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料是指经脱水干制而成的原料,与鲜、活原料相比,具有干、硬、老、韧等特点。菜肴中经常使用的干料有海参、鱼翅、熊掌、鱼唇、鱼肚、干贝等。干料涨发,即将干制后的原料通过涨发重新吸入水分,使原料恢复原来的形状或改变原料的质地,便于烹调成菜。
鲜料千制便于携带,便于保藏,有些鲜料干制后经涨发,还能给菜肴带来特有的口感。此如蹄筋,油发后变得松软。而涨发,令原料复水,则能除去部分原料中的异味,改变其原有质感,给人以松、酥、糯、软、嫩等适口的感觉。
一、干料涨发的方法
干料涨发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水发、油发、碱水发、蒸发四大类。
1、水发
水发是原料中使用最多的方法,除含粘性油分、胶质及表面有僵皮的原料外,一般都是水发。即使经过碱发、油发的原料,最后也要采用水发的方法。水发分为冷水发和热水发两种。
(1)冷水发
是把原料投入冷水中,经浸泡使其吸收水分,恢复原形。干料内部细胞液被高度浓缩,遇清水后,清水透过细胞膜向里渗透使干料吸水。
(2)热水发
把干料放入热水或沸水中,经加热煮沸使其吸收水分涨大回软。凡冷水发不透的原料要利用热水发。热水的渗透能力较强。根据不同的原料,又分为煮、焖、泡等方法:
煮:对一些质硬、体大、表皮有泥沙的干料,如鱼翅、熊掌等,经冷水浸泡用沸水煮沸,使内部充分吸收水分,达到回软发透的目的。有些原料外表有棘皮(如大乌参)还需先用火烤焦外皮,刮净后再放水中煮发,以改善口感。
焖:一些经煮沸的干料,仍发得不透,需采用煮后焖制一段时间,达到涨发的目的。
泡:是将干料浸没于温水或热水中,不再加热。此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如粉丝、发菜等。
2· 油发
油发即是将干货原料放于热油中,根据其厚薄,先用低温油浸没,然后再用油炸发的方法,原料细薄的则可直接油炸,使原料质地膨胀松脆。
油发后的原料,需用温水或碱水浸泡回软,漂洗几次,去掉油腻。
需用油涨发的干料其成分大多含胶元蛋白,如蹄筋,肉皮等。油发时先用油焐,让原料收缩,冷却后再用热油炸至涨发。油焐阶段油温为120~130℃,油炸时的油温为190℃左右。
3· 碱水发
是将干料先用清水浸泡,再放入碱溶液里浸泡一定时间,使其涨发回软,然后用清水漂浸,清除碱味和腥臊气味,这种方法叫碱发,碱发适用于质地僵硬的千料,如鱿鱼、鲍鱼等。
碱水发分生、熟、烧碱发3种,其制法是:
生碱水:碱粉500克,冷水10千克,掺合在一起搅和溶化,呈润滑状即可。
熟碱水:碱粉500克,石灰200克,沸水4500克,冷水4500克。先将沸水加碱和石灰搅和溶化,再加上4500克冷水搅和,待冷却澄清后,去沉淀物即成。
烧碱:干料水浸软放入烧碱溶液,不停翻拌至干料表面光滑、 柔软时放清水中漂洗,直至发透。
4· 蒸发
是把干料放在盛器里用水浸没,上屉蒸至回软膨胀的发料方法叫蒸发。如干贝、海米,鱼唇、鱼翅、鱼骨等、适用于蒸发的原料都能用热水发,用蒸法一是本身鲜味较好,蒸发可保留汤汁;二是为了保持原料外形,蒸发时原料不受冲撞;三是蒸笼里有压力,温度也比较高,原料涨发速度较快。
二、干料涨发实例
1、海茄子
海茄子形如茄子,主要有黄、黑两种。
涨发方法:
(1)将海茄子放开水盆泡至回软,上火煮开端离火浸泡。水冷后开肚拿肠去沙洗净。
(2)放入热水锅上火煮开15分钟取下,焖几小时,这样反复几次直至发好,用清水泡上即可。
2、鱼肚
鱼肚,即鱼腹中沉浮器官,经干制而成。鱼肚涨发通常用水发和油发。
涨发方法:
(1) 水发:将鱼肚放沸水中浸泡回软,小火煮焖3一4个小时,用温水洗一遍,再换一次水,待鱼肚全部发透无粘性时即可。用清水漂洗干净。
(2) 油发:将干鱼肚洗刷净,控开,下油锅浸炸,至焦脆海绵状时取出。然后将干鱼肚放入温水中泡透,加碱漂洗,除去油分。再用温水反夏洗去碱味即可。
3、鱿鱼
鱿鱼涨发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生石灰、纯碱、水按3:7:90的比例烧开、沉淀、冷却后放下已经泡软的鱿色,至鱿色涨发柔软取出漂净。二是将水浸软的鱿鱼直接放在烧碱液中,不停翻拌至柔软、表面光滑时取出,放清水中冲漂至发足。前者费时多,后者烧碱水中只需浸10~15分钟即成。
关键是鱿鱼入碱水前必须经清水泡软。另外,涨发时先好先捞。
4·银鱼
涨发方法:
将银鱼用开水浸泡几次,从嘴叉下边扯断,连同下水一起带出来。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使用。
5·干贝、江瑶柱
涨发方法:
(1)将干料去掉老筋,洗净。
(2)放入碗里加绍酒、葱、姜、鲜汤上屉蒸透,待手能捏断,呈丝状即可,用原汤喂浸备用。
理论|理论