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它只做外卖,就已日销1万份;
现在,细分市场后,它仅中午一餐就有近20万人次就餐;
并且从一个地方性的餐饮品牌,到遍布六大省份,让华为、英特尔、宝洁等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它的死忠粉……
然,它却是一家做团餐的企业。
(目前团餐企业的覆盖范围)
提起团餐,在大多数餐饮人脑海里并没有形成什么特殊的概念,不就是大锅饭嘛;新起的餐饮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也多半会从开个餐馆入手,也鲜少有人会一入行就选择做团餐。
但,在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团餐的市场规模已接近9000亿元,团餐占了整个餐饮行业近1/3的市场份额,并且最近两年还以30%的速度递增,远高于整体餐饮市场平均水平。
而现有的市场规模还与预计规模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员培养难度系数大、食品安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客户不选等问题都制约了团餐行业的发展。
但,在成都有一家做了21年的团餐企业却彻底打破了行业魔咒,从一口炒锅起家到现在辐射重庆、西安、武汉等地,年销3亿元。
通过细分市场后,又相继搞定了英特尔、华为、戴尔、格力、宝洁等世界500强企业,每天仅中午一餐就有近200000人次就餐,甚至还让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在公开场合自豪发出:“我们公司有一样事情是比谷歌好的,就是我们的餐厅做得比谷歌好。”
近日职业餐饮网记者就对顺心团膳创始人李昂进行了专访。
(顺心团膳创始人李昂)
200块钱,靠一口锅、一台BB机起家
李昂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家境称不上富裕,这也使得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就辍学外出打工,在做餐饮之前摆过水果摊、蔬菜摊、前前后后做了三次小生意,没想到到1996年的时候23岁的他别说是赚到啥钱了,还足足赔了3万多块钱,当时的状态是去见亲戚朋友去,人家都避而不见,生怕他是来借钱的。
当时李昂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能吃饱,不再给人借钱了,所以他想要不干脆就干餐饮吧,最起码不愁吃。
于是他和朋友租了一个民房,房间很小,灶的旁边就是床,朋友出了200块钱买基础食材,他出技术,就这样开业了,为了能尽快的摆脱霉运,他还给自己的店起了顺心这个名字,希望往后的日子都能够一顺百顺,这也是顺心名字的由来。
因为实在是没钱,只有一口炒锅,来人要啥李昂就给炒啥,没想到因为天生是把做饭的好手,生意开始一天比一天的好。
但此时也遇到了麻烦,因为不正规嘛,在民房里做餐饮嘛,城管就会来管,所以无奈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明目张胆的做了,于是就给有钱的亲戚借了一台BB机,然后自己印刷小广告,发传单,这样顾客就能找到它了,他就会给顾客送过去,这就是顺心团膳最早的外卖雏形。
搞定英特尔,成为区域外卖王,日销1万单
很快,李昂有了原始积累后,开始向正规军发展,因为当时成都地区还没有太多专业做盒饭外卖的企业,而且在味道上确实有得一拼,所以到2004年的时候,顺心已经成为了成都地区做盒饭外卖的第一品牌,平平常常的一天也能做1万多单,要是遇上点大的活动、会议一天3万单都不成问题了。
此时英特尔正在布局西南市场,一次偶然,英特尔的员工点了顺心的盒饭,没想到这家盒饭不难吃哦,并在公司里奔走相告,于是英特尔公司的人找到了李昂,邀请顺心进入英特尔食堂,为他们做饭,也是这次事件,标志着顺心正式进入了团餐领域。
依据痛点寻找差异化,让它年销3亿元
2010到2013年,是李昂最迷茫的时期,总不能一辈子甘心当一个地头蛇吧,思来想去他决定去外省开店。
但,走出成都又谈何容易,团餐行业的痛点已经制约了发展,再加上从规模和体量上已经有了千喜鹤等品牌,这些市场现状都决定了如果顺心团膳想走出本埠,必须细分市场,依据痛点寻找的差异化。
经过分析,李昂总结了团膳行业的痛点:
1、不成品牌,不成规模、年销量达不到1亿元大客户不会来找
2、难吃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3、对人员的依赖性相对比较大
4、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会让企业快速死亡
基于此,李昂在2014年以后重新对顺心团膳做了梳理和改变:
1、外卖+食堂+美食广场模式,抢占市场
团餐市场无外乎有三种形式,一种就是像丽华快餐一样走纯外卖路线,第二种是承包食堂,第三种就是随着消费升级以潘多拉为代表的美食广场的形式。
在商业模式上,现在大多数做团餐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聚焦走单一路线,但李昂认为正因为别人都在模式上取舍,自己又做了21年,也积累了不少的客户,外卖是自己的过去,自己在这个地方有很深的研究,而食堂的形式又是自己的现在占很大的比重,美食广场则是行业里公认的未来,所以李昂觉得在模式上不做舍弃,依旧走外卖+食堂+美食广场的商业模式。
现在,在顺心团膳外卖占比30%,食堂占比50—60%,剩下的10%—15%为美食广场。
2、细分市场,定位为川派团膳
虽然,在商业模式上李昂没有做聚焦,但他却在产品上出了一个大招,大胆的定位为川派团膳,用产品细分市场。
为什么要定位川派团膳?
