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2月28日讯(本网记者 蒋全德 实习生 王箐/文 通讯员 洪澍林/图)一个厨师,业余时间会干什么?搓麻、打牌……总之是娱乐放松的玩法,但今年34岁的戴加奖有些另类——— 从2001年开始,“为了提高自己的档次”,他四处拜师学艺、勤练书法10年,如今已是厦门书法家协会会员,成了颇有名气的“厨师书法家”。
戴加奖是翔安马巷人,1997年中专毕业后,他到岛内某酒店以学徒的身份学习厨艺:“我是个很能吃苦的人,为了学会雕刻一盘好看的花,有一次我竟然连续 ‘消耗’了100多斤萝卜。”就这样,戴加奖的厨艺进步很快,2000年,他到内厝镇政府食堂当厨师,因为手艺好,他很快成为了该食堂的主厨。
勤练10年成了书法家
工作稳定后,戴加奖却并不知足,他还有自己的想法:“我的学历很低,书读得不多,加上厨师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因此常觉得自己档次不够高,想培养点业余爱好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因为喜欢书法,他决定在这方面整出点名堂来。
2000年起,他开始拜师学艺,认识了同安著名的书法家许培坤和陈瑞琦,勤学的他三天两头往老师家里跑,中午跟着许培坤学,晚上跟着陈瑞琦学,因为两位老师风格不同,他学其所长,天天写天天练,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后经常练到凌晨两三点。戴加奖写过多种字体,不过最喜欢也最擅长的是隶书:“写这种字体像做人,一笔一画要仔细而认真,否则就不好看。”
业精于勤。经过8年的苦练,戴加奖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在2008年厦门市首届法制书法作品展上,他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并被刊登在报纸上,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是镇派出所所长拿着报纸告诉他的,“当时很多人在食堂吃饭,那种喜悦之情至今难忘”。
2009年,戴加奖成为厦门书法家协会会员。此后,其作品曾参加过海峡两岸书法作品展,并入选过几十本的书法作品和书册。
目前,戴加奖是翔安区法院食堂的承包人,下厨房做菜的机会比以前少了,练习书法的时间更多了。“书法与厨艺,虽是两种行业,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学无止境,只要不停地研究,就能不断地进步。”也正因为如此,他不仅自己练,还准备把7岁的女儿也培养成书法家呢。
气球上切出完美土豆丝
东南网-海峡导报2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李学清/文 巫芳/图)“啾啾啾啾……”咦,这厨师切土豆丝的声音怎么像鸟叫?原来呀,这“砧板”是一个吹圆了的气球!这声音就是气球与土豆及刀锋摩擦发出的。一阵叽啾声中,土豆片变成了一丝丝如厦门面线般纤细的丝,而气球完好无损!再看,气球不是直接放在桌面上,而是放在一块钉满了铁钉的板上!
这是昨天导报记者在厦门湖里老知青饭店里看到的精彩一幕。表演者是店里的厨师王雪占。为了照顾相机画面,王雪占切丝时还抽空看两眼镜头。
年纪轻轻的王雪占从事厨师行业竟有11个年头了。一年多前,他从老家辽宁铁岭来到厦门老知青。因为公司鼓励大伙儿磨练技能,没事爱琢磨的他,看到网上有人在气球上切土豆丝,就决定自己也试试看。“一开始,气球一切就爆,那‘嘭’的一声老是吓人一跳,弄得每次下刀时会怕,所以心理承受力还得强。切坏过不少气球,大概一个月后,气球不破了,但切出来的土豆丝不细,不好看。再练,练到丝能切得又细又圆了。然后再给自己增加难度,气球下垫上钉板——— 钉子是插在泡沫板上做成的,高高低低的也不是很平。气球又破,再练了一个多月,总算大功告成。现在不敢说百分百,大约98%能成吧!”王雪占说,这活儿的秘诀在于刀要快,力道也要不轻不重。
今年年初,王雪占的这手绝活,在公司周年庆联欢上大出风头,给铁岭人民又争了一回光!导报记者问他,是否有挑战吉尼斯纪录之类的想法,王雪占腼腆地说:“那还差得远呢!”不过他表示,有机会还是会再想点别的啥绝活练练。
厨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