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贝佐斯说:“在不确定中前行,比在犹豫中静止更有意义。”
“转型”,成了今年大多数餐饮人的“必修课”。
价格战肆虐,风口过去的微增长,存量市场的低毛利……
为了活下去,餐企只能“求变”。
那如何变?改变之后,又能否迎来增长,似乎又是一道难解的题,几乎人人想寻得转型模版参照。
近日1100+门店小谷姐姐,整体门店转型效果不错,升级之后单店营业额实现从7000元增长到14000元,新开店日营业额也能达到近1.5万元,而幕后贡献王竟然是将“香锅烤鱼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职业餐饮网记者第一时间对话了其创始人张可,看她是如何通过“转型”升级,敲开增长之门。
(以下为张可专访自述)
一问 | “为什么要转型”?
存量市场,消费遇冷,千店“麻辣拌女王”也遇难题!
我相信,很多奋战在餐饮一线的人,在疫情后的这两年,都深切的感受到了,生意越来越“难”做,比如:
a 、营业额和客单价双双下降
b、进入存量市场,理性消费之下,客流“严重”下滑
c、各赛道混战“抢食”,9.9元价格战厮杀洗牌
d、快餐饭口从2.0个下降到1.5个,以前是中午、晚上两个饭口,现在晚餐没有顾客
而小谷姐姐同其他餐饮同行一样,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2018年,我们选择以麻辣拌品类另辟蹊径切入麻辣烫大赛道,加之口味创新首创“麻酱”口味麻辣拌;和这个品类自带外卖属性的天然优势。“堂食+外卖”双渠道,单店月最高就做到了4万单,仅用了5年就弯道超车,开出了1000家店,在业内拼到了“麻辣拌第一”的位置。
但这两年,大环境影响下,我们所期待的“大幅”增长遇到了瓶颈,进入了传说中的千店瓶颈。
二问 | “后面的路该怎么走”?
深化堂食,做好吃便宜,丰俭由人生意!
“变则通、通则久、久则达”。
躺平、抱怨大环境都不是我们小谷姐姐的作风,于是我花了大量的功课时间做市场调查,发现这两年跑出的黑马品类像是拌饭类、砂锅类做得不错的品牌都几乎满足了一个公式:高性价比+有锅气+全场景覆盖+好体验。
于是我一再思考,小谷姐姐如何套用这个公式,最后得出:
1、好吃便宜,丰俭由人
降价顾客就会买单吗?
一直降价,就会有人一直买单吗?
……
好吃便宜,几乎是现在做快餐连锁的流量密码,然而好吃便宜大家可能通过降价的方式做到,难的是“丰俭由人”,怎么让便宜的同时还要有选择,比如今年大火的很多小火锅品牌,就在人均50的情况下,给顾客吃很丰富的食材,还有免费的小吃、饮品、水果。
2、深化堂食,保持领跑外卖
外卖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外卖是小谷的优势,但不能成为我们的唯一优势。
因为堂食价格被打下来了,顾客更追求锅气,堂食和外卖占比正在回归正常状态,所以小谷姐姐要深化堂食,保持领跑外卖。
3、做全客群,全场景覆盖
这是很多头部餐饮企业都在探索的“增长路径”,做全场景、全客群,像是南城香的3元早餐,海底捞的演唱会场景、夜宵场景,紫光园从早晨到午餐到晚餐的档口+模式,都在告诉我们做一个耐打能力强的门店。
三问 | “新模型是什么?”
用“铁板香锅”组成“产品铁三角”,业绩提升1.64倍!
所以,用这三个“思考”作为基准点,我们从去年开始就不断“试错”打磨新的模型,试图来在保证外卖优势的前提下,提升堂食竞争力,提升品牌的获客力和留客力。
而这样的尝试给了我们不错的反馈结果,像是转型后的门店,在单店业绩上都实现了1.64倍的增长,不少门店都能达到近万元。
而这个模型的背后,我们做了以下动作:
1、一套新的“产品结构”
——铁板香锅+麻辣烫+麻辣拌+炸品小吃
产品是餐企的“根”,我们最先做的就是产品结构调整。
之前做麻辣烫、麻辣拌,我们尝试找到补充性品类,让客户包容性更广,目标是全场景、全客群的迭代。
锁定了“香锅”这个品类,选择它有几个原因:
a、增加“下饭快餐”品类,提升客群包容性,对外卖也是加持
b、具有分享属性,可以兼容“小聚”场景
c、价值感高于麻辣烫,往下沉市场走,有竞争力
d、对于堂食来说,香锅是个非常不错的烟火气、锅气品类
这样产品矩阵就组成了“小谷三绝”,即“麻辣烫+麻辣拌+铁板香锅”。
锁定铁板香锅以后,我们觉得在“丰富性”和干湿搭配上还不够,又增加了“炸品小吃”。
小吃认知度广,成瘾性强,分享属性又拓宽了消费场景,而且能够帮助门店提升客单。
2、一种新的制作和上菜方式
香锅“烤鱼化”,解决效率和锅气
在测试门店上了“香锅”以后,出现了很多问题:
像是与原有小谷独创的麻辣烫、麻辣拌”烫汤分离“操作不兼容,因为香锅一般的操作是将食材油炸后再用酱料炒;
不好标准化,因为顾客挑选的食材重量不同,所以大厨操作酱料放的克重不同,就会非常影响口感;
和别的门店做的香锅没有差异化;
当时对我来说,很受挫,正好赶上过年,我一直没休息,正好趁着放松的时候想去自驾游找找灵感。
我就去了南京、安徽、苏州、河南等地,搜索当地的点评网站,只要是靠近香锅的菜品,做得好的,我都去体验下。
没想到这次旅行给了我意外收获,回来之后,我们对香锅做了创新:
(1)、将香锅烤鱼化,与过去麻辣烫动线兼容
我们没有像传统香锅一样,先炸后炒,而是将香锅烤鱼化。
同麻辣烫、麻辣拌一样先把食材烫好,然后用液体式“酱料”,再炒制。
这样做不仅与原来小谷的“烫汤分离”技术在工艺上能兼容,也提升了香锅的效率。
后厨在原有“烫菜工序”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增加了一个人去炒制。
而以往固体酱料咸淡口味很难标准化,液体式酱料更“柔和”。
(2)、用烤鱼的方式“上菜”,桌面烹饪是卖点
无论是广顺兴的猪肚鸡,还是现在大热的罗妈砂锅等品牌,其实都切中了这两年流行的“桌面烹饪方式”。
桌面烹饪方式,让产品有烟火气,门店有香气,还无需大厨。
在观察烤鱼品类的时候,给了我思路启迪,为什么不能用烤鱼的方式上香锅呢?