第一个就是解决好吃问题
提起团餐,大多数人想到的词汇都是:难吃。
这也是所有做团餐的企业都没能解决的一个痛点,而李昂觉得想要在未来有所发展,这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为了做到好吃,顺心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保障,一个就是用四川本地调料,因为地道的调料是做川菜的必须条件,另外就是食堂派出的师傅,还是外卖师傅必须都是自己培训出来的有经验的川菜厨师,在料和人上下功夫。
第二就是解决了市场同质化产品严重问题
传统的团餐是没有菜系之分的,这也导致了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
李昂举例说:“就拿华为东莞的一个园区来说,里边就有20几家华为的食堂,竞争激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过去因为大家卖的菜品都差不多,客户选择也比较为难,最后可能就是因为这家的土豆比那家好点而选择了这家,但定位为川派团膳以后,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特色,没有竞品可以对标,去哪个食堂都有竞争力。”
(地道的本地调料)
此外,在定位为川派团膳口味上会不会有局限性,李昂说:“川菜并不是大家肤浅的理解的只有麻辣口味,川菜作为菜系之王,有24种味型,麻辣只是川菜的一种表现形式。
3、建培训学校,解决人才痛点
“不就是做大锅饭嘛,口味上不难吃就行了,是个厨师都能炒。”
如果此时看文章的你,也是这种认知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在李昂看来对做团餐的厨师的要求一点都不比做社会餐饮的低,甚至说还要略高一筹,因为招聘做社会餐饮的厨师可能一抓一大把,可是真要找一个像样的做团餐的师傅可是难上加难。
因为一次一锅出给几十个人吃的不难,给几百人乃至几千人吃的那就太难了,要求对火候、调料都要有很深的把控能力。
(自建团餐培训学校)
就拿最简单的一盘鱼香肉丝来说,一个团餐厨师想要做这道菜,没有几年的功力,不浪费一头猪是肯定做不好的,所以这就是说为什么人才是制约团膳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2010年开始李昂就建立了自己的川菜培训学校,培养做川菜团餐的人才,以此来解决人才痛点。
4、老板亲自带队,在内部成立30人的食品安全巡查组
海底捞张勇曾经说过:“让一个企业最快的死法就是食品安全出问题”。
这句话表现在做团餐企业身上就更明显,可能社会餐饮一餐高峰时也就几千人去吃,而对于像顺心这样的团膳企业仅中午一餐就有近20万人次去吃,一点闪失都能使它身败名裂。
现在企业做大了,李昂也逐渐从琐碎的事物中抽身出来,尽管在过去21年里顺心团膳没有过任何的因食品安全带来的负面新闻,但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因为他知道这是做餐饮的生命线,为了能够保障食品安全,除了内部有健全的管控体系,他还在企业内部专门成立了30人的食品安全巡查组,专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社会餐饮竞争白热化,各品类逐渐饱和,团餐大客户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成为一块更具诱惑力的大蛋糕。
而未来两年,团餐市场也将形成自己的风水岭,从混乱一锅端式的团餐体验,到像顺心团膳、潘多拉美食广场一样走特色化经营路线,无论是美食城的环境创新,还是产品上的差异化等特色化经营,都是未来做团餐企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