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2017年餐企死亡率高达30%!商场餐饮是重灾区!

每一种鸡汤,只有去伪存真,消化迭代,成为自我的认知,才像碳经烈火萃取,终成你内在的钻石。               ——桂伊《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

2017对餐饮行业来说是产生剧变的一年,一方面新机遇与新挑战在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同埋下的地雷,谁踩谁倒霉。

于是我们看到,大批的餐饮品牌倒在了2017,剩下的也在承受着冲击,提防着行业中各种不确定因素。

一、冰火两重天

国家统计局等机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虽然整个餐饮市场呈现两位数的增长,但餐企死亡率却高达30%,商场餐饮则更为严峻,呈现20%盈利、40%保本、40%亏损的“244结构”。

2017的关店潮从开年起就不曾停歇,一大批曾经红火的餐厅都面临着惨淡收场的窘境,水货、小猪猪、有着“茶界星巴克”之称的茶香书香等网红餐厅最先退出市场;

紧接着享誉全球的鼎泰丰败走成都、广东老字号餐厅大同酒家宣布执笠,老字号餐饮企业被爆关店率达70%;

下半年的味千拉面财报显示,味千拉面整体利润同比下滑近八成,关店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于此同时,另一些品牌却活得风生水起:

喜茶成为当之无愧的2017餐饮流量冠军,从开业至今,一直都是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而喜茶品牌也得以发展,从上海一路走到北京;

串串香市场大范围增长,曾经的成都特色小吃,成为了全国热捧的香饽饽,一年增长了上千家店.......

一边是大规模关店,一边是大规模开店,“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今年发展得尤为剧烈。

▲数据来源:赢商大数据中心

二、商业中心成餐饮最大阵亡点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一二线城市545家大型购物中心(商业面积≥5万㎡,下同)共关店10087家品牌,餐饮关店数量占比最高,达36%;其中,近10%的商场餐饮开业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

而在开店的品牌中,餐饮开店数量占比亦最高,达38%;“开店潮”与“关店潮”并行压力下,商场餐饮更迭提速,迈入“数量+质量”的双重红海,存活空间收窄。

这种现象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华东地区尤为明显。

▲数据来源:赢商大数据中心

1.僧多粥少的局面

一位从事小龙虾的餐饮人表示,他的店开在一个比较新的商业综合体里,开业近五个月,根本没有盈利,再加上进入龙虾淡季,所以在十月底选择关门歇业;然而临近元旦,商场物业却通知他必须开门,不管有没有生意,都必须要开门开灯。

他觉得很无奈:一开门就意味着每个月多好几万的人工成本开支,而这个地方暂时看不到生意起来的希望,十分痛苦,但现在退出的话,前期的投入就全部白费了。

这种情况基本是餐饮在商业中心的真实写照了,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4~2016年,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2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占据13席,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有近4000家购物中心,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近年来商场高密度建成,在购物中心经营餐饮的优势已被激增的数量抹平:高入场成本、裹挟营销、经营时段受限、客流被稀释……

当初餐企都希望蹭商业中心的人气,发展到如今,商业中心反而将吸引人流量的重任放在了餐企肩上,本末倒置,餐饮企业在购物中心的路,不那么好走了。

2.核心商圈商场餐饮迭代提速

从2017年不同级别商圈购物中心餐饮开关店品牌量来看,“商圈级别越高,关店量占比越高,开店量占比越低”,商场餐饮迭代速度与所处商圈级别整体呈正相关特性。

前文也说到了,新建成的商业中心将餐饮在商场中所占的比重一提再提都是为了以餐饮来聚集人气,许多已经入驻的餐饮品牌为了减少亏损也是绞尽了脑汁。

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打折、让利,今年年初,浙江某知名餐饮品牌在无锡海岸城开业。开业初,商家联合团购网站推出了大力度的促销活动,人气爆棚,一些食客甚至守着上午十点钟购物中心开门就在门口坐等排号,下午2时多还有人等在场外,蔚为壮观。然而促销一结束,客流便急剧下降,如今平日午餐的上座率不到五成。

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之后不少在商业中心开出的餐饮品牌也是类似情况。

甚至这种让利逐渐成为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定”之一,但凡有综合体餐饮店开业,都会推出限时五折左右的优惠,在最短的时间内造成“一位难求”的追捧效应。

然而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式,自己让利,赔本赚吆喝不说,还会对商圈的竞争造成恶性循环。

但不少餐饮从业者表示,如果不这样做,就很难在众多餐饮店中打响名气。同质化的餐饮太多,如果价格上没有优势,已经习惯了“优惠”的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半数的商业综合体中,餐饮客户已经占到了团购网站客户的80%,远远高于“街边店”,“同一家购物中心,消费者肯定首选有团购的餐厅。”

消费升级,核心商圈购物中心对餐饮的选择标准更为苛刻;同时,核心商圈客流量大、租金高,对餐饮的综合盈利能力是巨大考验,未来更迭速度将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