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业餐饮网 三水
又一中式连锁快餐进军咖啡!
近日,有网友发现,超意兴在济南开出一家新店。除售卖常规快餐产品外,店内还悄悄上线了自有咖啡品牌“X.Coffee兴咖啡”。
目前仅有拿铁和美式,主打“手冲制作”,售价7-10元。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也布局过咖啡业务,并推出了“老乡茶咖”。
中式连锁快餐开始入局咖啡赛道背后,究竟有何考量?
中式快餐+咖啡,会是未来餐饮行业的新趋势吗?
超意兴开“兴咖啡”,卖拿铁、美式!价格7-10元
咖啡店加卖快餐产品早已不是新鲜事。
今年以来,Tims咖啡上线“轻体贝果堡午餐盒”系列,Manner推出拌饭等午餐产品,库迪也在北京试点卖盒饭和卤味快餐……越来越多咖啡品牌正通过快餐抢占午餐场景!
但中式连锁快餐“反向跨界”到咖啡赛道的,目前仅老乡鸡和超意兴两家。
“会不会出把子肉拿铁”“越来越有‘超级意大利复兴餐厅’的既视感”“吃把子肉喝美式,解腻”……超意兴咖啡尚未对外营业时,就已经激起了不少顾客的期待。
1、走“店中店”模式,主打“大红大绿”风,绑定快餐基因
近年来,“店中店”模式在餐饮界热潮涌动。
其中既有库迪、Tims天好咖啡等以“寄生”方式,通过将常规店植入其他合作伙伴门店,以此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的,也有茶颜悦色、便利蜂等单独在原门店辟出一块空间专注咖啡业务的。
超意兴的“兴咖啡”便是后者。7月,超意兴在济南齐兴路开出一家新店。职餐记者了解到,这家门店面积超1000平,是超意兴目前在济南最大的门店,店内整体风格与菜品类型与其他门店相差不大。
但面向用餐区域,店内单独设置了一个咖啡吧台,以红绿色为主要标识,里面备有咖啡制作设备与冷饮冰柜等,顾客用餐时能够直接看到“X.Coffee兴咖啡”的标识。
通过店中店模式,大幅降低了企业试错成本,并让子品牌分享到母品牌流量红利,建立强认知,将“超意兴”与“兴咖啡”紧密绑定在一起。
2、主打手冲制作,仅售卖拿铁和美式,价格7-10元
与7-11、幸运咖刚做咖啡时一样,兴咖啡目前仅售卖拿铁和美式两款产品。
这一方面与拿铁美式在市场上拥有高认知度,便于消费者接受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供应链压力所致。据门店店员透露,目前兴咖啡的原材料、豆子等都是自选,只有美式和拿铁两款咖啡产品。
制作上,兴咖啡避开了更快速的机械化标准出品,强调手冲现做!据了解,店内有专门从韩国进修的咖啡师,未来还将引进专业咖啡师制作手冲咖啡。
价格上,其延续了超意兴一贯的平价风格,美式咖啡7.9元/杯、拿铁咖啡8.9元/杯,生椰咖啡和手冲咖啡均9.9元/杯,整体保持在7-10元,日售100+杯!
中式快餐+咖啡,是一门好生意吗?
今年,中式快餐赛道的竞争持续白热化。尤其是外卖补贴大战以来,各大品牌如履薄冰,知名品牌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因不堪其压,一度亲自下场炮轰质疑。与此同时,库迪咖啡等咖啡巨头不断跨界入局,忙着在快餐市场抢滩占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超意兴盯上咖啡业务,能否成为品牌破局的好生意?
1、咖啡大众化趋势下,超意兴意欲踩准市场节奏
超意兴 “发力” 咖啡业务背后,是对咖啡大众化趋势下的一次精准布局。
有数据统计,2025年中国咖啡产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大关。尤其在幸运咖、瑞幸、库迪先后发起低价风暴后,咖啡早已走出 “小众轻奢” 圈层,成为大众化、日常的消费品。
价格上,咖啡的消费门槛从三四十元的高位拉至十元区间,曾经不可高攀的产品变得触手可及;
渠道上,咖啡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偏远小县城,不再成为写字楼白领的专属象征。
而超意兴布局咖啡业务,或许是希望抓住咖啡大众化这一大趋势下的新机遇。
一方面,作为平价中式快餐品牌,超意兴覆盖的客群包括学生、上班族、社区居民,本身具有广泛性,与咖啡日渐大众化的人群相匹配。
其次,7-10 元的定价,精准踩中了大众对 “平价咖啡” 的心理预期,顾客仅用一杯奶茶的价格就能买到手冲咖啡的消费体验,容易让人产生购买欲望。
换句话说,超意兴选择咖啡赛道,是顺应咖啡从 “精英消费” 向 “大众叙事” 转变的大趋势,企图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2、产品、场景上不匹配,中式快餐做咖啡并不容易
当下很多品类都在向咖啡跨界,例如烘焙界的鲍师傅、好利来,面食界的袁记云饺等均涉足过咖啡业务,但从实践结果来看,跨界咖啡并非易事。
尤其对中式快餐而言,中式快餐与咖啡的融合,需要面对产品搭配、格调冲突、场景匹配的问题。
首先在产品搭配上,比起汉堡、烘焙等产品与咖啡存在的天然搭配属性,以超意兴为代表的中式快餐,无论从午餐时段的把子肉、四喜丸子等重口味、饱腹感菜品,还是早餐的包子花卷等面食,都与咖啡苦涩的味觉体验相违和,以至于在消费端很难形成“吃把子肉+喝咖啡”的用餐习惯。
其次是格调的冲突,咖啡与中式快餐在环境氛围的追求上有着很大差异,中式快餐主打高效与便捷,超意兴该门店从密集的桌椅布置,到相对简单的陈设,几乎都和精致不沾边,这与咖啡强调的休闲舒适、社交性存在冲突。
另外在消费场景上,咖啡聚焦休闲场景,其主打的只有社交和外带两种模式,但目前超意兴的咖啡无论从产品还是环境上,都未找到明确的消费场景,既做不到正餐化,同时又不够休闲。
这些多方因素的不匹配,造成中式快餐在做咖啡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难题,与此同时咖啡行业本就激烈的竞争,让外来者想要抢占市场变得极其困难。
这或许也是老乡鸡的“老乡茶咖”至今未大规模推广的关键所在。
总的来说,中式快餐在咖啡领域的跨界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职业餐饮网小结:
当超意兴在门店嵌入咖啡吧台,当库迪、Tims们反攻快餐腹地,这场看似突兀的品类碰撞,实则是餐饮业内卷高压下的破局突围。
近年来,餐企从流量争夺到场景厮杀,从价格鏖战到体验比拼,最终又深陷价格泥潭,包括超意兴在内的不少品牌都在调整产品线、跨界新赛道,不断寻求新的机会。而咖啡作为穿越周期、为数不多保持增长的品类,自然吸引了不少关注。
但是,当不少“外来品类”在跨界咖啡中折戟,透过这一市场切口,我们也得以窥见跨界背后的真相——它并不是简单的品类叠加游戏,而是以用户为核心,产品与场景是否能在既有品类与跨界品类之间融合共处的问题。
毕竟,餐饮的本质不仅在于差异,还在于包容。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