一方面有锅气,有温度;
另一方面,提升顾客体验感,给顾客一种吃正餐的感觉;
而且其聚餐属性增强,也拓宽了就餐场景。
此外,用锡纸垫底,也免去了洗碗困扰,让门店运转效率更高。
(3)、研发后厨自动投料机,标准化程度高
我们马上就要在后厨和厂家自主联合开发创新的“自动投料机”,会根据顾客选定的菜重量,投放香锅酱料,这样标准化程度会更高。
3、一套“五感”体验管理体系
我们在前面说过,小谷升级转型的目标之一是深化“堂食”,而把堂食做好,我们在门店端也做了很多改变。
(1)、做“获客”型门头,没有比门头更好的广告位
门头是最好的广告位,要努力做到“大、亮、多”。
这是我们升级以后的门头,里面兼具了品牌名、品类名、信任状、产品卖点、性价比等多种信息给到意向顾客,吸引他们进店。
(2)、创新用“彩色夹子”当品类、口味“导购员”,省人工提效率
我们进行了门店内全新的视觉导购引导,比如进门的“套餐和单点”箭头展示。
套餐顾客可以直接去收银台下单,单点顾客直接引导到取菜柜。
这样缩短了顾客下单时间,也帮助门店解决了“饭点”收银台拥堵和混乱问题。
然后选取菜品和口味部分,我们创新了“彩色夹子”,将麻辣烫、麻辣拌、铁板香锅三个大品类和七种口味用不同颜色的“夹子”区分,顾客方便,也帮助门店提升了点单和操作效率。
而除此之外,我们用高标准培训来让堂食更加精细化,比如“收银营销术语”“引导岗位工作职责”“盆架、展示柜标准”“小料台标准”“桌椅地面清洁标准”等等规范到一个个细微的小动作,来深化堂食。
4、一组顾客的“高感知”点
香锅不收“口味费”,增加差异化食材,米饭免费
想要做质价比,就要让顾客占到“便宜”。
为了让顾客感受到“物超所值”,在门店我们增加了很多高感知点的新动作:
(1)、香锅不收“口味费”
我们常见的香锅,一般都是收顾客“口味费”的,即使是钱不多,但顾客很敏感,对口味费很介意。
所以小谷的铁板香锅我们把口味费取消了,香锅虽然是高价值感品类,我们荤素都一样价格,称重只比麻辣烫和麻辣拌每两贵4毛钱。
让顾客用吃一顿麻辣烫的钱,就能吃上香锅。
但如果门店所处的一线城市房租成本过高,或是县城餐饮定价和利润已经很低了,这个口味费会随当地市场酌情收取,毕竟很多小本买卖的加盟商还得养家糊口,不能盖棺定论。
(2)、增加差异化特色食材
而且,我们在以前麻辣烫、麻辣拌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优质的差异化食材。
因为香锅对食材的要求比麻辣烫高,需要提升价值感,我们就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增加了比如潮汕肉卷、马蹄狮子头、飘香脆肚、卤味鸭血等既有区域特色,又品质非常好的新菜。
(3)、米饭免费,添加新附加值
而在一餐本就具有高价值感、很丰富的情况下,我们继续添加新的“附加值”。
在大部分门店中升级了“米饭免费”,因为针对香锅下饭类快餐,米饭一定是顾客非常在意的一个高感知点。
再加上之前的小料免费,更符合当下餐饮“质价比”的大趋势。
职业餐饮网总结:
“习惯微增长,接受低毛利,学会赚慢钱”。
想凭借“新鲜感”和“风口”,高价收割消费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回归真实生意,贴地飞行,如今我们要很努力,才能勉强留在原地。
如果你想赚5年的钱,你只需要选择好品类;
如果你要赚10年的钱,你要“好品类+了解经济周期”;
而如果你要一直赚钱,则要“好品类+了解经济周期+踩中国运”。
小谷姐姐转型背后,也许就是想要让品牌抵住风雨、跨越周期,长长久久地活下去。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编辑 |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