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里加黄瓜丝”被罚5000!网友:卖了7份才119元,该不该罚?
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凉皮里加黄瓜丝”被罚五千!
拍黄瓜之后,黄瓜丝又成餐厅“雷区”!
近日,#多家饭店因在凉皮内放黄瓜丝被罚#话题登上热搜榜,一石激起千层浪,被推向了舆论最高峰。
起因是上海一家餐厅未取得冷食类食品许可证的情况下,在店内及外卖上了带黄瓜丝的凉皮,被罚款5000元没收119元。
在很多人看来,再寻常不过的“搭配”,为何如今就有问题了?而官方也出面回应了处罚的相应理由。
但此次黄瓜丝事件背后,对于餐饮老板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以后是否“黄瓜丝”会成为职业打假人手中新的敲诈“武器”,让本就经营艰难的小餐厅“防不胜防”、雪上加霜。
一餐厅卖了7份含黄瓜丝的凉皮,
被罚5000元没收119元
“啊,啥时候凉皮不能加黄瓜丝了吗?”
“黄瓜没想到,配了半辈子的凉皮,现在居然犯法了”
“对于一个陕西人来说,凉皮和黄瓜是天经地义的组合啊”
……
之所以引起网友浪潮般的讨论,是因为在我们固有认知里非常合理的“黄瓜丝配凉皮”,最近却让很多餐厅因此被罚。
1、卖了7份“配黄瓜丝”的凉皮,一餐厅却被罚5000元
媒体报道,上海米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金桥分公司因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或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千元。
具体违法事由为,餐厅老板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主体业态为“餐饮服务经营者 (小型饭店)”,经营项目为“餐饮服务经营者: 热食类食品制售”。
2023年2月28日至3月28日,餐厅老板未取得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于店内加工切配黄瓜丝作为凉皮配菜,在店内及美团外卖平台(美团店铺名称:一馍家(金桥国际店)) 经营含有配菜黄瓜丝的凉皮。共销售含有黄瓜丝的凉皮 7 份,售价 17 元/份,销售额为 119 元。
当事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被罚款5000元并没收119元。
2、并非个案,上海多家餐饮小吃店因此行为被罚上千元
而实际上,因未取得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而销售含有黄瓜丝的凉皮被处罚并非个案,涉及多地多家餐饮经营主体。
风险信息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桌福小吃店、上海哆美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餐饮企业,也因未取得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而销售含有黄瓜丝的凉皮被罚。
7份凉皮处罚5000元,合法但不合理,
切莫让职业打假人再借机“坑”餐饮人
“拍黄瓜”引发的热议还未冷却,黄瓜丝这一次又登上热搜。
而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在于它的争议性太大。
对于执法者来说,他们是严格执法的需要;对于“顾客大众”来说,从小吃到大的大众凉皮放黄瓜,怎么就不对了;而对于餐厅来说,一份凉皮本就赚不了多少钱,而且是再正常不过的搭配,为何要罚那么多……
那“黄瓜丝配凉皮”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而此次事件背后,对本就遭遇“灰色五月”的餐企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1、监管部门:
处罚重点不是黄瓜丝,熟冷食不分,夏季外卖等易出食安问题
针对网友的质疑,6月8日,闵行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行政处罚是依法依规进行,处罚重点是凉皮而不是黄瓜丝。
凉皮属于冷菜,从事冷食类食品制售应取得经营许可,相关规定可参考《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实施办法》。
该《办法》规定,冷食类食品指一般无需再加热,在常温或者低温状态下即可食用的食品,如熟食卤味、生食瓜果蔬菜、腌菜等。对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审查特别要求,申请冷食类食品中生食果蔬制售的,应当设立符合要求的操作专间(专用操作场所)。
申请即食生食类食品和除生食果蔬外的其他冷食类食品制售的,应当设立符合要求的操作专间。
尤其是夏天,基于食品安全的角度,冷食没有充分加热很容易滋生细菌或虫卵,天气炎热,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如果该店铺还涉及外卖业务,那么这样的冷食在运输途中,安全风险会大大增加 。
2、合法但并不合理!
“5000元的罚金,小店要卖出多少凉皮才能赚回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处罚,则无市场秩序。处罚是必要的,会让餐饮经营环境走向良性发展,但此次黄瓜丝凉皮事件虽然合法但却并不合乎情理。
无论拍黄瓜,还是配有黄瓜丝的凉皮,都是街头巷尾的寻常小菜,就像很多餐饮老板说的,我可能都卖半辈子了,很多人吃了一辈子了。
凉皮和黄瓜丝就是一对不能拆开的“黄金搭档”,凉皮里面不放黄瓜丝感觉少了灵魂,但是如今一碗凉皮才8-10元,放上黄瓜丝就罚款5000,确实过于重了。
处罚可以,对食品安全的普法也可以,但是否可以从轻或者更加“柔性执法”。
比如,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了解到有餐饮企业未取得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而销售含有黄瓜丝的凉皮,第一反应可否不是开罚单,而是通过提供咨询、指导和教育等方法,帮助餐企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其合规意识。
一家小店卖凉皮能赚多少钱,就像上面的小店卖7份收上来119元,除去成本能赚多少?而罚款5000元,这得卖多少凉皮能赚得回来。
再加上最近餐饮人本来日子就难熬,灰色五月生意直线下滑,对于很多小餐厅来说,罚款5000元甚至能让这家小店关门。
那有网友说,为何餐馆不主动申请冷食经营资质呢?有受访的餐饮老板曾直言:“办理冷食许可要求高,办齐各种设备得几万元,我们小店承担不起。”
有媒体建议,作为监管部门,是否可以在处罚之前,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更趋科学,更符合良法善治的“良法”标准。让餐饮老板不用明知违法,而迫于生活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3、 “黄瓜丝”恐成职业打假人新武器,餐饮人又要被坑?
我们去年年底就曾报道过,6人组成的犯罪团伙,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先后在全国各地的餐厅点餐3000余次,受害目标遍布山东、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其中敲诈成功的有1400余家,涉案金额百余万元。
可恶的是,他们甚至专门研究梳理了全国不同省市地区门店被敲诈的难易程度,专门举报外卖平台上没有凉菜经营许可的餐饮商家,要挟餐馆“花钱消灾”,少则三四百,多则几千块。
然而,虽然部分犯罪团伙被惩处,此类敲诈行为却并未停息和消失,就在上个月,职餐还报道了湖南多家餐馆“卖拍黄瓜”遭一对父子3年举报49次。
而此次凉皮包含黄瓜丝被罚,势必会让很多“职业打假人”再起歹心,又要利用这个新的敲诈由头去勒索和威胁餐厅,餐厅又要被这群人坑。
这对于很多“活着”已经很不容易的餐厅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
职业餐饮网总结:
一盘“拍黄瓜”牵出百万敲诈案,还只是受害餐馆的“冰山一角”。
可想而知,如果职业打假人再利用“凉皮包含黄瓜丝”借题发挥,还有多少小餐馆要被勒索。
我们不敢想象事件背后,餐饮人又要面对怎样的“麻烦”。
只希望相关部门能少说“你这么做不合法”,多说“这样做才合法”,少用“罚款大几千或上万元来约束”,多用“初次不罚、少罚慎罚、教育监管为主”来帮助餐饮商家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情理法交融,才能暖人心。
你如何看待餐厅卖“凉皮含黄瓜丝”被罚5000元?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相关阅读
-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