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不赚钱?试试这样定价…
恰当的定价策略,会让用户产生“买得越多越划算”的消费心理,主动增加消费,从而提升店铺的客单收入。
随着平台三进二的格局变动,不少商户们对未来忧心忡忡,补贴更小了,要求更严了,单量要跌了。
餐饮外卖行业逐渐从“烧钱补贴”的1.0时代,迈向提高服务品质、提升用户体验的2.0时代,这意味着我们的战术也要随之演进。
合适的定价策略,不是一味降价比价格,它能避免陷入割肉的泥潭,能让用户发自内心地认为店铺菜品性价比高,甚至物超所值。
定价成功,则各种促销武艺随便耍;定价失败,则束手束脚寸步难行,不是始终没有销量,就是有了点销量却卖一份赔一份。
商业案例中最经典的定价策略里,并不是每一条都适用于外卖。本次分享,洪七公将结合案例,给大家分享2个外卖方面的定价策略。
一、最小单位定价法
“最小单位定价法”,利用人们倾向于降低决策风险的本能,将一个相对价格较高的产品拆分为最小(一人食)的单位,相应调低价格。不仅能降低用户决策风险,加大用户决策概率,还能提升销售转化率。如果产品本身足够过硬,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拉动复购的作用。
案例:
去年洪七公外卖课堂,在成都开课期间,和学员一起点外卖发现,某家外卖的红糖糍粑好便宜啊,才要6块钱!因为红糖糍粑的市场价一般在15-25元区间,这么便宜?
收到外卖,打开一看就明白了:1份仅有2块红糖糍粑。份量小,可是味道着实不错,于是专门点了几个大份,送给其他学员品尝,大家都觉得好吃。
再细看其销量,美团外卖店铺页面上的单品销量,1600多份!
这是一个典型的“最小单位定价法”拉动下单和复购的案例。
心理学研究指出,所有人都厌恶风险,风险容易产生损失,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和回忆。
因此,人们在面对任何决策时,都会本能地去评估与之对应的决策风险,风险越大,决策难度越大,决策时间越长、成功率越低。
二、价值导向定价法
经济学上一直有一个争论不休的悬案:价格究竟由成本决定,还是需求决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是成本,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是需求。
洪七公认为,外卖领域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还是要遵循需求,也就是价值导向定价的原则。
简言之,你的原材料成本是多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用户认为你值多少钱。
做盖浇饭的商家,平均毛利率低于50%;而做轻食沙拉和榴莲披萨的商家,却能做到75%以上的毛利率、25%的净利率,这就是用户价值导向定价的利润呈现。
在外卖业务上,用户的价值分2种:
1. 基础使用价值。吃饱的前提下,做到好吃,简言之,解决吃饱等问题。
2. 自我定位价值。匹配用户寻找自我定位和标签的过程。
每个人心中对自己都有一些标签,与别人区分开来,又与社会融合在一起,所以每当他看到外部事物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下意识进行自我定位比对“这玩意儿和我搭不搭?”
如:高端白领,再吃盒饭,不符合自身调性,低端屌丝,不太能长期消费高端的品质外卖等。
之前,大家对一份盒饭的期待值从来不高,可能只有20-30分的心理预期,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属性和高效率,外卖考到及格线以上并不难。毕竟,两三年前的我们,还只能点泡沫盒装着的盖浇饭和炒粉,好一点的会有个塑料盒。
现在,小龙虾、小火锅、沙拉、蛋糕、骨头饭、煲仔饭等等,丰富到不行,逼格也越来越有调性。
随着大数据的支撑、系统的分析和算法的精进,互联网市场的高效、便捷,导致外卖比堂食的迭代率更高,几乎就在引领餐饮消费升级的道路了。
所以,价值导向定价法,尤其适用于一些比较创新的品类和产品,因为竞对少、参照少,大可以需求作为定价基准。
三、成交价锚定法
前2个方法皆属于技巧范畴,而成交价锚定法属于原则性方法。
99%的商家都是按照平台结算实际到手的钱,分析一波后来当销售价的,问题就出到这里了。
因为外卖平台的扣点,相当于线下店的房租成本,所以,必须要按用户实际结算的价格(不包括扣点等固定支出等费用),而不是平台给你的实际收入来定价。
那么问题来了,平常以外卖平台结算价来计算利润的商家,要怎么重新定义利润呢?
成交锚定法,以用户实际付款价作为整个定价的基准,去计算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毛利润率用来指导竞争定价,净利润率用来把控成本。
把商圈主要优秀商家的平均实际付款价格加权平均之后,把你的实际付款价定在这个平均价上浮10%~20%的水准即可。
举例来说:优秀商家的平均实际支付价格:20元,那么你家的实际付款价格上浮10%-20%,就是22-24元。
衡量标准:最健康的毛利润率应该控制在60%~65%之间
当我们把实际付款价确定好后,按照60%~65%的毛利率去设计产品。
第一:向下严守成本线。通过计算用户实际支付价格和净利率,把控成本线,不能赔钱。
比如,设置菜品净利润20%,那首先保证售价绝对让净利润率低于20%。
第二:向上根据竞对情况,可以高于竞对10~20%优惠力度的促销活动。
比如竞争对手满20减10,相当于全场5折搞促销,你家的活动可以设置成20减12,以此类推。
第三:根据促销比例反推出你在外卖平台的定价。
比如你做的店铺满20减12元,大约相当于全场打4折的活动(特价活动同理),计算出商圈内的同品类或近似品类商家的用户实付价格(原价+餐盒费-活动金额)后,用户实付款项/0.4=菜品的售价(包含餐盒费)
(备注:此菜品可能是一份套餐比如“**套餐”,也可能是单品+凑单产品比如鸡排+饮料,根据顾客的点餐习惯和店铺菜品设置有关)
其实,用户最在意的是最后付款页面的成交价,而不是标价。如果贵了不划算,就秒退。
成交价如果在合理范围,即使略微高10%,为了不想再做一遍选择和点菜的动作,也就直接下单了。
做外卖,最重要的是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商家角度去想用户。
总而言之,定价是所有外卖经营活动的基础,犹如定海神针,一竿子插下去,其他都得围着它转。
不管是后期的促销,还是店铺的满减打折赠券,无一不受到定价的影响。
恰当的定价策略,会让用户产生“买得越多越划算”的消费心理,主动增加消费,从而提升店铺的客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