媒体的监督力量。”省社科院副院长胡光伟认为,对企业的监管,应该充分发挥百姓、媒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胡光伟建议,政府需要做的是完善相关的制度,提高违规门槛。“比如针对‘老油’回收,在有效评估后,尝试建立定额制度,同时对屡次违规的企业实行重罚,商家自然会衡量违法成本。”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