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河南餐饮群雄竞争高达50亿元外卖O2O市场


 

仿佛一夜之间,午餐时间上网叫外卖,成为很多郑州上班族的生活方式。而这背后,是郑州外卖O2O市场的勃兴。

经历过2014年的市场培育期之后,2015年,外卖业的下半场哨声吹响。

面对大牌的围猎,本土品牌如何攻防?模式重与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系统研发之路举步维艰,从线上到线下的完整O2O闭环如何打造?当然,最为核心的问题依然是,商业模式是否足够明朗?今天,河南商报记者为你详细解读《舌尖上的外卖O2O》。

清明节已过,但料峭的寒意仍不时袭来,气温忽高忽低,让人捉摸不透。或许,此时的郑州餐饮外卖O2O市场,境况亦大体如此—市场前途虽然可期,盛夏或许终将到来,但眼下的激战仍难分难解,胜负未见分晓。

情景

写字楼白领组QQ群、包月叫外卖

文案写手郭女士在上午11点前会有一个固定动作—手机登录大众点评或者美团外卖叫外卖,“一般是两两下单,因为满二十元有优惠。全公司的人都叫外卖。”

同样的时间,理财顾问王女士所在的办公室十几个人会派出一个代表,登录美团外卖下单,两个月来一直订的都是楼下一家餐厅的外卖。

最让郭女士印象深刻的是,在郑州市农业路国际企业中心上班时,两栋楼组建了一个外卖QQ群,“他们每天搞新花样,比如哪个菜优惠,哪个菜式特推,有时候本来不想下单,也会被带动来一单。群里人气火爆,各行业彼此吐槽,甚至介绍工作。”

本土外卖品牌The one物流总监赵丁称,碰到雨雪天等特殊天气,销售量能增20%~40%,不管什么菜都能卖断,中午写字楼成了配送员的天下,偶遇别家配送员是常事。

赵丁称,有用户嫌每天下单麻烦,干脆包月,这一比例占到总用户量的1%左右。

“我们上着速成班、吃着速食面、上着速配节目,整个文化传递出的状态是速成的。”锅便利O2O事业部总经理孟祥东称,“写字楼白领没时间吃饭也就成了常态。中午我周围同事都不下楼,基本上是叫美团外卖、百度外卖。”

仿佛一夜之间,午餐时间上网叫外卖,成为很多郑州上班族的生活方式。这背后,郑州外卖O2O市场渐渐走热。

数据

市场预测今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有1000亿元

为何会诞生这一新经济形态,外卖吸睛点在哪儿?

首先,外卖业尚处蓝海,市场潜力惊人。河南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秘书长郭京普称,包括外卖在内的中低端餐饮一直在“小步快跑”,其中,单笔均刷卡50元档在2014年12月同比增幅达到了444.2%。饭宝网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河南O2O在线餐饮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

曾供职于思念、白象等餐饮企业的郑州大魔王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付伟调研得出的数据更为惊人,“全国餐饮市场规模有4万亿元之巨,远超任何行业的体量,但是行业集中度极低,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占有1%以上的规模。”

往大了说,外卖迎合了城市结构群变化的时代背景。“以往的60后、70后主力消费群,变成了80后、85后,他们没时间、懒得去餐饮店,外卖订餐变得可行,切中了懒人痛点。”某受访人士称。

此外,实体店房租、人工、原材料成本飙升,从河南商报《一百万开个土豆粉店,啥时候收回成本》的报道中,可直观读懂餐饮老板所承受的成本压力。

激战

好似当年的团购大战

那么,当下的外卖市场情势如何?

“现在的外卖市场特别像当年的团购大战。”The one创始人安业才称。

时间倒退五年,团购网站野蛮生长,从“百团大战”升级到“千团大战”,行业最盛时逾5000家团购网站并存。

以2014年为时间分水岭,在这之前,外卖大多以个体户送餐的形式存在。进入2014年,外卖市场的上半场哨声吹响,BAT巨头强势涌入,攻城略地。

一年深耕后,“如今初步形成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第一梯队阵营,淘点点、百度外卖紧随其后。几大平台都在烧钱,他们靠补贴抢夺流量,演变成了巨头的竞争。这些‘富二代’品牌有钱任性,活得很滋润,通过融资扩张,5年才能达到的高度1年就能做到。没可观现金流的小微企业,要么死,要么转型。”某受访者认为它们走的都是轻模式路线,主打连接商户和用户的线上平台。

在这些平台的夹缝中,一种不同于线上平台的重模式应运而生,他们以搭建自有物流配送系统为核心,自己生产产品,甚至自建线下体验店,通过第三方或自己研发的线上平台,实现销售。

安业才将前一种美团外卖路径称为“淘宝模式”,是信息提供型平台;后一种走的是“京东模式”,自建物流系统。

似乎,后者更像是一个完整的O2O闭环。

对决

谁的未来

然而,围绕外卖市场蔓延开来的对决已在所难免:一方面,本土外卖品牌要迎战来自外围大牌的血洗和屠城;另一方面,在本土市场,关于重模式和轻模式的讨论依然不休不止。

1.大小品牌激战

先是大牌烧钱战愈演愈烈下,各种弊端开始暴露。本土外卖品牌对此颇有微词,“他们是为平台而平台,弯不下身来做O2O,只是为了抢夺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估值、上市,像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一业内人士举了个例子,某大品牌外卖平台和一西餐厅合作,要求商家把成本价30元的披萨降价到25元,导致客流疯狂涌入,结果赔了70万元。这就是“平台绑架了商户”。

再者,平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刷单现象。“更不可思议的是,用户、商家直接在窗口交易—在饭店窗口下单,本人直接取走饭菜。”上述业内人士称。

但上述人士也承认,大牌烧钱补贴,带动了外卖市场的繁荣,促成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

2.轻重模式界限越来越模糊

相比大小品牌激战,重模式和轻模式的交锋则要柔和许多,甚至能坐下来把酒言欢。

一方面,走重模式的品牌,拥有线下体验店或中央厨房,自产产品,但受累于高额的物流配送成本和产品生产压力,他们也不排斥寻找第三方在线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和出口。自然地,轻模式下的在线平台成为他们能争取的对象。

采访中,不止一家重/轻模式品牌希望记者能为彼此见面牵线搭桥。在一次论坛上,4家不同模式的公司一碰面就陷入深聊。而事实上双方不无合作的可能,比如,大魔王(重模式)已经“勾搭”上淘点点(轻模式),力争成为他们的线下主力供应商。

另一方面,在线平台也布局物流配送体系。比如,到家美食会已有专业配送团队。饿了么CEO张旭豪此前曾说,“2015年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加大这方面(物流)的投入,到2016年,希望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都能够看到饿了么的配送员,打造这个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