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王城 专栏微博)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行动,斩断餐饮采购的灰色利益链条。”
严琦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食品安全主要存在的七方面问题: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配套法规规章仍滞后、安全风险监测基础薄弱、安全标准数量少指标粗、经费不足影响执法效果、部分企业未能落实责任、社会监督不够。
为此她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要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有三处要完善,一、明确界定初级农产品和生产加工食品(比如豆芽制发、盐渍和干制海水产品、毛茶制作等),消除管理盲区。二、明确界定生产加工环节与流通环节,对自制零售、前店后厂、现做现卖等行为厘清监管责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自制包子、馒头、糕点出售的卫生问题明确监管责任部门。三、要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的取缔工作应明确由工商部门牵头查处,质监部门配合。
二是要注重刑事手段和民事手段“双管齐下”。刑事手段的事后惩戒固然重要,但事前的监管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单纯依靠行政和司法手段无法很好地面对庞大的食品市场,增添再多的人手和机构,量刑的幅度再高也不能保证能够深入持久开展下去。因此必须广泛发动公众参与,尤其是消费者的积极维权,如提起民事索赔诉讼等,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维权者以利益激励,调动其维权的积极性。建议畅通公益诉讼、集体诉讼等维权模式,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提高惩罚性赔偿额度,明确惩罚性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完善食品安全“连坐制”。首先,“连坐”不能仅限于上游原辅材料生产者、中游供货商和下游产品销售者、使用者,同样应当“连坐”监管者、鉴定检测机构;其次,“行业连坐”、“区域连坐”必须依法进行,依照程序调查取证,对能够证明自己尽到了勤勉尽责义务的企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锅端”。
四是要专项治理餐饮采购的灰色利益链。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如果监管不到位,就一定会孳生腐败。在餐饮行业,最有“搞头”的当数采购,在全国范围内,厨师吃回扣已成公开的秘密,不仅如此,餐饮总监、经理等把持采购权力的部门,吃回扣也屡禁不绝。国家对此绝不可小视,厨师和餐饮采购人员,伙同供货商,故意将以次充好、过期、变质食品用于食品烹制,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企业主的利益,更严重的是败坏社会风气,推高餐饮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食品安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行动,斩断灰色利益链条。
五是要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建议国务院出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实施意见》,整合检测机构,降低检测费用、完善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水平。
六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继续将食品安全领域的专项整治作为新闻报道重点。在媒体上设立“红黑榜”,定期曝光不合格企业名单,促使企业加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